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坚决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9月,组织创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
11月,独立师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任军长兼政委,并任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总指挥,领导开创了南满抗日武装斗争的新局面。
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自此,率部转战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继创建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后,又建立了濛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加强党的建设。同时,指挥所部主动出击,陆续进行了歼灭伪军邵本良部、袭击通辑铁路队道工程、伏击敌骑兵教导旅、蚊子沟设伏、长岗歼敌、岔沟突围、大蒲柴河奔袭等许多有名的战斗,均重创敌军。
6月、11月,两次挥师西征,把抗日联军的活动区域扩大到清原、铁岭、抚顺一带,有力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全国抗战。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联的斗争,致电赞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7年12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被确定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1938年,下半年以后,敌人调集重兵“围剿”抗联部队,并以万元巨金悬赏其头颅,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的时期。
1940年初到2月中旬,50多天里,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又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衣中的棉絮。敌人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他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2月18日,随身的两名警卫员牺牲,只剩下他一人,且饥寒交迫,多处伤冻,身体已极度虚弱。
2月23日下午,在到濛江县城西南三道崴子与日伪敌人激战,全身数处中弹,壮烈牺牲。
为纪念杨靖宇,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将军的歌——警卫员忆杨靖宇将军
85岁的姜德洲老人是当年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虽然老人还拖着病体,但今天的精神却格外好,说起当年往事,依旧滔滔不绝,让人感受那段岁月的艰难和杨靖宇将军的风采。
将军的一言一行
“每次战斗过后,都会有大批的抗联战士牺牲。”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敌人死的更多,尸体要用汽车拉。日本人的尸体都用棺材装,红军的尸体却做不到,杨司令说大家都是为了保家卫国牺牲的,都是英雄,绝不能让英雄抛尸荒野,我们就偷偷回来在阵地上挖坑就地掩埋。” “在最艰苦的时候,我们到处被围追堵截,地上有追兵,天上有飞机。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司令也很乐观。司令为人随和,没有架子,平时在他跟前说啥都行,就是不能骂人,司令说那样影响团结。”看得出老人对于杨靖宇将军的崇拜,将军的话他至今记得一清二楚。 “司令经常对大家说,咱们打仗别怕死,为国家牺牲了,下一代不就不当亡国奴了吗?死都不怕,还怕苦吗?你等我,我等你,谁来救国?等到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咱们就自己当家做主了。”
老人左一个“司令”右一个“司令”,完全沉浸在跟随杨靖宇将军南征北战的回忆里,仿佛将军还在他跟前说着这些话。
将军的指挥才能
“我最愿意讲打仗的事了。”提起战斗,老人兴致勃勃:“那时候,哪天不得走七八十里路,因为我们打的是游击战呀。好道你还不能走,那是日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