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狱中党支部,支书为李子芬。而在奉天第一监狱南院,成立的狱中支部负责人是杨靖宇。后来领导抗联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南杨北赵”都在奉天第一监狱有了相同的经历。狱中支部的同志们买通看守与监狱外的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取得了联系,党的文件都能及时传达到狱中。狱内同志还通过看守买来进步书籍和狱中没有的药品。
两块大烟救活杨靖宇
政治犯一进敌伪监狱就给带上脚镣,重的有9公斤,迈一步都很困难。刑讯室通常使用的刑罚有“老虎凳”、“压杠子”、“灌凉水、辣椒水、煤油、尿”、“过电”、“针刺”、“烧烙”等几十种。
杨靖宇在敌后工作时,曾五次被捕,入狱两年多。1929年8月,他在抚顺因叛徒出卖被捕,敌人连续逼供五六个昼夜。残酷的刑讯、水牢中的浸泡使杨靖宇的伤口大面积感染,加之毒蚊的叮咬,他脸面红肿变形,身体开始发烧。口干舌燥,想要一口水喝都没有,杨靖宇只好喝脏水,于是又患了赤痢,每天上厕所10多次。
杨靖宇已奄奄一息了。幸好当时“号里”有几个抚顺的矿工,很同情杨靖宇,他们冒险通过关系搞到两块大烟,给他灌进去才将他救活。
酱油瓶下的字条传信
杨靖宇还在狱中积极参与营救刘少奇出狱的活动。1930年8月初,刘少奇在奉天纱厂被捕,关押在奉天第一监狱。为了弄清刘少奇的下落,中共满洲省委派杨一辰去监狱探听有关情况。当时,周世昌在监狱外门东侧卖酱油,杨一辰以买酱油为名,在瓶底下压了一张字条,请他打听狱中有没有新关押的政治犯。
两天后,杨一辰去周世昌处取酱油,酱油瓶下压了一张字条。内容是靠河南老张(杨靖宇)搞到情报,说新关押的几个工人打扮的政治犯还未判决,其中刘少奇化名成秉真。由此,中共满洲省委得知刘少奇的下落,花钱把刘少奇营救出狱。
赵尚志大闹监狱教诲堂
当时监狱都有教诲堂,当局规定每周有一次教诲课,妄图劝诱政治犯“改邪归正”。1927年3月开始,赵尚志被关押在吉林第一监狱。这里有个教诲师叫刘作垣,赵尚志在两年的铁窗生活中,不断利用上教诲课的机会对刘作垣进行宣传教育。赵尚志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和他辩论,刘作垣毅然投向革命,以自己的身份掩护帮助狱中共产党员活动。1929年9月,赵尚志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4月开始赵尚志被关押在了奉天第一监狱,那里的教诲师是个神父。一天,教诲师同往常一样闭着双目对400多名“犯人”说教:“你们本来是无罪的,而是叫魔鬼缠身才走入犯罪的深渊……”这时候赵尚志突然说:“我们爱国有罪吗?”全场立刻响起了“爱国无罪”的口号声。从那以后,狱方再也不敢让政治犯去教诲堂了。
缅怀钢铁战士杨靖宇--故事传奇
杨靖宇抗日斗争故事之一:少年时代的杨靖宇
190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父亲马锡龄是个纯朴忠厚、善良而又能干的庄稼人,租种了地主几亩薄地。辛苦劳作,勉强度日。在杨靖宇4岁的时候,妈妈又生了个小妹妹。杨靖宇5岁时,父亲终因常年苦累,积劳成疾,加上没钱买药治病,不幸去世。
杨靖宇的母亲勤劳善良、温和而刚毅,农忙时,母亲像男人一样到地里干农活,回到家还得操持家务。母亲时时教育他:做人要有正义感、同情心,要帮助比你更困难的人。
从懂事起,杨靖宇就特别愿听大人讲故事。他非常崇敬抗金英雄岳飞的文武双全,智勇无比,崇拜他率岳家军一次次打败金国的入侵。他痛恨张邦昌、秦桧等卖国求荣之人;他钦佩岳母为岳飞刺字的大义情怀,“精忠报国”四个字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1913年,杨靖宇8岁,母亲将他送到李湾村私塾读书。教书先生刘景臣,给他起学名马尚德,字骥生。
杨靖宇深知自己家境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