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救声,原来一个孩子掉进了河里,正在挣扎着喊救命,她自己不会游泳,四周也找不到人,可救人要紧,她来不及多想就纵身跳进冰冷的河里,水的寒气刺骨,淹到了她的胸口,这时孩子已经沉下去了,情急下她屏住呼吸钻进水里去到处摸,可遗憾的是等她把孩子救起来时,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她哭着对死去了的孩子说:" 孩子,我没能救活你,对不起。"
" 党恩如天,没有党的培养,我就没有今天。" 杨世群心里一直记着这句话。1976年,她们村由于年年干旱而让庄稼歉收,决定要从陡峭的" 巴石岩" 半山腰上修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由于当时她已经是村里的大队长,就亲任总指挥带队修渠。要知道巴石岩连猴子也望而却步,当时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要在山腰的石岩上修渠谈何容易?" 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带头上。" 她早出晚归泡在工地上,自己拿榔头、錾子在石头上打炮眼,然后自己装药放炮,那个时候没有电雷管,100 多眼炮至少有80%是她亲自点的,点炮危险程度是很高的,常常有生命危险。她从不退缩,硬是带领乡亲们用了近1 年的时间,修通了这条当地的" 红旗渠".当看到哗哗的渠水流进田里,她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修这条渠时,为了不让滚落的石块砸到修渠的村民,她的右手腕被砸断,左手有三根手指被榔头打变形,左眼被放炮飞来的石块砸瞎。因长期风里来雨里去,劳累过度,患上了胸膜炎,如今还落下后遗症。但她无怨无悔,至今这条渠还为本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农田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
" 她的奖状贴满一间房是没得问题的,有中央的,有省里的,也有县上和镇里的。她一心为工作着想,一心为老百姓着想,唯独没有她自己。" 杨世群的老伴邓本恩告诉记者。杨世群在长达31年的基层干部岗位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群众热心帮助,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无愧于这份荣誉,无愧于毛主席的嘱托。
如今,73岁高龄的杨世群仍然发挥余热,为社会、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是如果无人提及,难得有人把这位老人跟当年风风火火、英姿飒爽的英雄民兵联系起来,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