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李大钊等人发起“少年中国学会”。该学会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参加人数最多、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组织。
在“少年中国运动”过程中,李大钊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题确立了“青春中华”的基本涵义:“青春”,“非由年龄而言,乃由精神而言;非由个人而言,乃由社会而言。”李大钊指明,复活民族精神之“青春中国”运动的主要方式,是倡导“厚青年之修养,畅青年之精神,壮青年之意志,砺青年之气节”。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立意是“敬告青年”当“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他们意识到创造青春中国、青春民族与民族觉醒的关系。指出:“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先有青年“自我觉醒之绝叫”,后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格局的变动。这使他们产生了新的期待和探求,时时眺望新世纪的曙光,探索民族复兴的出路。
(作者: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