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毅三次来到长汀开展革命工作。他立场坚定、敢于斗争,坚持原则、顾全大局,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他的动人事迹至今仍在汀江两岸传扬。
首次抵汀:分兵新桥闹革命
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了汀州古城。
3月20日,毛泽东在长汀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在长汀实施分兵游击,更广泛地发动群众。决定由政治部主任陈毅率领一纵队300余名红军指战员,开赴距县城30华里的新桥乡开展打土豪、筹军款、发动群众等工作。
3月21日上午,春风和煦。陈毅率领一纵队战士,迎着一路春色,快速行军,来到新桥乡。一到新桥,陈毅立即与当地党组织共同研究工作方案。陈毅指出:“要尽快发动群众,打一场分兵游击漂亮仗!”
第二天上午,陈毅主持召开新桥乡群众大会,作动员演讲。1000多名穷苦民众来到新桥大岗头草坪上,全神贯注地听陈毅演讲。陈毅慷慨激昂地说:
“新桥乡的农民弟兄们,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农民自己的队伍。我们这次来新桥,是要号召新桥的农民弟兄们组织起来闹革命,推翻反动统治阶级!地主、豪绅,压榨我们的血汗,剥削我们的钱财,我们要打倒他们!天下的穷苦大众要团结起来!砸烂旧社会,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
陈毅的一席话,引起新桥群众的强烈共鸣,人们纷纷高呼:“打倒地主、土豪!”“铲除恶霸、土匪!”“穷人要团结起来,推翻反动统治阶级!”
会后,陈毅带领红军战士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一鼓作气打击了长期剥削欺诈农民,民愤极大的18家土豪劣绅,开仓分粮、杀猪分肉,烧毁契约。新桥乡世世代代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第一次分得了胜利果实,真是大快人心。
不到两天时间,新桥乡就有数十名青壮年报名参加红军。陈毅还帮助组织成立了新桥乡农民赤卫队,成为新桥乡开展土地革命的骨干力量。
陈毅在新桥总共5天时间,他以超凡的革命胆略,点燃了新桥的革命烈火,极大地推动了长汀东部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
二次抵汀:“一鼓下汀龙”
1929年5月19日,初夏时节。陈毅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来到长汀濯田镇。5月20日上午,红军到达水口村汀江渡口。当时正值洪水季节,汀江浊浪滔滔,无法过江。后来,红四军动员了当地18名船工用9艘木船,将3000多名红军战士安全运送过汀江。
红军渡过汀江,直插闽西腹部。先后解放了龙岩、永定县城,建立了永定、龙岩县革命委员会,闽西大地燃起了熊熊革命烈火。
红军二次入闽后,陈毅积极配合毛泽东、朱德的战略部署,在闽西进行大规模近距离分兵,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巩固地方武装组织,开展土地革命,使闽西的党组织有了很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汀、杭、永、岩、武各县委共建立区委13个,特别党支部2个,党支部180个,党员达到1450余人。
到9月底,仅仅半年时间,红四军在赣南、闽西打了几十次胜仗,解放了十几座县城,红四军人数扩充到4000余人,红军给养得到更充裕的保障。
面对革命的大好形势,陈毅以诗人的豪情壮志,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五言诗《反攻连下汀州龙岩》:“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红军是铁军,一鼓下汀龙。”
三次抵汀:苏家陂请回毛泽东
1929年秋天,连续阴雨,闽西大地一场秋雨一场凉。
红四军内部也透出丝丝的凉意。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指示红四军,立即开往广东,“到东江游击,向潮梅发展”。毛泽东则认为应该继续留在闽西,进行“工农武装割据”。但是,毛泽东的意见没有被采纳,红四军进攻梅县失败。毛泽东因病,离开了红四军领导岗位,前往上杭苏家陂,指导闽西地方工作。
陈毅代表红四军前委,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的内部情况。党中央周恩来认真听取了陈毅的汇报后,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指示要继续由毛泽东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
1929年11月中旬,陈毅从上海返回闽西,在上杭官庄召开红四军前委会议,传达了周恩来的口头指示和中央给红四军的指示信。会议决定,由陈毅亲自前往上杭苏家陂,请毛泽东回红四军复职。
1929年11月26日,陈毅风尘仆仆来到上杭苏家陂。两位战友相见,万语千言涌上心头。陈毅紧紧握住毛泽东双手说:“润之兄,党中央周恩来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决定继续由你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我们都盼你早点回红四军啊!”
当天,毛泽东随陈毅回到长汀。朱德一见到毛泽东,两人热情拥抱,激动万分。朱德对毛泽东说:“中央来信了,你是对的。你回来了,真是太好了!”朱德转身对陈毅说:“陈毅啊,你请回毛泽东,立了大功啊!”陈毅感慨万千:“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有毛泽东同志领头,革命就有希望啦!”
11月28日,毛泽东、朱德、陈毅在长汀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针对红四军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决定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1929年12月28日,在毛泽东、朱德、陈毅主持下,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古田召开,这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