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重庆唯一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慨然赴死;一个乃红岩大有农场的主人,在抗战的困难时期为共产党、南方局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帮助。饶国梁、饶国模兄妹,为了民族独立、民主共和赤诚奉献。邓颖超同志提到饶国模时曾说:“没有刘太太,哪来我们的红岩哟!”
革命之家 兄妹情深
自饶氏兄妹先祖从贵州迁四川以来,就住在大足云路场,乃耕读世家。父树奇好读书,会文章,因希望子女将来能成为社会栋梁,国人楷模,遂取其名为国栋、国梁、国材、国模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弱民贫,加上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救国济民,一大批仁人志士开始打破思想的禁锢、寻求救国救亡的真理,纷纷踏上革新之路。
在革命斗争高潮迭起的大足,思想进步、追求上进的饶家子女也加入了新旧变革的时代洪流中。长子饶国栋,在光绪末重庆府师范学堂读书时,参加了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次子饶国梁,同盟会员,在辛亥革命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三子饶国材,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前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对大足县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四女饶国模于1938年将重庆红岩嘴农场部分房产租给八路军设立办事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不朽功勋。饶氏一家,包括子侄饶友瑚、刘文化、刘参化、刘纯化、刘圣化等,也多系解放前加入中共的地下党员,堪称跨时代的革命家庭,故县人称其为“革命之家”。
饶氏兄妹几人感情甚笃,在革命的道路上相互影响、相互勉励。国梁与兄国栋曾相互赋诗言志:“曹植成诗心如焚,豆萁煮豆泪满襟。不学曹丕窝中斗,要做苎麻拧成绳。”兄也曾回赠:“哥哥不敢妄称栋,弟弟却可巧作梁。家山梦远有国材,驰书莫把兄妹忘。”
国模比国梁小七岁,她称国梁为二哥,国梁则称她四妹。国模深受时代及二哥济世救国志向的影响,在心灵深处打下了民族、民主和爱国的烙印,成就了一段兄妹相继奉献革命的佳话。
黄花岗之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先生等人创立的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同盟会集结有识之士组织发动了一系列起义。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
1911年初,黄兴受同盟会首领孙中山委托,执行1910年11月槟榔屿集会关于广州起义的决定。起义原定4月13日举行,不料8日广州铁路工人刺杀了署理广州将军,广州城戒严,致使革命党人员和军械集中困难,于是决定延期至4月27日。其间,除负责基干外,其余选锋队三百余人回港待命。这样,留广州的革命党人只有一百多人。
辗转昆明、沈阳、上海、香港等地,不断追寻革命道路的饶国梁被选为起义“选锋”(敢死队队员)之一。他本来也计划于26日晚乘船回香港,但轮渡乘客拥挤,无法登船,故而返回。27日一早到机关,才知道起义仍按原定计划于当天下午举行。
在起义时间紧迫、人员难以集中这样危急的情况下,饶国梁毅然决然地投入起义的准备工作,编入“选锋队”喻培伦分队,计划扼守莲塘街,确保进攻总督署的胜利。
1911年4月27日下午,黄兴带领留在广州的革命党“选锋”百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直扑督署。喻培伦、饶国梁等率领的川、闽及南洋党人则往攻督练公所,以堵截援敌。起义军放火焚烧督署衙门,闻讯赶来的清兵逐渐包围了过来。饶国梁等人路遇防勇,散入街道店内,利用走廊、墙壁、柜台等作掩护,阻击清兵。因损失过大,而清兵援军又不断涌来,革命党人只得且战且走。饶国梁走最后,与大队失散,行至北大门,因道路不熟,误入到清兵营内。清兵边开枪边包围,饶国梁不断还击,不幸手臂中弹负伤。清兵乘机扑来,饶国梁仍奋力搏斗,终因伤重,弹尽力竭,为清兵所擒,并于4月30日遇害。广州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将收殓到的72具革命党人遗骸,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孙中山先生曾撰文称,黄花岗之役“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清政府为镇压革命,曾提审被执的革命党人。饶国梁面对审讯,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他怒斥清王朝黑暗统治和卖国罪行,不谈革命党事,但求速死。问官为之叹息,饶国梁道:“吾辈不死,国民不生,牛马奴隶,生何荣焉;求仁得仁,死何憾焉!”饶国梁牺牲时,年仅23岁。
从教育救国到实业救国
二哥国梁遇害的消息,是由在国民党大足县党部任职的大哥饶国栋带回家的。其时,饶国模16岁,即将从铜梁女中毕业。国模崇敬二哥国梁,不仅因为二哥天性聪颖,更重要的是二哥有一股凛然的正气,年纪轻轻就胸怀济世救国之大志。国模为二哥捐躯革命既感到哀痛又敬佩和自豪。二哥曾提过,西洋、东洋诸国之所以国力强盛,皆得力于国民素质高,国民素质高的原因又概因其国民受教育程度高。于是,1912年,饶国模只身来到成都,顺利考入了创办不久的益州女子师范学校。
饶国模到学校后,立即与新思潮为伍,追随校长、女权运动的倡导者崔觉民,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并冲锋陷阵,带头实践。先在同学中开展剪辫子、放缠脚;后反对包办婚姻,身体力行,自由恋爱,还用全新的婚礼仪式,与铜梁籍学生刘国华结婚。满怀“教育救国”的理想的饶国模,先后在威远、铜梁和大足等地小学任教。
1919年随夫迁居重庆后,饶国模又积极从事妇女运动。而丈夫刘国华因逐渐沾染旧官场恶习,与饶国模发生矛盾,造成夫妇感情破裂。饶国模带着三个子女,坚强地独立生活。
通过实践,饶国模认识到没有经济实力,无论是搞教育救国还是开展妇女运动,皆无法走通,于是转而追求和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为此,她曾和八个女朋友创办了上海女子工业社四川分社。后来,四川军阀政府发动私人投资开垦重庆郊区的荒地,饶国模将多年积存的款子取出来,购买了化龙桥附近的二百多亩荒山沟,创办重庆红岩嘴农场,打算搞自己熟悉的农业。
聘请农艺师、亲自学农务农,饶国模通过艰苦创业,农场逐渐有了起色。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让关心国事的饶国模忧心忡忡。在重庆各界募捐支援东北义勇军时,她将准备扩建农场的二期建设资金全部献出,创下了当年重庆的个人捐献数额之最。
经过五六年的辛勤经营,饶国模的农场已花果满山,绿树成荫,远近闻名。她干脆卖掉曾家岩“知还山馆”,在农场里修建起一栋住房,带着追求革命进步的三个儿女,离开闹市,以场为家,更认真地经营起农场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溃千里,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抗战成了鲜明的对照,饶国模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其间,她曾担任重庆妇女慰劳会委员兼劳动部部长,四出奔走,广泛发动妇女爱国,赶制棉衣慰劳抗战将士,并募集捐款支援前方。
这时,饶国模的弟弟饶国材,侄女饶友瑚、堂侄刘文化,已是中共地下党员,经常出入她家。得知自己的子女也秘密参加了共产党时,她更十分欣慰,女儿夏静(刘纯化)曾回忆说:“当母亲得知我们三姐弟参加了共产党,还特地办了一桌好饭菜,表示祝贺。”
通过办农场,饶国模“实业救国”的理想得到逐步实现。但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农场将迎来如此尊贵的客人,能为抗战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
红岩房东
1938年初,华北、华东城市已大片沦陷,抗日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周恩来、叶剑英等共产党人考虑到重庆在南方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派出工作人员到重庆组建八路军通讯处。1939年1月,周恩来、董必武、博古等同志到重庆后,改通讯处为办事处,其机关仍然设在原通讯处的城内机房街70号,机要电台和一部分人员住在棉花街30号。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就秘密设在办事处内,对外只称办事处,不提南方局。
随着南方局和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增加,原机房街和棉花街房屋不敷使用,而且地处闹市又分散办公,既不利于工作也不方便防空。周恩来遂指示南方局和办事处钱之光等同志另觅合适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