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
89年前的这个时节,荆楚大地的共产党人正上下求索,苦寻着一条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道路。
八七会议召开,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理论如何走向现实,1927年8月20日,通城秋暴爆发,成为我党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的最早实践,诞生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有力支援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也成为共和国元帅罗荣桓军事生涯的起点。
八七会议后,中共湖北省委将全省划分为七个暴动区,重点放在鄂南。鄂南包括通城、通山、崇阳、蒲圻、咸宁、嘉鱼、武昌7县,通城位于最南端,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与五县相邻,有“湖北省南大门”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25年,通城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1927年8月,省委先后派遣符向一、吴德峰、罗亦农等人组建了鄂南农民军,成立了以吴德峰为书记的中共鄂南特委,负责组织鄂南农民暴动。
受省委派遣,罗荣桓以省农协特派员的身份于1927年7月下旬到达通城。至8月中旬,罗荣桓等已组织农民革命军四五千人,并以中队为单位抓紧操练,打造梭镖、大刀、土枪等武器。当时,通城县城没有国民党正规军,只有县、区保卫团和地主武装。
不过要“拿下”县城并非易事。驻守县城的五区团防局团总刘秀波十分谨慎,见全县农民运动和农民自卫军发展势头猛,他将大部分兵力收缩到县城,太阳一下山,四个城门上锁,并加强晚上城楼哨所和街道巡逻。白天,他也只留下一条窄门供行人出入,严密盘查。如调农军攻城,刘秀波将城门一关,势必导致强攻,农军既无重武器、又缺少训练,会带来重大伤亡,对暴动不利。
正在这时,原崇阳县民团改编而成的崇阳农军受国民党军压迫南下,由原崇阳团防局团总、共产党员叶重开带领来到通城,通城县委书记汪玉棠立即把叶重开引见给罗荣桓等人。
罗荣桓、王武扬(共产党员、通城县县长)等在城外秘密开会,研究暴动方案。谈到刘秀波民团日夜严防死守时,罗荣桓目扫与会人员,灵机一动,视线在叶重开身上停下来。王武扬顿时明白过来:“对,让崇阳团防局团总‘拜见’通城团防局团总。”于是,一个里应外合、智取通城县城的方案就此敲定。
8月19日晚,崇阳农军40多人,由叶重开率领,到县城北菜园隐蔽待命。20日凌晨,隐蔽在县城南门外的70多名农军骨干,在罗荣桓指挥下,由黄云岸(通城县县委委员)率20多人越墙潜伏在县团防局附近,等待讯号专捉刘秀波。
20日上午,叶重开身穿军官服、腰插驳壳枪、脚蹬高筒马靴,骑着高头大马,由十几名卫兵前呼后应,押着一个农军装扮的“犯人”,来到县城北门。城门紧闭,叶重开下马,一名农军擂打城门,大声嚷嚷:“我们是崇阳团防局的,抓住了一个通城共产党,要押交刘团总”。
团丁将城门打开一条缝,农军递上名片,上写着崇阳县团防局团总叶重开,并盖有公章。团丁打开城门,叶重开来到城门口,一挥手,身边的农军迅速夺下4个守门团丁的枪,“你们在此休息一下,我们代为站岗”。
叶重开带着队伍,快步来到通城县团防局门口。刘秀波见全副武装的叶重开押送“共党”来了,满心喜欢,上前与叶重开握手。趁机,农军一拥而上,迅速夺下刘秀波及其护兵的枪。刘秀波下意识地摸枪抵抗,发现手被叶重开紧紧握住。头一天潜伏在县团防局周围的农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正在吃早饭的团防局团丁,顺利地缴了枪械。此时,城门打开,早已守候在外的农军在罗荣桓等人的指挥下,带领通城农民几千人,高举红旗,手拿武器,呐喊着涌进县城,消灭了团防局的残余势力,缴获长短枪200多支、子弹几十担。
当天下午,县城召开大会,宣布通城、崇阳农民革命军正式成立。8月21日,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暴动实行民选革命政府”精神,中共通城县委组织召开全县各区农协代表会,宣布成立“通城县劳农政府”,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湖北农民暴动经过之报告》中,对通城县劳农政府的成立大加赞赏,称:“通城已取得政权。县长表现很好。”
通城县劳农政府成立后,遵循“一切政权归农民协会”的原则,由农民协会在全县打土豪、捉劣绅,进行土地革命运动。
如火如荼的秋收暴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国民党13军及反动民团迅速向通城疯狂扑来。罗荣桓元帅在回忆这段历程时,用了“没有办法”“不能立足”来描述。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9月4日凌晨,罗荣桓、王武扬率通城、崇阳农民革命军500多人、携400多枪支,开始向江西修水转移,当晚宿营通城麦市镇,次日凌晨遭国民党夹击,人员被打散,最后仅剩100余人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所以,通城、崇阳的农民自卫军为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色政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10月17日《罗元帅对古田会议的回忆》中说:“鄂南暴动,有些党的骨干逃出来了,上海、武汉的大学生,在城市里待不住的也跑到军队来了。我是从武昌中山大学出来的。我搞的通城暴动,当时就是气愤,不服气,搞了几百支枪,也没有办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罗荣桓投笔从戎是从通城开始的,这位共和国元帅军事生涯的起点就在通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