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讲坛》访谈 2025年8月3日
1.陈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演播厅,请先介绍一下自己。
主持人好,很高兴来到《名家讲坛》接受您的采访,也借此机会向《名家讲坛》艺术人生专题访谈组委会全体同仁表示感谢,并向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问好。我是陈欣,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煤矿作家协会、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副会长、华北分会名誉会长、华中、新疆分会会长。《作家文苑》杂志副主编、《作家文苑》报执行主编。
著有《陈欣作品选》《岁月回响》《新春文稿集》《梦回唐朝》《携一抹阳光》《风舞秋海》等文学专集。其中,散文集《风舞秋海》一书已在海外出版发行。
2.作为曹雪芹同乡,冀东地区的文化底蕴(如唐山大地震经历)如何影响您对苦难与英雄主义的书写?《致东欢坨矿》等诗作中,矿区对您而言意味着怎样的精神家园?
作为曹雪芹的同乡。我曾在一次到北京办事的第三天,冒雨前往北京植物园里去看望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曹公曹雪芹。并写下《雨中访曹公》这篇文章刊于2015年11月12日《唐山劳动日报》,永久收藏于“浩然文学馆”。家境败落的曹雪芹,只是大清朝的一介草民,但曹公心不草,才不草。没有封建权利却有丰富阅历,没有封建学位却有丰富人生经历,没有封建横通的平台却有真实水平。大彻大悟,在艰苦环境中铸就了字字珠玑的不朽华章,呕心沥血了一把浸透辛酸泪的文字,登顶世界文学巨匠的高峰。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唐山人民在党和国家关怀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救援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发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患难与共的互助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面对困难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信念,从零开始重建。唐山被誉为“英雄的城市”。2024年,河北唐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3.9亿元。至此,唐山成为河北省首座“万亿之城”,也是全国第27个“万亿之城”。
散文诗《致东欢坨矿》是在开滦集团公司东欢坨矿业公司建矿投产十周年时创作的,今天的东欢坨矿已是年产500 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了。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开滦150年来,在大清朝晚期到今天中国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作家,把毛主席称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寄托于笔端,书写开滦,书写矿工。《矿工的美弥足珍贵》《阅读欢矿》《笛声响》《黑色的歌——为矿工们而作》《开滦依然》等等,都是写给开滦,写给矿工的赞歌。
3.您在火车旅途中创作了《丑丈夫》《仲夏情思》等多部获奖作品,这种流动中的创作如何激发灵感?《笛声响》源于站台恋人离别与矿工探亲的联想,这种“生活即景”转化文学意象的秘诀是什么?
其实仔细品味矿工生活是趣味丰富的,矿工是朴实可爱的。一些镜头和片段是令人难忘并赋予我许多灵感。小小说《丑丈夫》中的男女主人公是有生活原型的,真实可信的。
《仲夏情思》是1992年5月份到北戴河一日游时,在海边我见到一个小伙子望着大海出神。仔细观察了一阵子也不见他缓过神来。心里觉得这个小伙子一定有故事,是个写作素材。好奇心驱使我接近小火并攀谈起来。果不其然小伙原来是失恋了,伫立海边是在追思他和往日恋人的美好时光。这一素材促使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初稿题目为《仲夏了,去看海吗?》,1992年在香港《世界散文诗作家》第五期上发表,后来再经润色更名的《仲夏情思》,1993 年6月,在海南省《当代文坛》杂志举办的全国首届当代文坛力作选拔赛上,一举荣获全国首届当代文坛力作选拔赛诗歌创作一等奖。被收入《中国诗歌大辞典》一书和中国新诗人千家一书,并先后被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选播,《唐山团讯》转载。陕西青年自修大学校刊《窗》创刊号,专版专页发表《仲夏情思》和创作谈《让感情的光芒闪烁文章中》并加编者按。也因为这篇美文,我还被邀请参加《人民文学》创刊 45 周年座谈会。通过这些使我感觉到,用真情去写,是铸就美好文章的基础。
“生活即景”转化文学意象的秘诀《笛声响》源于站台恋人离别与矿工探亲的联想,这种“生活即景”转化文学意象的秘诀是什 么?
1984年我去锦州出差,天上下着绵绵细雨,我坐在靠车窗的位子等待发车,这时,一顶红黄小伞下一对情侣依依不舍,一声汽笛长鸣,列车出站,姑娘含情默默地看着车上情人随列车缓缓离去,这一镜头使我联想到一位矿工的妻子,每年丈夫探亲假期满回矿,她总要送夫十里……想到这里,灵感来了,车到锦州,腹稿已成,连夜在稿纸上写就散文诗《笛声响》,装上信封寄往《开滦矿工报社》,我出差还没回来,稿子已经上刊《开滦矿工报》了,诗中写出了热恋情人的惜别之情和心理状态。
4.您的小说、诗歌、散文、散文诗、杂谈等体裁多样,且作品常被评价为“深沉 沧桑又激昂涤荡”(如《陈欣作品选》)。这种风格融合是否源于矿工生活的刚柔并济?
其实仔细品味矿工生活是趣味丰富的,一些镜头和片段是令人难忘的。矿工们工作中斗志昂扬,激情奔放。现实生活中诙谐粗犷,不拘小节。滚烫的心中也不缺少对父母妻儿一家老小的深沉的爱。他们的人生千姿百态,他们的故事风情万种。这就为写作提供了灵活机动性,可以根据题材的不同,运用不同的体裁。所以,在我的文学作品里小说、诗歌、散文、散文诗、杂谈都有。
5.您创建“作家艺术家阳光艺苑”开展扶贫、义演等活动,并主编 《作家文苑》报。文学工作者如何通过公益实践传递“立己为人” 的精神?
早在自2014年我搞公益活动以来,无论是文化下乡、扶贫济困、老区慰问、节日活动、公益演出等等各种活动。聚集了大批公益人。有国画、书法、舞蹈、歌唱、演奏、武术各方面人才都有。所有活动我的宗旨就是纯公益、纯奉献,我们没有任何收益,全凭大家的一颗公益心、博爱之心,自己开车,自己买演出服,自己掏钱吃饭,并自己买来米面油和各种生活用品多次到革命老区慰问老区的人民群众。我们是阳光的群体、阳光的人、阳光的心、阳光的事,我们取之于己,利之于大众,是爱的阳光传递者。
6.看到您有一枚刻有“感恩作家”字样的闲章,感恩意味着什么?
作家要有良心,我感恩天地、祖国、共产党、社会、父母,感恩所有。正因如此,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从事写作,并把感恩的心融入于文学作品之中。
7.2024年6月您带队拜谒丁玲纪念馆,并参与华夏精短文学张家口文学分会挂牌。丁玲“桑干河精神”对您的基层文学推广有何启示?未来在推动华北地区精短文学发展方面有何计划?
2024年6月20日上午,我到桑干河边河北省涿鹿县温泉屯村的丁玲纪念馆,拜谒这位文学前辈丁玲——《太阳照在起桑干河上》的作者。
土改时期的1946年,丁玲在那温泉屯住了短短十八天,却在这里作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哪一条亘古奔流不息的桑干河给了她不竭的创作灵感和写作源泉。后来,她就用这里热火朝天的土改素材写出了传世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获得了斯大林金奖。
丁玲在那个特定时代寻求民族特色的努力,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思想倾向是一致的。那么,新时代、新文学、新作品,也要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参与华夏精短文学张家口精短文学分会挂牌仪式,也是为了加强桑干河畔精短文学队伍建设,沐浴阳光,推动新时期精短文学向前健康发展。
作为华夏精短文学学会全国的副会长,我已把目光投向更远方,2024年1月,相继组建了武汉分会丶石河子分会丶华中分会丶新疆分会,协力搞好精短文学,共同托举金色阳光般的希望腾升。
8.您曾就读复旦作家预备班并受何淑云、牟云江、谈歌、关仁山等名家提携。如今作为华夏精短文学学会副会长,如何看待“师徒制”在文学传承中的作用?对青年作家有何建议?
1993年,我报名参加了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预备班函授学习,主修诗歌创作,偏重散文诗创作。时至今日,我仍清楚的记得,我的指导老师何舒云教授,每次都是把我的诗稿仔细批阅后寄我。批语浸满教诲真情,让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激励我去努力创作,散文诗写作水平迅速提高。这一点,也许让老师频感欣慰。1994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根据我在中文系作家预备班的学习写作情况,经过严格考查、审核、选拔之后,我被录取为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正式学员。我的指导老师亲笔写信向我表示祝贺,并寄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录取通知书”、“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员登记表”等。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牟云江教授把我带进了地市级作家协会、原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谈歌为我的第一本书《陈欣作品选》题写书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关仁山为我的散文集《风舞秋海》撰写了序。
师承传统,推陈出新,富有活力,是师徒制所提倡的,也是新时代所要求的。
对青年作家有何建议:既然从事了写作,就是嫁给了写作,要把写作当做终身的爱人,始终如一,忠贞不渝。虽然写作是一条孤独寂寞的路,但作为写作人要站在社会之上看社会,站在人生之上看人生,站在写作之上看写作。要出作品,多出作品,出好作品,那么,写作人就要坚持写作,“坚持”很重要,不能浅尝浅止。



作家陈欣介绍
作 家 陈 欣 小 传
陈欣,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副会长、华北分会名誉会长、华中、新疆分会会长、签约作家、《作家文苑》杂志副主编、《作家文苑》报执行主编。第二十二届国际孔子博士节博士。
新闻稿件陆续在《中国档案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公交》《当代矿工》《河北日报》《河北工人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唐山广播电视报》《秦皇岛日报》《开滦矿工报》《开滦日报》唐山人民广播电台、唐山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文明网、共享中国网、中国煤炭新闻网、中国煤炭网、河北共产党员网、环渤海新闻网、唐山党务公开网、文明播报唐山文明网、唐山文明网、女人网、唐山网--唐山社区文明网、新看点采用播发。
文学作品先后在《中国档案报》《世界散文诗作家》《中国新诗人千家》天津经济广播电台《当代矿工》、河北省经济广播电台、唐山经济广播电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未来作家群》《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报》《诗人艺术家报》《窗》《精短小说》《作家文苑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文学》《唐山晚报》《唐山团讯》《秦皇岛日报》《唐山个体私营报》《开滦矿工报》《开滦日报》《矿工老哥》《今日丰南》《作家文苑报》《精短小说》;天津经济广播电台、河北省经济广播电台、唐山经济广播电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河北省共产党员网、中国煤炭新闻网、中国煤炭网、环渤海新闻网、新看点、作家艺术家阳光传媒刊、播采用。
作者辞条在上世纪80年代分别收入《当代诗歌爱好者录》、《当代文学新人集录》等。
1993年参加上海复旦大学作家预备班学习,1994年7月被录取为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正式学员,但放弃了就学。
曾为《南国诗报》专栏作家;《芳草》国企文学杂志主编、唐山“首佳”老年大学首任校长。
著作有《陈欣作品选》《岁月回响》《新春文稿集》《梦回唐朝》《携一抹阳光》《风舞秋海》等。
作家陈欣文学艺术成果索引
1989年7月15日,纪实短剧《悲剧》获甘肃省西峰市举办的“中国首届微型作品编辑出版大展”赛优秀奖。 1989年7月,小小说《丑丈夫》获海南省文学人才函授院颁发“荣誉证书”。 1989年7月诗歌《七月的太阳》荣获《中国开发报》举办诗歌大奖赛一等奖。 1992年2月,被海南省“中国民族文化城学术创作中心评为91中国桂冠诗人”。 1992年3月,被海南省《大特区诗刊》评为“91中国诗星” 1992年6月,散文诗《仲夏情思》获海南省《当代文坛》编辑部举办的“全国首届当代文坛力作选拔赛”诗歌创作一等奖。该散文诗被收入由方梦泉主编的《中国新诗人千家》丛书。 散文诗《仲夏情思》还被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唐山团讯》转载。 1992年8月,散文诗《仲夏了,去看海吗》在香港《世界散文诗作家》第五期发表,并获“繁荣杯”世界散文诗大赛优秀奖。 1992年10月,散文诗《你已把我占据》在香港《世界散文诗作家》第七期发表。 1993年,陕西青年自修大学校刊《窗》创刊号,志版专页发表获奖散文诗《仲夏情思》和创作谈《让感情的光芒闪烁文章中》并加编者按。 1994年1月,因《仲夏情思》一文,陈欣被特邀到北京参加《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座谈会。 1996年,散文《7.28八大堂庄园纪实》一文收入中国国际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我心中珍藏的故事》一书。 2000年5月29日,散文《遥望新疆》被新疆人民广播电视台采用。 2007年7月出版《陈欣作品选》。 2009年10月印刷《岁月回响》。 1985——2015年组集《陈欣新闻文学范本》。 2010年11月,《唐山大地震第一支抗震救灾学生队伍》获唐山市宣传部“情系唐山”优秀征文奖,《人性光芒》获唐山市宣传部“情系唐山”征文纪念奖。 2010年12月获开滦集团公司党委命名《2009年度优秀新闻宣传工作者称号》。 2011年12月获开滦集团公司党委命名《2010年度优秀新闻宣传工作者称号》。 纪实《和谐刘现庄 老年人的幸福天堂》 新华网 2014年10月27日 15:05:55 纪实《和谐刘现庄 老年人的幸福天堂》中国日报网 2014年10月27日 15:13:00 纪实《走进刘现庄——刘现庄新农村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闻》(16000字)河北共产党员网 2014年11月12日15:49:37 发表在《唐山劳动日报.文荟》的散文《雨中访曹公》一文,2016年4月被“浩然文学馆”永久收藏。 纪实《40年,我从唐山第一支学生抗震救灾队伍中走来》(9285字)《贾邦友:地震,带领井下矿工安全上井是我的职责》(4096字)被收入唐山市委宣传部编辑的《40,抒怀》一书。2016年7月。 《张爱玲的爱恨情仇》(3280字)《董浩叔叔》(3026字)被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唐山与中国电影》一书。2016年8月。 2017年6月在《矿工老哥》杂志发表小说《真命爱人》。 2017年9月,《唐山大地震,第一支学生抗震救灾队伍》一文被收入唐山丰润区作家协会编辑的《心痕》一书。 2018年3月《梦回唐朝》一书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2019年7月《携一抹阳光》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2019年10月自由诗《中国辉煌》被收入《长歌》一书。山花出版社出版。 2021年1月散文集《风舞秋海》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2021年9月17日-31日,小说《真命爱人》在费城《海华都市报.文学世界》连载。并在《作家文苑》报发表。 2021年10月,小小说《咸阳有佳缘》《小英子》《歌恋》《春耕烟》《槐》《重归于好》在《作家文苑》报发表。 2021年11月,长篇小说《虎女》在《作家文苑》连载(待续)。 2022年7月,散文集《风舞秋海》获得唐山市首届马嘶文学奖。 2023年1月9日,小小说《帝都缘》获得《当代作家》杯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2023年6月18日,散文《皇家窖藏金顶饮》获得《我与皇家窖藏的故事》征文二等奖。 2023年10月7日,《河北日报.布谷》上刊散文《秋访白羊峪》。 2023年12月24日,荣获唐山市丰南区作家协会“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2023年12月29日,《河北日报.布谷》上刊散文《一滩鸥鹭》。 2024年1月散文集《风舞秋海》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再版。 2024年2月29日,《精短小说》杂志上刊散文《一滩鸥鹭》。 2024 年 7月,《风舞秋海》被译成英文版。 2024年09月09日,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发表《国父毛泽东逝世9月9——写在毛主席逝世48周年之际》。 2024年7月25日,《唐山劳动日报说》发表散文《48年前,我们是唐山第一支中学生抗震救灾队伍》。 2024年9月11日,《唐山劳动日报说》发表散文《走进河头看老街》。 2024年10月3日,《唐山劳动日报说》发表散文《走进河头看老街》。 2024年09月25日,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发表《中国辉煌》。 2024 年 10月,《精短小说》杂志发表《人性的光芒》。 2024 年 12月,《精短小说》杂志发表《腾空尽览城市锦绣》。 2025年 2月,《作家文苑》杂志发表散文《走进河头看老街》《腾空尽览城市锦绣》。2025 年 迎新春华夏艺术名家数字展播中获得金奖。2025年 5月,《风舞秋海》中英文双语版正式出版并在海外发行发行。2025年 5月23日(乙巳年四月二十六日),被唐山学院聘为长期客座教授。2025年5月29日被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文创时代栏目组授予“抗战胜利80周年文化传承楷模”荣誉称号。2025年8月1日被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文创时代栏目组 《名家讲坛》艺术人生专题访谈组委会授予“2025年度最具影响力艺术名家”荣誉称号。2025年8月3日接受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文创时代栏目组 《名家讲坛》艺术人生专题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