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在严父“否定”的目光下逆袭做最优秀的自己(组图)
作者:姜建军
浏览次数:
2025-07-09 13:49:4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作者一家人右手第一人为作者本人

    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目光注视下成长、奋斗、成家、立业,如今我们也都迈入老年入的行列,也在用当年父母那样的目光期盼着我们的子女们成长成人,只不过我父亲对我严厉的目光让我怨恨了很久。我的老父亲是一个带兵打了几十年仗的老军人,他们那代人的相同之处就在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做个顶天立地对国家社会有作为的人!

    写完一篇“父亲的目光”之后,意犹未尽,看着照片上父亲搂抱着我女儿时一脸慈祥的笑意,我就想:父亲在世的时候,怎么就没有用这样温暖的眼神注视过我呀?或许在父亲的眼里,我在家里是一个没啥什么本事并且也没有为他带来过什么荣誉让他脸上有光的儿子。为此,在父亲的眼皮底下,我真的自卑了几十年。当他2006年过世的时候,已经51岁的我还是机关科室里的一个大科员,而我在部队上的两个哥哥则一个当了少将,一个当了大校,在机关混了近30年的结果让我在父亲的遗像前感到羞愧和懊恼。

    其实在父亲的眼里,压根也没有给予过我厚望。家中兄弟姐妹六人我是老四,属于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主儿。记得小时候全家吃饭,菜盘里要是有几片肉,我绝对是看着眼谗却不敢主动用筷子去夹的,我知道父亲内心里喜欢的是大哥二哥,姐姐还有小弟。从小到大,喜欢做事完美和脾气暴躁的父亲总是把我当成他的一个勤务兵使唤,而我对于他交待的事情又总是不能做到让他满意,比如擦个玻璃,扫个地,他都能挑出你做的不够仔细的毛病,然后不是吼你训你,就是给你脸看。所以我小的时候,内心里也是不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的,只要有父亲在,我就恨不能“升天”,逃之夭夭。

    父亲对我的态度让我特别没面子,包括我后来成家带着老婆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也是如此。父亲常常用轻蔑的话说我:“你要是给我当勤务兵,擦皮鞋都不用你!”父亲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军人,是那种遇强更强的主,所以他带的兵和他的部下绝对是他要看的过眼去才行,否则跟他一起干工作的人,日子也不好过。能勉干下去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别顶嘴,任他随意数落去。

    虽然父亲总看不上我,但他还是在我成长的人生道路上用他独特的方式给了我一些“格外”的关注和动力。比如小的时候我生病住院,他让我每周背诵几篇毛主席语录,每过一周他要来检查。还不到十岁的我因为害怕父亲的巴掌,就老老实实的把毛主席语录从头到尾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了。

    我去外地当兵走的时候,父亲撂下狠话给我:不入党你就别回来了!结果我当了整整四年兵才入党,这期间只回过一次家,还觉得自己很努力了,还是让父亲很失望!入党以后,父亲又发狠话说:不提干你就别回家!在他眼里别人能当干部你也应该能当,当不上就说明你肯定是犯了大错误。好像部队里不管什么人只要你努力都可以当干部似的,全然不顾及你的内外部各种自然条件。在部队那十几年的奋斗中,我几乎拿出了百分之二百的力气,结果要不是搭上中越自卫反击战部队部队扩编的形势,我还是会让父亲失望复员回家的。

    我在部队当新兵的时候,父亲曾经让家住石家庄的后勤赵助理员利用探家的时候到部队看望过我。还利用在军区开后勤工作会议的机会找到当时我所在的27军后勤部张连臣副部长告诉他我在240团通信连当兵,张副部长还亲自专程下到连队去看望过我。我能想像出自尊心特别要强的父亲是处于一种怎样的心态托付他人关照我的。而我还是更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我还是我,有些人和有些事真的跟人家比不了。假如我在步兵连跟人家农村兵带护具拼刺刀,人家一枪可以桶我好几个跟头,而我也决不会因为有了父亲的期盼而成为人之蛟龙的。

    当我转业回到家里的时候,父母亲都老了,但父亲看我的目光仍然是轻蔑和小觑。每当他和大哥二哥谈话聊天的时候,多是用商量的口吻,而对我始终是那种毋庸置疑的命令式。有时候我能够感觉到他因为其他莫名的烦心事而故意冲我找茬发火。我常委屈的想:不就是因为嫌我没本事当官窝囊吗?人和人有什么可比性?有的人,天生就是会飞的,有的人,天生就飞不起来,即便能够飞起来,还有那麽多“打猎”的猎手等着你呢!能全怪我不努力吗?父亲只要一不高兴,就攥拳头数叨我没本事,干嘛嘛不行,从地方到部队、从部队到地方,到了那么多的单位也没干出什么名堂!父亲数叨我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挺委屈,特别是在民政局当了15年的正科级主任科员,多次竞争上岗上不去,你再怎么努力人家就是认为你不行,找谁说理去?再说人家说了:“官也不能都让你一家人当了,那别人干什么去?”能不眼红吗?

    在人生路上混的久了,我也学会为自己没什么大本事开脱找词了!

    但我还是在心里边不服气,不服父亲认为我没本事的气。

    这么多年过来了,父亲已经离开我们8年了,我也到了60岁退休的年纪了,在父亲走后的这8年里,我规规矩矩的做人做事,现在已经是政府机关的正处级调研员了。而且我还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成了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我的《将军55》新浪博客和美篇办的风声水起,点击率达到300多万人次,天天好评如潮!另外我还坚持了十年冬泳,把身体锻炼的敢和小伙子比高底!最重要的是我的心态修炼的已经不再和任何人赌气了,包括曾经对父亲那么多年对我的轻蔑和否定的目光,我都会当成笑谈说给我的同事们听。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到底什么才算是“本事”?

    后来我总结归纳出来了,我就是属于那种活在哲学里头的人,即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而父亲则确实活的有点片面了,他认为你一点不行,就什么都不行。跟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父亲在一起生活几十年,实在是"累"的我够呛!

左一为二哥姜志军 右一为大哥姜铁军   中间为父亲 拍摄于1968年

    为什么父亲总看不上我,说到底还是因为我有两个让父亲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的哥哥。

    我大哥姜铁军是父亲的骄傲,也是我奋斗的榜样!

    有天我翻看父亲生前的剪报薄,发现父亲保存着的一张1978年某期解放军画报上剪裁下的一张我大哥姜铁军在给军艺同学做战术示范的照片,虽然已经很模糊了,但依然还能看出大哥一丝不苟很规范战术动作。大哥当排长的时候,带护具拼木柄刺刀在全连数一数二,还参加过全团的刺杀标兵比赛。当时他已经是北京军区迎外部队陆军第196师586团的参谋长并在当年66军参谋长业务考试中取得过第二名的好成绩。1973年他参加过天津地下埋设电缆的国防施工,当时是连队副指导员。1976年参加唐山抗震救灾,当时是临危受命当二营营长,组织部队运送遇难尸体。1978年他在张家口参加战备施工一年,当营长并立三等功。参加过北京军区组织的华北地区802大演习。1986年参加天津市煤气化改造工程,当团长,并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以后他又当了副师长、天津警备区后勤部长。大哥从军几十年的奋斗经历,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干出来的,所以大哥是我父亲的骄傲,自然也是我奋斗路上学习的榜样!二哥姜志军1966年滑翔学校毕业去了海南岛当兵,1970年辈部队保送进北京大学成为我们家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海军总部,从参谋、室主任、研究所长、院校部长、一直做到海军装备研究院院长授少将衔。其实,我的两个哥哥不仅令我的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也让我感到即骄傲又惭愧,人和人虽然说不能比,人比人气死人。但同是一奶同胞的我,差距确实是太大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于心不甘的一个努力奋斗的动因。

    如果有人问我“在人生奋斗中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是什么”?现在想起来,还真的感谢父亲眼神里经常“否定”和轻视我的目光!

    其实,没有人天生就是优秀的。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会有使其成为优秀者的动因。如果说,在我大半生努力奋斗中还算是个比较优秀的话,我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一个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的父亲,在父亲很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下,不去讲任何条件的努力奋斗就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要素。也就是说,你必须努力使自己做到能多优秀就多优秀,因为在父亲的眼中,没有什么不可能和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放弃或者做不到的。父亲是在我小的时候摔倒了,不去扶我而看着我自己爬起来走的人;是在我扛不起重负的时候,硬要我扛起来而且不会伸手帮我的人。父亲在世的时候,我对父亲有过抱怨却从不敢明说。当然,我还要感谢另外一种人,这种人在我成长的各个年龄段和各种历史环境下,不管是在内心还是在外表上处于各种各样的心态也曾对我报以过歧视或者嘲笑的人。这种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很正常的歧视或者嘲笑,有的时候不是反映在脸上,而是反映在他们对待我的不够积极或者是有意压制的态度和行为上。为此让我失去了很多本该属于我努力付出后应该得到的机会和物质条件而望洋兴叹和自嘲自解。

    一边是逼着我往优秀的道路上去玩命努力的父亲,另一边是一直都不看好你甚至对你报以歧视乃至打压的各色人物的冷眼嘲笑,于是我在身体素质、学历能力、乃至精神层面并不占优的情况下踏上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人生奋斗之旅。其实真正让我感到人生艰辛的倒不是所谓的艰苦和付出,更多的时候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你奋斗向上的那些不容易的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对你报以成见、偏见、甚至冷漠嘲笑的那种让我感到被歧视和被侮辱的龌龊心态。

    前几天,我在我的博客上转发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孩子,请逼自己优秀,然后再骄傲的生活》。大意说的是在当下社会阶层渐渐固化的状态下,你只要努力,就会有上升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而放弃努力,你就永远也不会改变你想要生活!正是这篇文章里一个生活在底层社会的父亲重复的说了另一个生活在上层社会的父亲说过的让他记住过的一句话”:孩子,你只有逼自己优秀,然后你才能骄傲的生活!“

    正因为这句话,让已经迈过花甲之年门坎的重新审视自己的奋斗历程,不禁由衷的生出感激我那已经去世整整十年的严父。是他的近乎绝情的严厉倒逼,让我从小就感觉到自己要是不努力,真的不会有什么人来帮助你,来替代你去努力。假如你害怕被人嘲笑和想过自己想要的有尊严的生活,你就只有咬紧牙关,在人生的舞台上玩命的往上蹦跳,去摘只有跳起来才能够摘到的“果子”。如果你甘愿平庸害怕吃苦的话,很快你就会发现,一晃就老了的你活的并不滋润也并不淡定。因为你会发现比那些不甘平庸、不怕吃苦和努力奋斗过来的人,无论是在物质或者是在精神的层面上,你都处在下风口,而大家当时的起点和差距其实根本就是不太大的!

    我在家中六姊妹中排行老四,没什么值得父母特别喜欢的客观条件,属于散养型的那种。这种在父母眼中不太受宠的天然歧视应该说对我的幼小心灵既是伤害也是倒逼,逼的你想办法在做人做事上表现的出色一些,懂事一些,以争取一点自己在家庭中应有的位置。可是没办法,父亲到老了还是不那么看好我,还是随意的在他想骂就骂两句的时候给我难堪。都说知子莫如父,其实我的父亲只是按照他的想法来要求我而并没有甚至完全没有顾及到我的感受。因为父亲是个老军人而非文化人,他一辈子都生活在军队里,这决定了他注定会有认知局限性的。
       我在1966年11岁的时候得过急性肾炎。做尿检有蛋白和红血球,住过几次医院。记得邢台地震的时候,我住在272医院的小儿科,那个时候得这种病的父母都是很着急的,害怕孩子将来身体不行,当时跟我一起住院的小伙伴就有走掉的。那个时候根本就不敢去想自己以后走入社会会是什么样子的,甚至都有一种对未来的身体状况担忧的恐惧感。因为我知道肾炎就是怕累的富贵病,大小得了这种病,以后真的就得娇惯着活了。后来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抗过来的,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也搞不明白我的肾炎到底是如何治好得和好得彻底不彻底。我从小就有一种忧患意识,觉得自己不能够从小养病养到老,那会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当时抱定一个信念:哪怕自己在人生起步的路上累死了,也不能活的没个人样,与其窝囊着活,不如痛快地死。所以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励志要走出温室去经风雨见世面。

    1970年2月,我刚走出小学校门,就赶上天津警备区征召一批军队子弟培训报务员,是军队和地方体委联合办斑,目的为当时的地方电信局和市区人防办定向培养,还说有可能毕业的时候能去部队。当时我的情况相当的糟糕。一是学习的路走不下去了,因为得病住院功课拉的很多,继续上学也是胡闹。二是父亲的脾气很暴躁,稍不留意要挨骂挨打,我也不愿意在家里待。三是当时的孩子们前途就两条,要么过几年下乡劳动,要么过几年当兵,前途都是未知数。于是我选择了进报讯队学习报务,那年我15岁,开始了近乎军训的报讯队的8个月的生活。报讯队队长教官都是军人,白天出操,晚上站岗,还搞一些夜间紧急集合什么的。白天就是收发报训练和电台实习。也有政治学习和班务会,也有插秧,打泥坯盖防空洞等劳动锻炼。也就是说,我在15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去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了。在我们100多个孩子中,有20多个孩子因为年级太小跟不上生活和训练的节奏而被退学回家的,我还好,咬牙坚持着跟下来了。年底毕业后分配到一个西郊区人防办电台工作,算是正式参加工作。而在郊区人防电台工作的3年时间里,身边都是武装部的参谋干事和区委的干部们,他们拿我们当孩子看待,我自己虽然也尽量把自己当成个小大人,但我心里清楚,让这些成年人把你当个人物看待,我还不够资格。尽管我够努力,也很自觉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但3年过去后,还是觉得没人把你当回事。

    1973年的冬天,我在武装部报名参军了,那个时候父亲不愿意或者说是自觉的不走后门,其实他也怕我干的不好给他丢人现眼。当时如果父亲愿意下点功夫,我是可以留在天津当地当兵的,也不会有以后五年中吃的那么大的苦。而去了刚从南方调到北方的27军80师240团通信连当了一名两瓦兵。起初我觉得自己可以独立的闯荡了,可以向父亲一样在部队走出自己的一条奋斗路来,我自信满满。现在看,石家庄离天津并不算远,高速开车两三个小时就到了,但40多年前当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时候,石家庄对我来说真的是充满着未知和茫然,我没有人可以依赖,一切全靠自己自立。很快,我就发现,奋斗不单是体力和能力的事情,也不单是学历和环境的适应程度。奋斗是一种你要适应任何的环境任何的人甚至在命运被人摆布自己很无奈得情况下,为了使自己不让期盼自己变的优秀起来的父亲太过失望而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任性和懈怠,一切得一切,唯有忍耐和坚持。在连队里,你吃苦精神有,但你吃苦能力差;你小学刚毕业的学历在通信连全团挑兵的学历中是很低的;你是城市兵干部子弟在普遍来自农村种过庄稼的农村兵和几乎清一色来自农村的干部中你又是享过福和需要好好接受锻炼改造的少爷羔子城市兵;我就记得第一次往老乡的水缸里挑水的时候,走在上下坡的小路上呲牙咧嘴水溅一身让当地老乡善意的嘲笑,还有个别农村兵不怀好意冷眼观望的情景。我记得在石家庄望不到天边的麦子地里割麦子,每人五拢,班上的老兵早就割完躺在地头上睡觉了,我还在后边咬牙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助民劳动我第一次推独轮车运土,上坡的时候真的就坚持不住了,急得要哭,很快我就发现身边有干部和班长们在冷冷的盯着自己,想入党吗?想不让父亲失望吗?想让自己变的优秀或者说起码不要太丢人吗?那就只有坚持,再坚持!就这样,我在连队整整当了五年兵才入党,除了训练劳动出公差,我还是连队的理论骨干,歌咏骨干,板报组的骨干,我还是连队评出的艰苦奋斗标兵,是战士里边存款最多的,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主动捐出半年的津贴费30元支援灾区人民。为此还受到过营嘉奖一次。到最后还是没有在27军提为干部,因为我从下到连队第一天开始,就根本不是当时连队选择的干部苗子,尽管在新兵连,我曾经代表全体74年入伍的新兵在全团迎新送老大会上表决心出过彩。但这五年,让我也知道了命运并不是你努力了就会有回报,只能说你的努力会为你今后的出彩做些铺垫和打下良好得基础。

    部队的干部并不像现在人们想像的那样是轻松好干的。每个干部职务的岗位不仅需要你有军事素质和学习能力,还要有带兵经验和理论水平。同时更重要的是你的各种人脉关系和社会经验。我在197师589团也属于提职很慢的干部,脸面也是挂不住的,原因很简单,你提干提的晚,又没有上过步校,还是从外边调入的,既没有老乡的关系,又没有过硬的靠山,自然不属于团里领导的优秀干部标准。所以我三十岁转业的时候,还是个连队的指导员。当然这期间我还立过一个三等功。这是我引为骄傲和自豪的。还有这个时候我已经是团里小有名气的在唐山劳动日报和战友报社还在解放军报上经常发表稿件的连队干部了。

    命运起伏跌宕,1985年大载军,刚刚有点转运的我又面临部队撤编。我在转业的问题上也出了问题,原先说好去市规划局宣传部工作,结果报道的时候又变了,让我到下面一个刚改制的勘察院企业党办搞宣传,我又不好意思跟那个局里的领导去争辩,就认头去了,没想到这一认头,差点把我在部队的干部身份给丢了。因为企业改制,干部的身份和工人技术人员的身份是没有区别的。当时我在的天津市勘察院,工程技术人员比较吃香,有职称,而机关一般干部即没职称又没职务,整天除了工作以外,还要陷在人前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发现自己在这样的环境里,跟这样一群与自己从前并无相同经历和阶层的人共事前途堪忧,这些人大多不是成人之美又素质的人,倒是有点恨人有笑人无那人找乐的市侩之人居多,搞不好,会让你失魂落魄、无地自容,因为有些属于虫子天生会在在树上打洞的本领你压根就学不来,也不耻去学。当然虽然自己感觉不适应,但我还是努力地既来之则安之的去适应,努力的融入社会,我除了在院里定期出简报,还给全院的干部职工讲课,80年代要求职工学习党史、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我正好参加党政干部高自考,就一边学,一边给院里职工上课,我还参加了国家建设部编辑的勘察职工职业道德教材的编写,并且借调到市建委研究室当了一年的《城市杂志》的文字编辑。这期间,我还参加过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市长随谈录》一书的文字校对工作。

    1988年底,当我高自考考试通过后,我遇到一个贵人推荐我到了市民政局办公室搞文字工作。这样我在人生奋斗的路上走了段拐弯路,甚至差点掉进“泥潭”里,似乎老大不小的时候才开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然后就是一干近30年,也是在干不动的时候坚持,在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咬牙,在牙痛的时候强忍着,因为我不能够让父亲觉得我没有出息,更因为我一路走来吃的苦和受的委屈实在是让我知道这其实就叫人生。

    于是,我想做出点事情来证明自己并不比他人差,而这个事情又能显示出自己可以比他人更加优秀一点来的独特性,也让那些个别笑话我的人和拿我不当回事的人长长眼,让他们自我反驳他们的看法和脏念!在2007年父亲去世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天津百花出版社自费4万元出版了我的散文集《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可以说这是赌气之作,是无奈中为找回自己的一点自信心之作。我的孩子曾经嬉笑我说我是花钱买名气,为了出名。我说:有钱的人多了,你让他们出本书来试试?这叫“出口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本书,我加入了作协队伍,又开办了近10年的新浪《将军55博客》,目前点击率超过300万,粉丝众多。有人说:作家就是想说话而没地方去说,时间长了就成了作家,我赞成这个说法,但还需要有两个前提:一个就是要争气使自己变成优秀和更加优秀的人;再一个就是要努力再努力勤奋再勤奋的坚持到无能为力之时,为了那些关爱你、期盼你和给予你无限动力的亲人们,你必须竭尽全力地完善自我和不断地突破自我!所以我要在这里对那些曾经歧视和蔑视过我的人衷心的说声:谢谢!我现在非常满意我的生活现状,也非常感谢你们曾经出现在我的过往中给予我的动力,不管你们是谁!

    因为所有那些优秀的人,都是坚持想使自己优秀的人。而那些想使自己优秀起来的人,一定会比别人更加的努力和勤奋,包括经得住人生路上的所有(包括来自身边人)的冷嘲热讽和蔑视挤兑!

    人的命运的转变和改变,与其说是被动的被别人挤兑的,倒不如说是自己把自己逼迫成为优秀的。所以我说我的前半生要感谢我的父亲,而后半生我则要感谢我自己!

    人生一旦有了自信,便会拥有才华和远方!

    眼下我还要继续奋斗,使自己变的更加优秀(这里所指的优秀涵盖了物质和精神的丰富与充实),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天堂上父亲期盼的目光,而是为了完善自我,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地道战显神威(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精选-沈黎风:三趣
·特稿:地道战显神威(组图)
·红色头条:抗战将领后代代表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
·红色头条-周秉宜:回光山县忆伯母邓颖超(组图)
·红色联播-师蓉、谢良明:建行内蒙古分行、陕西分行团委在井冈山联合举办2025年团
·特稿:双艺献乡亲:刘秀荣胡房村药王庙唱名段赠丹青——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书画
·特稿: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峥嵘岁月——井冈山大学“红医薪火·畲乡健康行”红色走
·特稿:水调歌头·建党日
·特稿:水调歌头·建党日
·特稿:党的生日前,我们不忘思念毛主席(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在严父“否定”的目光下逆袭做最优秀的自己
姜建军:在严父“否定”的目光下逆袭做最优
特稿:在严父“否定”的目光下逆袭做最优秀
黄豆落碗时的民心契约
百年档案里的“入党誓词”
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峥嵘岁月——井冈山大学“
鲜为人知、毛主席曾有三大愿望!
特稿精选-沈黎风:三趣
杭州市举办第二期“学史问志·青心阅读”青
沈延滨:地道战显神威(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