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著名红色文化活动家、中国红色文化交流促进联盟副主席、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兼湖北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主任兼总编辑、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常务理事、欧洲湖北总商会名誉会长、湖北省红色儿女联谊促进会会长、湖北四野后代联谊会会长、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湖北省黎民红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黄黎民一行参观上海解放纪念馆。
上海解放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一次相对独立的战役,也是战略追击中的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自1949年5月12日发起,至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历时16天。国民党军除汤恩伯率残部5万余人撤逃外,其余15.3万余人悉数被歼。
当时上海既是国民党政府的经济中心,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南京、杭州解放后,上海成为国民党负隅顽抗的最后据点,蒋介石命令汤恩伯坚守6个月,一方面加紧抢运物资,并幻想借力国际干涉,另一方面又算计着一旦战事失利,就把上海搬空打烂。鉴于此,中央军委的作战意图十分明确,既要打一场城市攻坚战,又要完整保存上海,把这座举世闻名的城市完整地收回到人民的手中。为实现这一意图,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反复研究作战方案,全力部署接管措施,设计了一场漂亮的政治军事仗,确定“钳击吴淞、避攻市区”的战略思想,以封锁敌人海上退路,将“老鼠”引出“瓷器店”,尔后再将其消灭,尽量歼敌守军于上海外围,对市区作战力求不使用重武器,以尽量减少城市损失。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攻克了被国民党反动派自吹为“固若金汤”的海、陆、空主体防御和一座座碉堡群,展现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上海的解放,为继续肃清华东国民党军余部,保卫东南沿海国防,以及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海解放纪念馆位于宝山烈士陵园内东侧,馆名由迟浩田上将题写,于2006年5月26日正式开放,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以实施“钳击吴淞、解放上海”的战役决策为陈列主线,重点展示上海战役解放军将国民党守军主力吸引到郊区并将其歼灭,从而保全上海市区的主要史迹。展馆由序厅、主展厅和大型多媒体主题情景剧场组成。
序厅由解放军钳形攻势、冲锋前进的装置艺术场景,主题雕塑和功勋柱三大艺术形象组成,寓意解放军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取得上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主展厅以时间为脉络,通过“运筹帷幄”“军政全胜”和“城市新生”三部分,运用丰富的历史照片和遗物,运用声光电先进技术,再现当年的战斗场景,让观众在强烈的视听震撼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陈毅元帅饱含深情的诗句,也是对当年为上海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深深缅怀。
75年过去了,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展品前,黄黎民一行深刻感受到上海解放战役这段红色历史不能被遗忘,红色理想要代代传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的中华儿女一定会书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本次红色文化活动之旅,得到了上海市相关单位和红色文化工作的支持与协助,中国红色文化交流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副主任兼秘书长詹晓萍等参加了上述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