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峰先生的《太原抗日风云录》

谷峰著书“晋都三部曲”全部

谷峰先生和他的著书

谷峰先生在为师生作红色报告

工作中的谷峰先生

谷峰先生的其他著书

登载谷峰先生文章的有关书籍
中红网河北邯郸2025年8月29日电(李学光)在隆重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特推出由山西省著名作家谷峰先生历时十余年采编写作,由原太原市市长李荣怀同志作总序的、反映20世纪太原百年历史沧桑巨变的三晋史志文学精品丛书“晋都百年世纪档案”,该丛书由《太原抗日风云录》《太原解放接管纪实》和《新太原50年纪事》(上中下)三部书(即晋都三部曲)所组成,再现了太原20世纪百年历史画卷,堪称鸿篇巨制史诗式的作品。
有专家评价:晋都三部曲回首历史风云,演绎人文沧桑,填补了史学空白;融史料、传奇、文学为一体,全方位、新视角、大容量、高品位,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受到读者的广泛追捧和好评。
近年来,谷峰经常接受太原文史、档案部门召开的历史研讨会、省市电视台传媒的采访,担任重要历史事件的解说和学术顾问,还不忘省军休所红星宣讲员的职责,应邀深入中小学校、机关单位(如省党校老年大学),为其义务宣讲红色历史故事,受到受众单位的好评。
据作者介绍:晋都三部曲全套书共计145万字。截至目前,已被山西省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以及省社会科学院、省城各大专院校等单位图书馆、档案室、史志办所收藏。一些爱好文史的读者也有不少收藏,甚至有的家庭还把该套书作为传承后世的传家宝。
记得那年清明节,谷峰在牛驼寨烈士陵院内签名售书。省城一位私立学校校长买到他的书后,特邀请他到学校给孩子们讲太原当年的解放故事,谷峰欣然前往。
有一次,谷峰在南宫书市签名售书时,一些对抗战史感兴趣的年轻人与他一见如故,围拢在他身边,切磋史料的收集与写作。一位青年在谷峰签名售书时对他说,您每次出版的书我都读过,我是看您的书长大的。谷峰听了深感欣慰。
作者程太生(笔名谷峰),出生于1950年2月,是新中国的同龄人,1968年入伍,1970年入党,先后任战士、见习新闻干事、宣传干事、武警山西省总队政治部文化站副站长等职。1985年电大中文专业毕业,是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1995年先后加入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等,是中国知名的历史学者、军旅作家和三晋史志文学作家;个人词条入编《山西省作家名录》《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时代文艺家名典》等。2021年,山西省军休所为程太生颁发了“红星宣讲团”宣讲员聘书。
谷峰爱好读书和写作,在部队多年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后逐步转入文学写作。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即将业余时间放在发掘整理山西地方文史资料上,先后采访20余名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获取他们的口述资料、回忆录亲笔资料等,相继在各种史志杂志、文学杂志上发表百余篇山西文史作品,在山西当地产生了较大影响。
谷峰自称,他是一个红色文化的倡导者、抢救者和弘扬者,坚守主旋律文学阵地数十年如一日(俗称“几十年红旗不倒”)。对于改开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出现的那些以赢利挣钱为目的的快餐文化、“三俗”(低俗、庸俗、媚俗)文化,以及戏说历史、质疑英雄等乱象嗤之以鼻,坚决抵制。
因此,探索史志文章的严肃性和文学作品的可读性、艺术性,便成了谷峰先生不断追求的目标。
在文史采写和发表过程中,谷峰非常关注文史读者的市场状况。他发现,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侵蚀下,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市场日渐萎缩,尤其是青年读者日益缩水。他认为,历史,可以借鉴、可以增智、可以资政,可以愉悦身心。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应该是一个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基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人为改写和创造历史的过程,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阅读历史书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史志文章写作,也存在着内容刻板、线条单调、缺少故事性等种种弊端,除了专业史志工作者和过来的老年人外,很难真正走近大众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由此,“三晋史志文学”的新概念应运而生,这种文学应该是既有史志的正确性、严谨性和真实性,又要有文学的可读性和艺术性。
谷峰感到,报刊登载的史志小文章、小作品,属于匕首和投枪,尽管也很有必要,但要产生较强的冲击力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还得靠图书,尤其是优秀的三晋史志文学图书。而这样的图书并不多见,甚至是稀缺资源。为了探索这种全新的写作文体,谷峰涉猎了国内外相关的大量图书资料,发现一些史话类作品具有这种特征,可以作为借鉴和改造创新的基础。于是,他希望找一个好题材,尝试一下新的文学样式。
1999年4月24日,为了太原解放50周年和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双大庆,谷峰决心出一本反映太原解放和接管的全新的三晋史志文学书,并紧锣密鼓行动起来,夜以继日地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采访亲历重要事件的老干部,阅览复印报刊资料,查阅历史档案等,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在同年10月将25万字的《太原解放接管纪实》(简称《太原解放》)奉献社会,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顺利出版发行。经媒体宣传后,一上市即不胫而走,受到读者的广泛追捧与好评。
《太原解放》出版之前,他即灵感闪现,产生了“晋都百年世纪档案”三部曲的文学创意,并将《太原解放》一书作为晋都三部曲之二,并为晋都三部曲之一《太原抗日风云录》的写作预留了出版空间。
2001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国人的义愤,加上《太原解放》一书良好的市场反响,谷峰认为,撰写《太原抗日风云录》时机业已成熟。由于多年前他曾给一些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撰写发表过回忆录等文章,手头还有一些离休的抗战老人写的手稿和文史杂志发表的遗作,有一些史料积累,加上临时又去周边县区政协文史部门搜集了一些史料,因而很快就列出纲目,进入写作状态。关于书名还征求了不少文史读者的意见。2002年11月,43万字的《太原抗日风云录》出版,上市后,很受读者欢迎。
《山西日报》记者曹秀娟在采访谷峰后笔评说,“晋都百年世纪档案”三部曲,其中反映太原抗日战争面貌的——《太原抗日风云录》,填补了太原没有完整抗战史的空白。
山西省著名党史专家师文华同志笔评说:“《太原抗日风云录》是一部较好的党史、革命史通俗读物,该书主要观点基本正确,结构比较合理,内容十分丰富,文字通顺流畅,语言生动活泼,融知识性、可读性、启示性于一体,读后令人耳目一新,颇受教育。”
2010年,谷峰撰写的《新太原50年纪事》(上中下)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至此,第三部曲收官完成。
原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院长贾克勤认为,谷峰的三晋史志文学,是一个创造,为史志和文学的结合上杀出一条“血路”,使传统内容的史志文章在新的文学形式下得到复苏和扩展,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堪称文学化的史志,小说化的文章。
晋都三部曲,是中国首部百年都市史志文学力作,是三晋史志文学的标本式作品,也是融可读性、艺术性、思想性兼具的好作品。
附件:晋都三部曲
三部曲之一:《太原抗日风云录》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史料,再现了1936年5月至1945年8月15日间,山西太原地区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抗日战争历史画卷。全书43万字,分上、下两集;上集为《同仇敌忾》,记述了太原城区国共合作、抗御敌寇、沦陷后地下斗争、集中营斗争等史实;下集为《血沃平川》,描写了城外县区广袤平川的抗日武装斗争,歌颂了抗日英烈的传奇业绩,对日降后至太原战役前夕的3年多的自卫战争也有一定的展示。原太原市委副书记、省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同志曾为本书作序并推荐本书。本书图文并茂,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在全省各新华书店发行。
三部曲之二:《太原解放接管纪实》
本书以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史料,再现了1948年7月至1949年10月太原解放、接管的历史画卷。全书35万字,分上下两集。上集为《血浴龙城》,下集为《并州晨晓》,分别记述了太原解放、接管期间的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和传奇人物。
三部曲之三:《新太原50年纪事》(上中下)
本书记述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之末,发生在省城太原的重要事件、著名建设成就、典型人物的事迹,以及中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省城太原视察等方面的文史画卷。全书分上、中、下三集。上集为《阳光转阴》,中集为《十年风雨》,下集为《时代春风》,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