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认识冉思源的人都这么说。然而好景不长,1948年6月17日(颜昌豪女儿颜淑云认为是6月12日),几十名特务包围了正上晚自习的学校,以查校为名,带走了冉思源。
洗“铁脚板”、坐“老虎凳”、钉竹签子,李明宣说,第二天同学们见到冉思源时,他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不能行走,同学们筹钱为他雇了一副滑竿。
“你们要好好读书!”在特务监视下,冉思源留下最后一句话,离开了南门。同日被抓走的还有南门人、张湾小学教师颜昌豪。
“老师原是地下党!”1949年,颜昌豪、冉思源同在重庆渣滓洞英勇就义。后来同学们才知道,冉思源真名叫冉崇儒,四川省达县木头乡人。
老师走了,刘英德幼小的心灵从此却有了挥之不去的先烈故事。
烈士遗书给信心
“我要将身边的先烈请回来,让大家不能忘记过去,更要珍惜现在。”
“启明我的小宝宝,母亲在你一月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你是不幸者……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何人!”刘英德拿出一本残破的书籍,声音哽咽地念起湖南烈士赵云霄就义时写给女儿的遗书。
这本《革命烈士遗书》是刘英德1980年在南门书店买的,至少看了20遍,“想起赵云霄与女儿生离死别的情景我都流泪。”
“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刘英德倒背如流,他由湖南烈士陈觉的遗书想到了小时候身边的烈士颜昌豪、冉思源,想起了他们开创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留下的孤儿寡母。
颜昌豪女儿颜淑云回忆,父亲被捕时她只有6岁,家里还有妹妹和妈妈,后来妈妈和妹妹相继去世,自己成了孤儿,寄养在堂祖父家。她说,由于一直没有祭奠父亲的地方,自己只能在心里为他祈祷,现在终于有了祭奠的地方了。
“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刘英德把书熟练地打开到77页,指出浙江烈士裘古怀这句遗嘱,他说:“我要将身边的先烈请回来,让大家不能忘记过去,更要珍惜现在。”
“这本书给了我力量和信心!”28年来,刘英德一直把它珍藏在箱子里,空闲时就取出来看。
“他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南门镇党政办主任徐志华动情地说。
艰难建起纪念馆
资金出现困难,他还“挪用”了母亲8000元养老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刘英德就有了修建烈士纪念馆的想法——第一轮土地承包,他将家里4个人的良田大部分换作“玉皇阁”这里的贫瘠土地。
“就等着村里修公路。”从寨脚到寨上有200米陡坡,不方便运材料。2005年,村里着手修建上古寨的公路。2007年1月,刘英德谋划了20多年的烈士纪念馆随之开工建设。
“你哪里来的钱搞这些”、“快70岁了,这种精神不简单”……一时间,南门镇沸腾了,人们纷纷议论刘英德修建纪念馆的事情。
刘英德不管别人议论,独自一人开始砌石头。由于基础不牢,刚建起的圆柱形城堡垮了;刘英德又返工,因水泥用得少,一场大雨袭来,城堡还是垮了……
“这里原是‘玉皇阁’,你怎么能太岁头上动土呢”、“这么大岁数的人了,何不吃好点,耍好点……”城堡接连垮了三次,好心人劝他放弃。
“我不信修不上去。”刘英德用足水泥浇筑,最后成功了。石料800块、买水泥5吨、购红砖4万块……很快,刘英德不但花光1万多元积蓄,找妹妹、女儿借来的钱也用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