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张明亮:《冀中!冀中!》感天动地! ——参加“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暨电视剧《冀中!冀中!》剧本创作交流会”的感想(组图)
作者:张明亮
浏览次数:
2025-01-17 14:30:1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五天前(元月十四日),我在任丘受邀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暨电视剧《冀中!冀中!》剧本创作交流会”,当走进会场,强烈地感受到《论持久战》的思想光芒穿跃了 8 7 周年的时空,让人们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会议进行到高潮时,掌声如白日春雷,随之发生了三点四级地震,人们惊呼:感天动地!

    我与《冀中!冀中!》的作者于永昌是一九七六年华北石油大会战的工友,我那时担任勘探二部政治处秘书科科长,于永昌是部队转业来我们二部的画家,他给我们礼堂画了开会悬挂的毛主席像,画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被许多报刊登载,我们二部电视台以此画面做片头。尤其是画石油工人洞房的《雪夜》登上了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来拍摄华北石油大会战记录片,我们政治处派于永昌做单位人员配合摄制组工作了七十六天,因在部队当过放映员,他的工作嬴得了导演的称赞。没想到五十年后,他竟于影视打上交道,成了编剧。已创作出三部电视剧和十一部电影剧本。今天,中共任丘市委统战部为他举办新作《冀中!冀中!》剧本创作交流会。从北京和河北来了这么多将军、党史和军史专家、作家与导演、大学教授,听他们精彩的发言,让我对《冀中!冀中!》重现《论持久战》的思想光辉的剧情感受颇深。

    这几天,互联网上有关《冀中!冀中!》剧本创作交流会的图文和视频很多,这让我想起《红灯记》中李玉河唱的: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我在想,于永昌创作《冀中!冀中!》的根源从那里来?想来想去,我觉的是从河北省原省委书记、代省长刘秉彦那来的。这位开国少将,当年的冀中十分区司令员,1 9 8 5 年 1 0 月 2 7 日上午9 点多,来到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任丘县,随行的有夫人李彩云、秘书、航天工业部冯子彬处长,任丘县王书田县长和油田王指挥等热情迎接,当时我在场。他此行是来找华北石油教育学院青年教师于永昌,调研于永昌创办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学院。

    于永昌接到通知,骑自行车匆匆赶来,进门后,刘秉彦说: “我从北京来,来之前,我对彭真和王任重讲,过去我们党在延安发点方针政策,人民就行动起来了,民主革命就完成了。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也应该这么搞。我听说你不要国家一分钱,创办中国民间艺术学院,这是个创举,当予支持。”

    于永昌汇报时,刘秉彦几次插话,他说:“中国是一个拥有八亿多农民的大国,在中国不为农民服务就不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农民的重要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可比拟的,毛主席看到了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农民广阔天地,八亿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民间艺术在民间,民间艺术就是民间文化,听说你要把民间艺术上升为国家教育学科,培养出人才,又回到民间。这是填补中国教育史的空白。”

    于永昌汇报到中午还未说完,共进午餐边吃边说,饭后继续汇报,刘秉彦兴致很高,他说革命的事业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开创出来的,创就是干前人没干过的事,我们这一代人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干的就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当初我在北大数学系读书,加入了左翼联盟,参加一二九运动,为躲避公安局追捕,我跑到文安洼,参加了游击队伍打鬼子,刚打仗还是有点怕的,打起来也就不怕了,胆量也就越来越大,后来我们的司令朱占魁在清苑被日本兵抓捕了,变节投降了。上级让我当司令员,聂帅没给我一个兵,一杆枪,只给了我一张编制表。说到激动处,刘秉彦站起来,放开喉咙高声歌唱“没有吃,没有穿,只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于永昌听迷了,问了一个又一个冀中抗战的问题,冯子彬问于永昌看过电影《在战斗里成长》吗?于永昌说不仅看过看过电影,还看过连环画呢。冯子彬指着李彩云说:她就是《在战斗里成长》演母亲的演员……

1995 年 5 月,于永昌最后一次向刘秉彦汇报

    回想起这一幕,虽然四十年过去,如在昨天,今于 永 昌 创 作 《冀 中 ! 冀中!》,应该说刘秉彦将军的冀中抗战给于永昌埋下了创作的种子,三十年后,他写出以刘秉彦将军为主人公的电影《战友》,四十年后,又写出三十二集电视剧《冀中!冀中!》,这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水流千遭必有其源,树高百尺必有其根。是刘秉彦将军把冀中抗战精神传给了于永昌,后来他们二人保持着通信联系,在北京和石家庄多次见面,刘秉彦将军去世前,为于永昌题字“莫嫌西山秋云淡,独有黄花晚节香 ”。所以我用:“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来比喻一个将军和一个平民之间的革命友谊和于永昌创作《冀中! 冀中!》的根源。

    这一次于永昌创作的《冀中!冀中!》,找到了主根 《论持久战》,写的是:“七七事变”,毛主席从“抗大”学员中挑选出河北籍的红军团长孟庆山做为中央特派员,只身潜入即将沦陷的冀中平原, 创建河北游击军,把游击战推向人类战争史上新高度,创造出千里大平原人民战争的奇观。在延安窑洞运筹纬幄的毛主席八天九夜,卧不解衣,写出《论持久战》。《冀中!冀中!》截取这一历史片断,重现《论持久战》的思想光辉。

    于永昌曾是我们石油勘二部 3 2 3 4 2 钻井队钻工,雄县、永清龙虎庄一带,和工友们能把地下几千米的石油勘探开发出来,如今做为文艺创作者也能把抗战精神从历史的厚土中挖掘出来,他能写出《冀中!冀中!》这部从延安到雄安星火燎原的大作,我做为他的工友,怀着佩服与自豪,表示真诚地祝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回望峥嵘岁月,四野海南子弟海口隆重举行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联欢活动(组图)
·下一篇:无
·中红网-杜岩:十年坚守,十年耕耘,黑龙江省工作处得到全国红办高度重视、认可,
·红色头条:毛岸英:他是“中国第一个上山下乡的知青”,第一个请命入朝作战的人
·特稿:怀念伟人毛主席 化作书画寄深情(组图)
·红色头条-李学光:怀念伟人毛主席 化作书画寄深情(组图)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将军书法百米长卷(组图)
·《红旅关注·北平和平解放》纪念邮简(组图)
·特稿:多方联合资助红军后代
·1月15日,请你记住这个光荣的日子!京津冀三地同台沉浸式宣讲演绎76年前的今天(
·特稿:终生奋斗在祖国大西北的张凤岐同志生平(组图)
·特稿:一位归侨退役女兵的感人故事(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张明亮:《冀中!冀中!》感天动地! ——参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邢台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举办“2025
杨善洲:“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四川:“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
上海:“穿越历史的红色电波——中国共产党
《克拉玛依历史上的今天》上线
喜报进家门,拥军情更深——长汀县庵杰乡为
远航:中国崛起“大湾区” !(组图)
“郑向上·先锋课堂”研学巴士专线成为郑州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