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8月7日),“胡同里的红色讲坛”2025年北新桥专场宣讲活动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北新桥街道工委书记、北新桥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北京工商大学师生代表、北新桥地区居民代表等参加活动。此次活动以“巷陌传红韵·新桥映初心”为主题,以“听故事+看展览”的沉浸式聆听模式,将时代记忆与街巷温情深度融合,深深吸引了大家。
活动现场,来自不同领域的五位代表通过鲜活故事传递初心力量。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刘峻奇以《支援抗战的爱国华侨:从车轮到螺旋桨》为题,带领观众回溯华侨群体支援祖国抗战的壮阔历程。他特别提到海外华侨加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在滇缅公路上为祖国运输抗战物资,并参加“飞虎队”在中国上空与日本空军奋力作战。海外华侨跨越千山万水支援祖国抗战,用一腔热血浇灌和平之花。

中国工商银行和平里支行高嫣婕在《金融温度暖东城,共建共享爱相融》的分享中,讲述了一线金融人如何将专业服务融入百姓生活,从为老年客户提供适老化支付指导,到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金融服务的温度在社区街巷中具象化为“解民忧、纾企困”的实际行动。

北京胡大餐饮有限公司王作维以《长期主义,韧性生长》为题,揭秘企业“生存密码”。从食材溯源到辖区共建,企业始终秉持“与城市烟火气共生”的理念,将“匠心”融入日常经营。

北新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陈静以《在街巷里磨真心,于小事中见初心》为题,分享基层治理中的点滴故事:为渗水墙体逐户排查管道、冒雨拆除违建守护居民安全、用“拉家常”化解邻里积怨……这些“不起眼”的日常,勾勒出新时代基层工作者的为民情怀。

东城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胡澄以《东城红韵、建党初心》为题,通过李大钊在北大二院旧址(今位于沙滩后街)传播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在箭杆胡同创办《新青年》等史实,解码东城作为红色基因发源地的独特地位,激励青年循着革命先辈足迹接续奋斗。


宣讲结束后,参与者共同参观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螺旋桨切割云层的声音——飞虎队抗战记忆与和平守望”特展。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逐一深入探寻“抗战背景”“枯苗望雨”“搏击长空”“烽火逸情”“同舟共济”“历久弥新”及“飞虎队在云南的遗址”七个主题展区,共同感受飞虎队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程。


“这种‘理论+实景’的形式,让我们既能从历史回顾中汲取力量,又能在现实对照中明晰使命。”北新桥街道青龙社区王阿姨的感言,道出了参与者的共同心声。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在北新桥的青砖灰瓦间,让红色基因不仅停留在历史记忆中,更要流淌在城市血脉里,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精神坐标。”未来,北新桥街道将持续以红色基地为舞台,以百姓故事为载体,让党的声音在胡同深处、市井烟火中永续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