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乌鲁木齐,有一处被岁月珍藏的历史印记——巩宁城城墙遗址,这座百年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而在它身旁,一场用青春致敬英雄、以故事唤醒记忆的国防教育盛宴,正在老兵故事馆火热上演。
戊戌初夏,碧空如洗,阳光洒满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5月5日16时许,乌鲁木齐老兵公益时光记忆馆(老兵故事馆)内热闹非凡,青年大学生与市民满怀期待相聚于此,以“铭记历史砺初心,青春报国勇担当”为主题的“老兵故事会”国防教育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由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老兵公益时光记忆馆主办,各族志愿者代表汇聚一堂。活动伊始,老兵故事馆馆长深情致辞,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引,激励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话语中满是对后辈的殷切期望。随后,馆长许国平化身历史导游,以“方寸展陈见风云”为题,指着抗美援朝搪瓷缸、防空警报器等珍贵军事藏品,与青年大学生们亲切交流。这些静默的展品,在他的讲述中瞬间鲜活起来,勾勒出往昔波澜壮阔的国防记忆,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一位特殊的嘉宾——鎏金岁月见证者、退役军人、原西部战区某集团军团长慕容虎啸,身着笔挺戎装登上讲台。他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巩宁城城墙遗址为切入点,深情讲述1864年,老满城4千八旗清兵在同治四年,面对敌人的入侵,宁死不屈、壮烈殉国的英勇事迹。随着他的讲述,首府边城沙依巴克区辖区巩宁城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让在场众人无不热血沸腾。
慕容虎啸团长的讲述并未止步于此,他还带大家走进了新疆军垦戍边的历史长河。从锡伯族官兵不远万里,从沈阳绕道西伯利亚大西迁;到达乌尔民族三千官兵驻守塔城近百年;从民族英雄驻守的赛图拉哨所,到义务守边的塔吉克雄鹰;从龙吉克家族三代人70年义务守边巡逻,到爱国拥军模范拉齐尼巴依卡;从昆仑山到北疆团场的爱国拥军先进典型魏德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在新疆,守边就是守家,巡逻就是保家卫国的深刻内涵。这些戍边守边人的故事,早已融入新疆儿女的血脉,成为他们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当老兵展示抗战老兵在新疆的书籍,以及九旬抗战老兵卓华战时的小提琴时,现场氛围凝重而庄严。慕团长深情讲述着抗战年代,新疆各民族儿女捐粮捐钱捐马匹,全力支援抗战的义举。新疆关爱老兵志愿者团队十四年如一日,坚守在关爱抗战英雄的公益之路上,他们的无私奉献令人动容。老团长手中的老旧军装、黑白色照片,还有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辛培仁战前写的绝笔信和战地日记,都成为了最生动的思政教材,让历史在这些老物件中“活”了起来,也彰显着老兵故事馆国防教育的重要使命。
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大家纷纷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深刻感受。老团长欣慰地说:“这正是历史传承应有的态度!”一句“愿以青春护山河,誓用热血铸忠诚!”更是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紧接着,在国旗下的宣誓环节,慕容虎啸老兵带领大家重温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如洪钟般回荡在古城墙上空,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活动最后,青年志愿者们迅速分组投入布展实践。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精心制作藏品卡片,有的挑起扁担保障供水、擦拭老物件,还有的协助许馆长张贴国防教育宣传画。许馆长饱含深情地寄语青年志愿者:“今天我们在历史现场读懂国防,明天定要在时代考场写好答卷!”
暮色渐浓,故事馆的灯光依次亮起,夕下的余晖与青年们忙碌的身影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画卷。这座曾经沉睡的老兵故事馆,因为青春力量的注入,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疆大学姬文焱感慨道:“很荣幸作为志愿者领队参与这次活动,让我们穿越历史,深刻体会到先辈们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国防的特殊意义。特别感谢收藏家们的悉心指导,也感谢各民族志愿者的全情投入……”
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财经大学等多个高校的王金威、陈群等40余名青年大学生及市民代表。他们在这里,与历史对话,与英雄共鸣,将红色血脉融入青春的奋斗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