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后代这个称呼时刻提醒我,绝不能坏了红军的名声和形象。”刘光登的儿子刘大亮说,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自己在1976年高三一毕业就报名参了军。“父亲经常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廉洁本分,不要浪费了现在的好日子。”
在这些老红军的后人当中,虽然没有当大官的,也鲜见发大财的,但是,他们接续了父辈们的光荣传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个个都是“好样”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健在的赣南籍老红军仅60余人。为此,赣州市今年4月份启动“最后的红军”口述史抢救性记录工程,力求通过影像、文字等方式,对赣南籍老红军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记录,留存后世。
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红色追寻”,更是站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新起点上,传承红军精神的“再出发”。
“他们的时间不是以年来计算,而是以小时来计算的。”长期关注报道老红军的赣南日报社记者谢东琳说,她5年前曾经采访了20多位老红军,但目前健在的只剩下两三位了。
岁月不居。尽管他们已经韶华不再,尽管他们或将随时和我们别离,但是,纪念而非忘却这个血液里浸润着忠诚和信仰的群体,我们就能从岁月的年轮里,找寻历史的遵循,汲取前行的力量。
赣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雪梅说:“只有传承好呵护好那些走得再远也不能忘却的‘初心’,才能在红军先辈们为之浴血奋斗的红土地上,更好地扛起我们这代人的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