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这片厚重的土地上,诞生过无数英雄豪杰,吉鸿昌将军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事迹和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作为河南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铭记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铭记他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1895年,吉鸿昌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的一个贫苦家庭 。艰苦的生活环境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强烈的爱国情怀。1913年,年仅18岁的吉鸿昌投身军旅,加入冯玉祥部队。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英勇的表现,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步晋升为军长。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铭记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时刻以廉洁奉公、救国救民为己任。他将这句教诲烧制在细瓷碗上,分发给部下,以此激励大家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吉鸿昌的爱国情怀在他的军旅生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中国的土地,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此时,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却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前往国外“考察实业”。即便身处异国他乡,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在美国,他深切感受到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他毅然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写上“I am Chinese!(我是中国人!)”,并将其挂在胸前,行走在异国的大街上。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更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1932年,吉鸿昌毅然回到祖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他积极联络各方抗日力量,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懈努力。1933年,他与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合作,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他毁家纾难,拿出自己的积蓄购置军火,亲自率领部队与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在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城池后,他又指挥部队向多伦进攻。经过艰苦奋战,终于成功收复多伦,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
然而,吉鸿昌的抗日行动却遭到了蒋介石政府的残酷镇压。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展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和坚定信念。在法庭上,他义正词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和对共产党人的迫害,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是他毕生的光荣。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年仅39岁。在就义前,他从容不迫地写下了那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首诗,不仅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更是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告白,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英勇奋斗。
吉鸿昌将军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爱国情怀、坚定信念、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河南人,我们为有这样一位英雄老乡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吉鸿昌将军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让吉鸿昌将军的精神在中原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