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黄花岗起义25周年时,林森专程赴粤致祭黄花岗烈士,那时抗日战争即将爆发,林森以国家元首的身份"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他"想起民国缔造之艰难,我们后死同志及全国国民,应该如何的感奋与努力……希望大家一本总理遗教,继续从前革命的光荣历史,上下一心,共同完成艰苦的救国工作。"他还强调"救亡图存,首应崇尚气节",愈是在时穷势危的时候,愈要崇尚气节,励行忠义,头可断、身可杀而志不可屈。人人能抱定这样的志愿,当前的危难才能挽救,民族的复兴才有把握。因为人人知道崇尚气节,民族精神才会振作起来,精神一激昂,自然危可以转,颠可以扶,衰可以兴,弱可以强了。
1940年的黄花岗起义纪念日,林森向全国人民发表《痛斥汪逆伪组织》的广播演讲。通常林主席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都是在元旦和国庆之时,这次在黄花岗起义纪念日发表广播演讲,具有特殊意义。他在演讲中指出:"我们在这重要的纪念日应该追念既往、策励将来"。并严正痛斥汪精卫等人的卖国行径,"希望全国军队和人民,无论南北东西,都要各尽各的本能,各守各的岗位,齐心协力,团结精神,坚持抗战立场,肃清汉奸……不要辜负祖宗,辜负国父,辜负先烈。"同日,林森还作了《革命先烈纪念会的报告》,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以尽后死者的责任。他坚信:"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自存及自行繁荣滋长的力量",希望"全国英勇将士……坚持抗战立场,奋斗到底,不惜任何牺牲,不辞任何艰苦,学着先烈的革命精神,踏着先烈的革命血迹,加倍努力,迅速收复失地,拯救沦陷区的人民,打破敌国军阀的阴谋,并进行保障中华民国绵延不断独立生存的生命。维护世界人类正义与和平。"
据记载,林森之所以要积极筹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有如下几点原因。首先,林森对黄花岗起义也作出了特殊贡献。1911年春,时任同盟会第14支部长的林文准备率部参加广州起义,但缺乏经费。林森得知后通过福建学生会员、台湾的林薇阁募捐了3000元。于是林文、林觉民他们就依靠这笔经费"作旅费和购械之用",而奔赴广州参加起义。革命成功后,林森一直认为:"有七十二烈士为国家为民族轰轰烈烈的牺牲,事虽失败,但从此震荡了全国革命的情绪,不久即有鄂省辛亥革命的成功。"因此,在"创共和,摧专制"的革命中,"迄今追溯元勋不能不推七十二烈士为螫弧先登也"。然而,迄至林森筹建黄花岗烈士纪念坊时,"环顾国中关于革命史迹,除黄花岗一抔干净土外,无一纪念标志足以唤起国民观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