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心侨在听老人讲历史
《喋血升谷坡》封面
从公司负责人到被拘留调查,文昌人郑心侨面对人生低谷不低头
11年心血写就海南抗日剧本
中新海南网7月20日电 据南国都市报报道,当人生碰到挫折时,你会如何面对?“失意不能失志”是文昌人郑心侨的选择。
郑心侨本是一个保险从业人员,在他人生最失意的时候,他选择了创作一部反映海南抗日历史的电视剧剧本,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利用业余时间整整奋斗了11年。如今,这部剧作已经顺利出版。
走出拘留室
他立志写抗日剧本
郑心侨写剧本的故事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郑心侨是土生土长的文昌人,出身贫寒的他经过一路打拼,1994年时,37岁的他已经是某保险公司文昌支公司的负责人。
本来有着大好前途的他突然因为一些经济问题,被拘留了。在被拘留的100天里,他想了很多很多。他知道不管事情最终调查的结果如何,他的人生都已经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想到将来还要养家糊口,他甚至研究起了《易经》方面的书。
后来,他的问题调查清楚了,他回到了家里。1997年,他又回到了原公司工作,尽管公司对他不嫌不弃,还发挥他的写作专长,但爱好文学的他还是希望能够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海南人民做一件有益的事。
郑心侨的爷爷在抗日战争时是保垒户,在他小的时候,爷爷就经常给他讲琼崖纵队打击日本鬼子的故事,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回想起那些故事,郑心侨突然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郑心侨了解后发现,反映海南抗日战争历史的文学作品不多,剧本更是少。于是他想,何不把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写成电视剧文学剧本,有朝一日让更多的人通过电视荧屏来了解那段不应忘却的历史。
说干就干,从此郑心侨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收集素材上。为了让他心中的剧本真实感人,他一边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一边努力寻访70岁以上的老人,请老人们讲述他们亲身经历或目睹的历史。
郑心侨先从身边的老人找起,他的母亲、姑妈、岳父、岳母都成了他的素材提供人。
有一次,郑心侨的母亲生病住院,他去医院照顾母亲时,发现照顾隔壁病床病人的是一个70多岁的阿婆,他连忙跟阿婆打听起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来。阿婆回忆起了当年亲眼看到劳工被迫工作的情景,和埋藏死去劳工的成片的坟墓。这些,都成了郑心侨创作的宝贵素材。
在寻访老人的过程中,郑心侨和老人们彼此感动着。郑心侨请熟悉地形和老人的好友周德裕骑着摩托车带他去拜访一位又一位老人。老人听说郑心侨的来意后,先是惊讶后是感动,他们说:“难得有个青年人愿意记录并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老人们不仅仔细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还不辞艰苦带着郑心侨去看当年的一些历史遗迹。与这些可敬的老人接触越多,郑心侨一定要写好剧本的决心越大。
作为《南国都市报》的忠实读者,本报也成了郑心侨的线索源。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时,本报刊登了不少抗日老革命的故事。郑心侨按图索骥拜访了好几位老革命,取得了不少珍贵的素材。本报曾报道的符爱珍阿婆就是其中的一位。
符阿婆给郑心侨详细介绍了她和两位姐姐从泰国回来参加抗日故事,以符阿婆为原型,郑心侨创作出了女一号的妹妹。为了表达对符阿婆的感激和崇敬,在征得了阿婆的同意后,郑心侨特意把“符爱珍”这个名字用到了剧本中。
后来,尽管郑心侨的事业又回到了正轨,但他对剧本的创作却依然执着。
转眼,郑心侨收集素材已经8年了,但这个剧的落脚点到底在哪里,他还是很茫然。
2005年的一天,他寻访韩启元老人时,老人讲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