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红飘带”。新华网发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简称“红飘带”)试运营以来,已合计演出9900余场,接待超100万人次;《伟大转折》剧目试演至今已演出800余场、观演28万余人次;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等红色文艺作品持续闪亮荧屏……近年来,贵州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系列创新举措持续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让红色文化频频出圈。
红色,是贵州的鲜明底色。
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紧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处,从空中俯瞰,一条嵌入大地的“红飘带”格外醒目,这便是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这里成为很多外地游客贵州之旅的第一站。“红飘带”由《红飘带·伟大远征》和《红飘带·多彩飞越》两大部分组成,以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动画、多媒体声光等前沿数字科技手段展示长征文化及多彩贵州美景,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观众参与度,为观众带来震撼心灵的参观体验。
《红飘带·伟大远征》演出现场(资料图)。新华网 周远钢 摄
负责“红飘带”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的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红飘带”不仅仅靠财政拨款,而是通过门票销售、文创产品以及文旅线路打造,与其他景区联动拓展红培研学项目,让场馆持续健康运行。自2023年10月建成试运营以来,“红飘带”已合计演出9900余场,接待超100万人次,并先后获得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10余个奖项。
贵州红色文创产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红飘带”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成为贵州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创新之举和生动缩影。
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召开了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创下了强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经典战例,红军长征足迹遍及贵州9个市(州)60多个县(市、区),留下丰富文物资源。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贵州全省现有长征不可移动文物750多处,可移动文物2500多件(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0多处。此外,还有抗战“西迁”、“三线”建设、脱贫攻坚等丰富红色资源。
游客在“红飘带”参观(资料图)。新华网 周远钢 摄
近年来,贵州作出了实施“四大文化工程”的战略部署,并将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作为“四大文化工程”之首,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积极成效,让红色文化得到广泛认可和传播。
目前,贵州共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近170个,随着一批重点、特色项目建成,贵州的“红色”底色更加鲜亮。其中,创造性打造的“红飘带”、《伟大转折》剧目,构建起长征文化展示“双子星”,成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标志和引领。
《伟大转折》剧目演出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作为贵州红色文化展示的又一亮点。2024年1月,大型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剧场在遵义建成,其选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凤凰山文化广场,距离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步行仅需8分钟,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看,《伟大转折》剧场还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的预约小程序中植入元素,增强客源的引流效果。2024年1月开演至今,《伟大转折》剧目已演出800余场、观演28万余人次。
“震撼、精彩、感动。”“视觉特别壮观。”……这是很多观众看完《伟大转折》剧目后的感受。走进《伟大转折》剧场,犹如进入了一个布满各类机械装置的大型工厂。《伟大转折》剧目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转兵贵州,召开遵义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