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正逢星期天,山东省文登市文登营镇马家岭村村民李永建家迎来了一批小客人。他们是镇完小的学生,专程结伴来参观李永建收藏的革命文物。
这批小客人的到来,着实让李永建忙活了一阵子。他领着小学生在自己的两间展室里参观,拿起自己收藏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票据、信件、马刀等藏品,不厌其烦地讲解。孩子们则瞪着好奇的眼晴,仔细地观看,不时地问这问那,专心致志的神态让人不忍惊动。
看着孩子们的认真劲,李永建显得很高兴,他说,自从自己创办的“家庭抗日战争文物展览馆”开馆以来,经常有人慕名前来。“把收藏的文物拿出来展览,让人们从中了解历史,受到教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李永建今年63岁,搞收藏已经20多年了。由于曾经有过5年军旅生涯,他特别热衷于搞“红色收藏”,主要搜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多年来,他骑着一辆摩托车走村串户,走村串巷,跑遍了整个威海地区,足迹遍及100多个村,共收藏革命文物1000多件,其中不乏“胶东区战时物品偿还券”、1940年上半年《大众日报》合订本等珍贵文物,被誉为“红色收藏家”和威海市第一民间收藏家。
老李的老伴介绍说,老李刚开始收古董的时候,既需要钱又牵扯精力,她坚决反对。因为家里很穷,孩子没有钱读书,她就把家里舍不得吃的鸡蛋卖了给孩子买书本。有时确实资金受限,老李只得忍痛割爱,采取“以藏养藏”的办法,卖一批再收一批,逐渐把雪球滚大。后来孩子们长大了,也能帮助一些,现在她也挺支持理解的,觉得他有这么个爱好,又能为社会做点贡献,自己亏点没什么。
有人说,藏品是收藏者的生命,不能轻易示人、送人,但老李却不这么认为。随着藏品逐渐增多,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这些革命文物不能放在自己家里埋没了,要发挥好它们的作用,创办一个家庭展览馆。为此,他把家里仅有的四间房子腾出两间,做上架子,从成堆的藏品中精挑细选出一批价值较大的藏品,自费创办了“李永建家庭抗日战争革命文物展览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并当上了义务讲解员。
搞收藏是历史的记录和重现,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在创办家庭展览馆的同时,李永建还把自己收藏到的革命文物无偿捐献出去,先后6次向部队军史馆、威海市博物馆、文登市博物馆和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捐献革命文物360多件,价值数万元。他向打响胶东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文登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捐献了有关天福山起义的牛角号、煤油灯等68件革命文物,被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永久收藏。今年先后两次向部队军史馆捐献,部队为此专程送来了“红色收藏家,拥军带头人”锦旗及荣誉证书,并将他的名字收录到部队的建馆纪念人名录中。
李永建告诉我们,他搞红色文物收藏,主要就是为了教育下一代,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教育。今后将继续发挥余热,搞好红色文物收藏,充实家庭展览馆的藏品,把好的藏品无偿捐献给文物部门收藏,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