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忆抗日英雄刘桂五将军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清芳
浏览次数:
2025-04-14 15:05:0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从我记事时起,每逢父亲的忌日,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被一阵悲凉的哭声惊醒,这是妈妈忍不住对父亲刻骨铭心的思念而大放悲声。我小声哭唤并轻轻摇动着妈妈,等她平静下来就会给我讲述父亲的故事。父亲牺牲时我才4岁,我对父亲的了解不仅来自母亲的回忆,也来自于父亲的日记、父亲生前好友的回忆和信件。

    一

    我父亲叫刘桂五,字馨山。1902年7月4日(农历)出生在原热河省凌南县(今辽宁省朝阳县)六家子乡八家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家中人都很疼爱他,虽然日子过得艰难,还是让父亲读了两年私塾。

    1922年父亲结婚了,母亲是六家子乡刘四家村的农家女,叫刘素贞。婚后,父亲在家乡参加了民防团,没想到他迷上了打枪,成为团里的神枪手。1924年直奉战争时,宋哲元成立了学兵队在我们家乡招学兵,父亲离开家乡去承德参加了学兵队。宋哲元部队撤离热河后,家中就和父亲失去了联系。

    1926年旧历年前夕,家中突然收到父亲的来信,我大伯连夜动身去找我父亲。原来我父亲在1925年就到了热河地方军阀白凤翔部下当兵,此时已当上了连长。父亲一见到我大伯,就跪下磕了个头,两人抱头痛哭一场。

    1928年,白凤翔部队改编为东北边防军骑兵第六旅,调防黑龙江,我父亲任十八团一连少校连长。在黑龙江北部密山县戍边时,中苏之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父亲平时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传说父亲使用的枪上准星都磨掉不用,枪掏出来就响,百发百中。他在这次战斗中更显示了军事才能,一再荣立战功,被授予“六等云麾勋章”。中东路反击战后,他立即被破格提升为东北军骑兵第六旅十八团上校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各地相继沦陷。眼看乡亲父老沦落在日寇的铁蹄下,作为军人却不能奋起抗战,他和许多将领一样茫然不解。但不得不服从命令,满含热泪,随军离开了东北。

    二

    “打回老家去,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从离开东北故乡那一天起,这一心愿一直在激励着父亲,他时时期望着张学良将军能有那么一天率队出征。可命令一道道传来,都是后退。东北军离开东北越来越远,一直调到大西北。

    部队最初驻防在河北保定、冀州一带。此时东北军的家属大部分住在北京。1934年7月,我就出生在北京。那时,父亲驻防冀州,所以我的乳名就叫冀州。1936年,东北军调往西北,我和大伯母等人又来到了西安。

    父亲逐渐看清了不抵抗主义的内幕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本质,眼看打回老家去的心愿越来越渺茫,此时他想离开部队,去热河敌后打游击。

    1935年冬,东北军进行了整编,成立了骑兵军,父亲仍任骑兵军第六师十八团上校团长,驻防在庆阳的驿马关一带,与军部相距三十余里。副军长黄显声是东北军中积极赞成共产党抗日主张、最早靠近共产党的高级将领。黄显声的周围有一批地下党员。东北军中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刘澜波同志,长期以来的公开身份就是黄显声将军的秘书,张学良派到骑兵军中的联络参谋王再天也是地下党员。因此,这使父亲有条件先后认识了刘澜波和王再天。

    父亲常常到西丰镇去和陈大章、王再天、刘澜波、刘德印等人促膝谈心,王再天等同志也趁机对他进行开导,使父亲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有了新的认识。有一次,他对挚友陈大章说:“过去东北军和其他军队打仗,总是有胜有败,为什么跟红军打仗总是每战必败呢?我想来想去想明白了,红军整天向我们喊口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红军是抗日的军队’‘红军愿意帮助东北军打回老家去’……咱们的士兵听了这些口号,当然拥护。”

    父亲认清了革命道路和国家前途之后,便决心走自己选择的道路。父亲领导的十八团是骑兵军第六师的主力,他与师长白凤翔是亲密战友,又有共同的抗日思想,加上黄显声积极赞同我党主张,尽管整个东北军担任着“剿共”任务,而骑兵军却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很少和红军产生摩擦,尤其是骑兵军第六师,经过多次交往,与红军结成了友军关系。

    母亲告诉我,有一次她和父亲从防地乘车连夜赶回西安,前面一辆是警卫车,后面是他们坐的小汽车。警卫车突然停下来报告说前面遇到了红军哨卡,是否要绕过去。父亲对母亲说:“我去和他们谈谈,你不要害怕,红军对家属不会怎么样。”哪知,红军哨卡一听说汽车是东北军骑兵第六师送家属回西安的车,没有检查就放行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东北军和西北军的素质,培养部队的骨干人才,1936年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西安市的王曲镇开办了一个军官训练团。张、杨两将军亲自兼任训练团团长。父亲也奉命参加了这一训练团。在学习期间,父亲刻苦认真,深受张、杨两将军赞赏。加之有陈大章、刘澜波等人的推荐,训练结束后,张学良将父亲留在他的侍卫副官处工作。

    三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率国民党的一群文武大员,由洛阳到古城西安,以华清池为临时行辕。到临潼后,他就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中师长以上的军官,要他们听从他的命令,继续彻底“剿共”。

    12月8日,我父亲收到副官长谭海的转告,下午2点到西楼楼上会客室等候。我父亲准时到达。不一会儿,张学良来了,冷不防朝我父亲肩上打了一拳,我父亲感到很突然,随即沉着地说:“我犯了什么错误吗?请副司令不要着急。”张学良见我父亲神色沉着,就说:“你没犯什么错误,是看你遇到意外情况慌不慌。”接着,他拉着我父亲和他坐在一起,神色很严肃地说:“我有一项重要而又极为保密的任务,考虑很久,认为你最合适,但此任务有牺牲性命的危险!”我父亲回答:“副司令既然信任我,我不怕死,保证去办!”张学良说:“我想派你去当刺客!”我父亲问:“刺谁?”张说:“刺杨虎城你敢不敢?”随即摸摸我父亲胸口,试他心跳快不快。我父亲说:“只要副司令信任我,尽管放心,我敢去。”张学良见我父亲很平稳,就用很缓和的语气说:“我是和你开玩笑的!杨虎城是自己人,哪能刺杀他呢?”随后又十分郑重地说:“我给你的真正任务是叫你去刺蒋介石。他不打日寇,又前来西安逼我们打内战。你敢不敢去干?”随着又摸摸我父亲的腿哆嗦不哆嗦。我父亲想了想说:“我敢去,但是我不认识蒋介石,也见不到蒋介石。”张学良说:“前几天我跟委员长谈话,已说过我十八团团长刘桂五是热河省凌南县人,想派他回去,到家乡组织游击队,配合经过热河的抗日部队。今天下午你去向委员长辞行。这样你就可以侦察蒋的住室及院内外情况。”谈后,张将军就亲自开车带着我父亲去了华清池蒋介石的住处。

    到达华清池的五间厅后,张学良将我父亲向蒋介石做了引荐。蒋问了我父亲一些家乡和他本人的情况,然后说:“你回热河后,经费方面有什么困难,要枪炮弹药,就给我来电报。”谈了一会儿话,我父亲即告辞出来,和张学良一起回到西安金家巷张公馆。张学良问我父亲在西安有多少人。我父亲说:“我身边只有二十多人,但都是神枪手。”张学良说:“你的力量太弱了,我让孙铭久带警卫二营听你指挥。”我父亲说:“我们师长白凤翔是主张抗日的,他的手枪队参加更有把握。”

    12月11日,张学良将军在公馆召见我父亲,对他说:“对委员长要捉活的,不要打死他,捉他是为了逼他抗日,并不是我要当总司令。”又说,“你不要顾虑家庭,你的亲属就是我的亲属。”我父亲当即表示:“请副司令不要顾虑我的家,只要促成抗日,打走日本鬼子,他们就可以回老家去。”晚饭后,张学良派车送我父亲回家,并于深夜派车将他接走。同时,母亲抱着我去了戴副官家。

    白凤翔、我父亲、孙铭久率捉蒋突击队于12日早晨4时进入阵地,经过一番激战,击溃了蒋介石的卫队。我父亲直奔五间厅蒋介石的卧室,发现蒋介石已不在了,假牙还放在桌上。院内院外搜索,也没有找到,立即报告了白凤翔,白凤翔命令立即搜山。蒋介石被搜出后,我父亲和唐君尧把他架上汽车,送往西安张学良处。

    四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我父亲无限悲愤。但是,由“西安事变”很快迎来了一个全面抗战的局面,又使他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安慰。他盼了6年之久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消息传到西安,我父亲义愤填膺,已成为骑兵第六师师长的他正计划请缨抗战,忽接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电,谓奉蒋介石电令,骑兵第六师归挺进军司令兼东北四省招抚事宜马占山指挥,并令克日出发,于7月24日到达大同。

    我父亲奉令即由乾州榆次回到西安,向何柱国请示一切,7月11日离家返回防地。令副师长王景阳率部自乾州乘马到潼关,分由永济、风陵渡两渡口渡河,我父亲又返回西安等候。

    15日,父亲就要出发去前线了,全家人都出来送行。父亲抱着我,直到发车前才把我交给母亲,又拍拍我就上车走了。谁知道这竟是我们父女的最后一面。

    我父亲于19日抵大同,与马占山会合。8月上旬至9月下旬我父亲率部在大同、丰镇一线与日寇激战。9月17日我父亲率部在平地泉与日、伪军激战3日,虽屡挫敌锋,但终因寡不敌众率部断续后退,10月1日撤至绥远境内。先遣军与地方武装共商同心协力共同保卫绥远、抗击日寇入侵,不料想,各路军阀从保存自己的实力出发,虽然大敌当前,但他们不思协力救国,对先遣军采取不合作态度。

    10日晚,我父亲率领骑兵,王景阳率领步兵,分两路出其不意,主动出击,夜袭了敌人阵地。骑六师官兵在我父亲身先士卒的率领下以锐不可当之势,一举击溃了敌人,日伪军仓皇撤退了七十余里,退到卓资山车站。

    在转战塞北的岁月里,父亲对妈妈、对我充满了思念之情。有一次,父亲自前线寄来一封信,里面还夹着一张白纸,上面画着一个小女孩,长着一双大眼睛,剪着齐耳的娃娃头,咧着嘴笑着……边上父亲用亲切而充满深情的语句写道:“这是我的小冀州。”那是画的我呀!这张画令我想起鲁迅的名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日、伪军在与骑六师的作战中屡屡碰壁,狡猾的敌人便改变了策略。11日他们一方面在正面战场与骑六师对峙作战,一方面又派出500骑兵绕道袭击绥远省城归绥(今呼和浩特)南之凉城,使骑六师的阵地形成了腹背受敌之势。我父亲和骑六师官兵虽抱誓死决心,但终因孤掌难鸣,15日奉命垂泪撤出阵地,向五原转移。骑六师撤退后,归绥落入敌手。

    半个多月,我父亲率领六师官兵,英勇抗击侵绥日、伪军,以伤亡二百多人为代价,歼敌六百余人,击毁敌坦克车3辆、铁甲车1列。在撤退途中,我父亲目睹了战争中造成的惨状,惜山河之破碎,痛同胞之罹难,不禁泪下。

    同年冬,父亲在五原、东胜一线坚持抗日作战。1938年春,马占山率部自伊克昭盟,渡黄河北进,想北出大青山,东进开辟新战场。对这次军事行动,我父亲本有不同看法,认为北进不利。但出于对马占山的尊重,骑六师仍然担负起全军前锋的重任。这时日、伪军调集了10倍于我之兵力,对挺进军进行围剿追击,阴谋把挺进军诱入大青山,结果挺进军正中了敌人的诡计。全军在大青山陷入了敌人的重围之中,苦战半月余,伤亡惨重,有全军覆没的危险。4月在大青山的北山口奋勇突围西撤,骑六师又担负了全军最重要的后卫任务。

    战斗打响后,马占山只身逃出重围,我父亲并不知道。混战中,父亲三次跃马杀出重围,又三次冲入重围寻找马占山。突然,一发炮弹在眼前爆炸,横飞的弹片炸伤了父亲的下肢,战马也倒在血泊中。警卫员见状,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营救父亲。战士从四面八方向父亲身边汇集,日军立刻意识到这是骑六师的核心人物,便调集火力,距父亲约100米处,筑起了一个环形的火线。他们要生擒父亲。警卫员王景贵、狄风华等人一个个冲上前却又一个个倒下去。父亲挣扎着,伏在地上,眼看这么多人接连倒地,他急了,大声呼喊,喝令不要前来相救。但只有这一次,他的部下违抗了他的命令,战士们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用血肉为父亲筑起一道通向求生的屏障。父亲再也看不下去了,他的双眼像爆裂一样,他把那只磨去准星、百发百中的神枪,对准了自己的头,扣动了扳机。在震耳的枪炮声中,一支手枪能有多大声响,可父亲的枪声随着倒下的身躯,却震撼了战场上的每一个人。终于,战斗结束了,战场沉寂了。百姓拼着命把父亲和战士的遗体埋在了一起。

    日军得知骑六师师长战死,便派人掘开泥土,用水把一个个脸洗净,用照片比对出父亲的尸体,割去他的首级,带回去邀功请赏。因为他们知道,骑六师是马占山部队的主力,没有了这个中坚,驰骋绥远一带的这支抗日力量便垮了。老百姓又一次埋葬了烈士的遗体。

    1938年5月22日,西安市各界成立了刘桂五将军治丧筹备处。国共两党共同追悼公祭一位抗日阵亡的东北军将军,在当时确是一个空前的事件。

    《西安日报》《国风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均连续报道了我父亲牺牲的消息和生前事略,高度赞扬了我父亲的爱国主义精神,称其“英勇战斗,治军极严”,“转战塞北,屡建奇功”,“光荣殉职,杀身成仁,功昭日月,彪炳千古”。

    朱德、彭德怀代表中共军委,并以两人联名同挽的挽联是:

    贵军由西而东,我军由南而北,正期会合进攻,遽报沉星丧战友;亡国虽生何乐,殉国虽死犹荣,伫看最后胜利,待收失地奠忠魂。

    朱德彭德怀同挽

    一九三八年五月

    蒋介石的挽联是:

    绝塞扫狂夷百万雄师奋越石;大风思猛士九边毅魄拟睢阳。

    蒋中正挽

    民国廿七年五月

    父亲牺牲时年仅36岁,为表彰他的功绩,赠中将。

    新中国成立后,敬爱的周总理不忘爱国志士,在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期间,通过北京市政协委员陈大章,找到了我们母女。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忠诚印寸心 浩然充两间——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130周年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忆抗日英雄刘桂五将军
杜威与五四运动的历史相遇
吴俊材、王安亮、王祥玲:平昌县岳家小学:
用好红色资源优势
特稿:平昌县岳家小学:讲述老红军王全英的
吴俊材、王安亮:平昌县第三小学:讲红色故
特稿:平昌县第三小学:讲红色故事 育时代新
特稿:延寿县中和镇党委实地调研促发展 为民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8个“高标准农田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中心小学:举行“国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