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书信>>正文
抗战烽火中的枫林家书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8月29日
作者:李崇
浏览次数:
2025-08-29 12:32:5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彭雪枫、林颖合影。 资料图片

文物出版社1995年再版的《彭雪枫家书》。 资料图片

    “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1942年3月3日,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的彭雪枫送给妻子林颖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这是他写在书本扉页的题词,饱含对妻子的真诚坦荡以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热爱。

    1941年9月24日,彭雪枫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林颖结婚。婚后三天,他们就各自奔赴战斗岗位,自此长期分居两地。从结婚到彭雪枫牺牲的三年时间中,夫妻朝夕相处的时间还不到半年。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他们主要靠书信抒发各自的情志,现存的仅彭雪枫写给林颖的家书就达87封。一封封书信背后,是一个胸襟坦荡、情操高尚的共产党人的真情流露。

    共产党人好榜样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所部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担任主力。长征途中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不幸中流弹光荣殉国,时年37岁。

    彭雪枫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心系群众、与官兵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在西安、太原等地做统战工作时,尽管经常出入富豪之家、处于灯红酒绿之地,但他洁身自爱;主持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时,虽然手过千金,但从不浪费公家一分钱,受到党中央的表彰。

    在寄给林颖的家书中,他写到几件事。一是拒绝小灶待遇。1941年秋,新四军军部为照顾老干部的健康,决定旅以上干部实行小灶待遇,但彭雪枫坚持和战士们吃一样的伙食——高粱馍和白薯。军部首长知道彭雪枫患有严重的胃病,劝他执行军党委决定,可他以吃小灶不习惯为由推脱了。12月16日,彭雪枫在家书中说及此事:“我近来在生活上有了一个大变动,党为了去掉‘平均主义’,使干部可以多活几年,早即决定旅以上干部在饮食上要好一些,然而总没实行,邓政委来说一说,大家没有理,搁下了,自陈军长来,旧事重提,而且非这样做不可,勉强之中,每人每天增加菜金四毛,共六毛了,司令部只有四个人,每餐是大米饭、白面馍,有时甚至还有饺子之类,两菜一汤,可谓阔气也哉!人谁不想吃好的呢?然而为了顾及影响,所以总是没有办。”对小灶待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彭雪枫始终保持最大的警惕,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与部队同甘苦。彭雪枫在1942年5月10日的家书中写道:“八个月不曾行军,这一次为了和部队‘共甘苦’,决心不骑马,因为穿了新草鞋,当天五十里,两只脚都打泡了,今天勉强又走二十里,简直不能行了,只得骑马,到管镇已经东扭西歪了,两个大泡,怪疼的,抹点洋油,不久会好的。”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行军到管镇后,部队与群众的鱼水之情,家书中亦有记载。“管镇群众对我们是故人相逢,十分振奋,招待谈话,腾房子借东西,异常周到”,彭雪枫“住在集外一个孤独人家,上房住房东家,六口人,老夫妇少夫妇,一男学生一女婴,其乐洋洋”,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过境我军情不厌,到家同志话偏长”,一派军爱民、民拥军的抗战图景。

    1938年9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东平原,初期仅有373人,仅用一年时间,队伍便壮大至1.7万余人,并建立了7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华中武装力量的指示》,介绍了彭雪枫部在短期内所创造的奇迹,号召新四军各部向其学习。

    良师益友炼党性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彭雪枫始终勤勉自守、坚持读书。他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发起组织《汇文学艺》读书会,创办《猛攻报》《拂晓报》,并在《拂晓报》发表以革命为主题的文章60余篇,创建火线剧团、拂晓剧团,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并亲自兼任校长。

    细读家书,彭雪枫与林颖之间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彭雪枫在1943年7月29日的家书中写道:“我觉得夫妇之间,那种庸俗的低级的趣味主义的态度和习性,并不能维持夫妇关系良好友爱于长久,而应互相采取一种严师益友爱侣的态度和习惯,方能保持永恒。我认为我可以做你的严师和益友,你对我也同样。”在书信往来中,两人既相互指正,锤炼党性,也彼此鼓励,畅谈理想。

    枫与林之间,充满着基于平等人格的思想共鸣。林颖于1920年出生在湖北的一大户人家,较彭雪枫小13岁。据林颖回忆,当与彭雪枫第一次在洪泽湖畔漫步谈心时,她坦率地谈到自己担心和一位负责同志结婚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并害怕人们对首长妻子会过分挑剔。彭雪枫听完,很诚恳地对她说:“中国人民在反动阶级的长期统治之下,饱受三座大山压迫之苦,而妇女更受几千年封建旧礼教的束缚,生活在最底层。应该说,中国妇女是革命的积极因素。你要求自己在谋求民族解放的同时,为妇女解放多作贡献,你的良好愿望我是理解的,你的革命热情是可贵的。”并表态:“为了实现革命的共同目标,我们结婚后,我会尊重你的独立人格的,你放心好了。我同意你不到军队工作。我认为象你这样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的女青年,在基层工作,多接触劳动人民,是很好的磨练,是有好处的。”这一番话,消除了林颖的顾虑。婚后,彭雪枫更是用实际行动做到了对妻子独立人格的尊重。他遵循林颖的意愿,鼓励她到基层工作,有好心的同志提议将林颖调回师部,以便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也被彭雪枫拒绝。他在信中鼓励妻子:“离得远些,才不妨碍彼此的工作和学习,才能锻炼出一个更有力更坚强更布尔什维克化的女干部来。”

    枫与林之间,共享着纯洁坚定的革命理想。1941年9月4日,彭雪枫在写给林颖的书信中说道:“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在两天后的一封信中,彭雪枫亦说道:“我想,我俩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革命的伟大的爱!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安慰,使我们的事业更前进些更收获大些,这应当是我们的神圣的目标,有了你,我足以自豪了!”在接下来的家书中,彭雪枫多次告诫林颖要“加强自己思想意识上的锻炼”,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某些意识”;要“留心政治,养成对政治的浓厚兴趣”;在待人接物上要“更谦逊些,更诚恳些,更大方些,更刻苦努力些”;在工作上要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越下层越好锻炼,越深入越能具体了解,也就越能正确解决问题,越能建立信仰”,并在赠送的日记本上题了八个字“多记事实少发议论”,帮助妻子改变空洞说理的文风。正如林颖后来回忆的,“他教育我怎样做一个坚强的革命者,怎样做一个纯正的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既忠诚于党的事业,又具有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知识的干部,怎样做一个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党性与亲情,在这对革命夫妻身上完美融合。

    烽火爱侣诉深情

    枫林家书中,既饱含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也流淌着夫妻间的似水柔情。彭雪枫的信中,不乏他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别离才三天,好象已三月了”“一个人的影子,自早至晚怎么样也排遣不开”“数日以来,月色如画,惟少一月下谈心的你,可谓辜负良夜太甚”“梦中也还念道着你的长信飞来”,他还曾用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向妻子表明爱意和心迹。家书中,可见月色皎洁、夜凉如洗的触景生情,可见收到复信的欢快、将要相聚的兴奋,亦可见“红叶”“雪琼”“隆中友人”“听从你的嘱咐的军人”等充满情意的落款,更有摔下马的糗事分享,对复信较短的抗议等趣味日常。

    鱼雁往返间,承载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家书中,彭雪枫经常关心妻子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状况,常将自己拿到的5元或10元稿费寄给妻子,给妻子寄送药物、墨水、手帕、牙膏、牙刷、肥皂以及过冬用品。林颖也会给彭雪枫寄送枕套、线袜等生活用品。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以身许国的共产党人——从谢觉哉家书中汲取对党忠诚榜样力量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抗战烽火中的枫林家书
柳树人:血洒他乡护国门
董毓华:投笔从戎、身先士卒的抗联将领
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开展系列活动纪念中国
唐淮源:誓与中条山共存亡
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
江苏:南京市建邺区举办“真心为中国的人—
赵林:荣光耀永和 风骨传薪火——永和镇隆重
特稿:荣光耀永和 风骨传薪火——永和镇隆重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