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线,以普通红军战士的成长经历和视角,通过巨幕油画、战场硝烟、山水共舞、环绕音效等技术运用,将“人、声、光、水、电、影、景”完美融合,艺术再现“伟大转折”历史画面,让观众能身临其境感受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

贵州余庆县突破乌江纪念园内的红军长征路线图。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我们构建了更全面、更立体、更具象的红军长征故事,整个舞台的设计是以剧目创作为基础做的定制式设计,演出区域延伸到观众席,让观众能更近距离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副主任、伟大转折艺术团副团长夏莹介绍,演员组成里百分之八十为“00后”学生群体,这群现代的孩子们在舞台上用心用情演绎革命英雄事迹,与长征路上的年轻战士实现了跨越90年的“梦幻联动”,也让信仰的力量在青年心中悄然绽放。
六盘水盘州市邹广阳一家五代人为红军烈士守墓八十七载,遵义仁怀刘福昌、郭德刚两位老兵接力守护鲁班红军烈士陵园五十余年……在贵州,保护红色资源已成为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娄山关景区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黔北要塞娄山关,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红军长征期间在这里的两次胜利而彪炳史册、蜚声中外,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接受红色文化洗礼。“近两年讲解了900多场,接待游客2万多人。开始只是想把讲解词记好,后来发现从这些红色故事中能吸取更多力量,从听众的反馈中也感受到讲解红色故事非常有意义。”出生于1998年的娄山关景区讲解员李小金说,自己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如今成为一名传承者,会努力向游客讲好红军长征的故事。

讲解员李小金(右二)在娄山关景区讲解红色故事。新华网 周远钢 摄
率先在全国将革命文物保护纳入巡视巡察范围,开展意识形态专项督查;出台《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和《贵州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条例》,为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各个领域,通过多种形式播撒红色文化的种子;贵州省文旅部门2025年将策划推出20条红色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足迹,领略贵州魅力……贵州持续挖掘、利用“红色富矿”,推动红色资源全景呈现,推动红色故事深入人心,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如镌刻在娄山关关口崖壁上的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中苍劲有力的词句,如今的贵州,历经90年沧桑巨变,正抢抓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机遇,在推动红色故土成为红色沃土的路上,迈步新的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