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四川省各级党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破除固有观念束缚,把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作为凝聚党史工作合力、提升党史宣教效果、扩大党史工作影响的关键一招,进一步增共识、优体系、强队伍、促发展,推动“大党史”工作格局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为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大党史”理念共识不断凝聚
全省各级党史部门坚持把思想重视作为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的根本前提,主动争取党委支持,统筹谋划有力推进,推动“大党史”工作格局向更宽视野、更深层次发展。一是坚持高位推进。省委常委会听取全省党史工作汇报,对提高党史研究水平、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等工作作出重点部署。省委党史研究室把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作为贯彻落实《条例》重要举措,列入全省党史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各地不折不扣落实省委常委会关于党史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动党史工作地位进一步提升、力量进一步充实、作用进一步发挥。二是加强统筹谋划。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分片下沉调研基础上,总结提炼基层党史部门创造的鲜活经验,召开全省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现场会,动员全省党史部门转变“小部门”“闭门造车”“单打独斗”“为我所有”的惯性思维,树立“大作为”“开门办史”“协同作战”“为我所用”的意识,在党史研究、党史著作编写、党史宣传教育、党史资料征集、党史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与各方联动协作,积极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三是建立制度规范。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制定全省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指导意见,明确“加强部门协作”“用好党史工作‘三支队伍’”等7个方面举措,对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进行指导。出台全省加强党史工作基层联系点指导服务工作办法,进一步明确基层联系点的职责任务,提升22个县(市、区)党史工作基层联系点工作质效。
二、“大党史”联动体系不断完善
全省各级党史部门坚持把协同作战作为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的重要基础,自觉增强系统观念、全局意识,推动构建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开放合作工作体系。一是纵向联动持续深化。在专项资金、培训授课、课题研究等方面,积极争取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工作指导,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来川授课3批次。省、市、县三级党史部门联动完成红色遗址普查,核实登记全省红色遗址10820处,出版“1+21”全套《四川省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二是横向协同持续拓展。与省档案馆、省地方志办等部门共享档案、文献、史料等研究资源,同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阵地建设、党史宣教等工作。资阳统筹政协文史委、社科联等部门力量,联合推出系列研究成果。三是内外协作持续加强。与重庆党史、川渝发改等部门联合编撰出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录(2020—2024)》,获评2024年度川渝机关党建协同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秀案例”。加强同相关省、市党史部门合作,联合举办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研讨会。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合力打造“成德眉资红色+”党史品牌,达州、内江、甘孜、凉山联合举办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学术研讨会。
三、“大党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全省各级党史部门坚持把建强队伍作为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的有力支撑,统筹“内强素质”与“外部借力”,积极破解党史部门人才匮乏问题。一是练好内功。举办“推进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培训班”等专题培训4次,内容覆盖《条例》学习贯彻、党史基本著作编写、党史短视频制作等,全省党史工作者政治能力得到锤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