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长江马鞍山段的红色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马鞍山文化的特色,也是马鞍山文化的重要标识,更是抗战时期新四军英勇抗战的精神体现。深入挖掘长江马鞍山段地域、主要事件、抗战英雄人物和红色文化景点等红色文化资源,采用:理论传承法、学习党史法、学习英烈法、专家讲座法、图书阅读法、诵读竞赛法、活动表演法、歌唱表演法、影视观看法、征文宣传法、参观景点法等法实施抗战精神传承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增强红色文化自信与认同,形成马鞍山文化标识,赓续红色血脉,使长江马鞍山段红色文化成为厚植家国情怀、凝聚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关 键 词]挖掘 长江马鞍山段 红色文化 抗战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抵御西方腐朽反动思想文化侵蚀,防止“和平演变”的利器。红色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基和底色,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立国之本。红色江岸,百年潮涌。马鞍山依江而生,浸润红色底蕴,资源灿若繁星,红色精神耀眼夺目,红色基因生生不息,孕育出宝贵的长江马鞍山段红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马鞍山段的红色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马鞍山文化的特色,也是马鞍山文化的重要标识,更是抗战时期新四军英勇抗战的精神体现。深入挖掘长江马鞍山段红色文化资源,将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长江文化研究中,切实增强红色文化自信与认同,形成马鞍山文化标识,拓展马鞍山红色文化载体,搭建马鞍山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全面、系统地宣传红色文化,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使马鞍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一、深入挖掘马鞍山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长江马鞍山段红色文化丰富而厚重,红色资源生生不息,由《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马鞍山市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当涂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含山县历史(第一卷)》及《熔岩(和县革命传统教育读本)》《和县抗日烽火》《峥嵘岁月忆含山》《中共含山百年大事记》《含山抗日烽火》等书籍资料,可知马鞍山红色文化丰富而厚重,特别是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马鞍山人民建党建军建政,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红色踪迹星罗棋布:新四军东北流亡抗日先遣队率先挺进江(浦)和(县)全(椒)地区,转战驻扎在和县善厚集;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开展战略侦察,进入当涂、江宁地区,破坏铁路、公路、电线设施,韦岗伏击战首战告捷;新四军一支队、二支队、四支队、五支队、二师、三师、七师、含和支队等抗日劲旅相继战斗在马鞍山一江两岸;随即,在和含、横山、大官圩等地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和含行政办事处、江当溧三县行政委员会、横山县、宣当办事处、当南办事处等抗日民主政府行政;在小丹阳战斗、奇袭官陡门、运漕歼灭战、和县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雍家镇战斗等狠狠了打击日本侵略者;新四军主要领导粟裕、傅秋涛、钟期光、成钧、谭希林、覃健、黄火青、彭冲等人的战斗足迹遗留于马鞍山一江两岸;百岁将军顾鸿和40位开国将军及孙仲德、马长炎等军政干部成长于马鞍山地区;刘一鸿、费明龙、唐思庆、陶家才、侯光、贾济民、张智锦、朱立群等革命先烈的鲜血洒落于一江两岸;在黄庄惨案、横山事件、大官圩事件、濮塘十月事件等血案中遇难的干部群众长眠于马鞍山地区。众多红色资源,值得深入挖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文化工作者应义不容辞,深入挖掘马鞍山红色文化资源,抓紧做实做好,积极宣传抗日英雄事迹,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让红色信念植根入魂,内化为自觉行动,打造成为长江马鞍山段红色文化标识,展示其时代价值。
(一)挖掘地域红色文化: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就马鞍山地域而言,主要有含城保卫战、和县保卫战。新四军挺进江、和、全地区和当涂地区,开展长江南北敌后游击战;马鞍山当涂新四军主要集中在江宁、横山、濮塘、大官圩等地;和含新四军主要集中在陶场、小黄山、功桥、南义、香泉、善厚、陶店、金城以及与全椒、江浦、滁河交界处,开展游击战争。
(二)挖掘主要事件: 1938年4月24日,女英雄成本华率部在和县城同日寇顽强作战,遭俘被害。5月,新四军第四支队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派往皖中和含地区,开展抗日斗争[中共和县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第一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0.第354页.]。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当涂、江宁地区,开展战略侦察。6月,新四军第一支队东进横山;7月,第二支队接防横山。8月小丹阳战斗胜利[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马鞍山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23.6.第61—66页.];10月新四军四支队九团二营在副团长顾仕多率领下,一举围歼驻守在运漕镇伪军[苏士珩.《环巢湖历代战事风云》黄山书社.2019.5.第157页.]。1939年1月,粟裕指挥奇袭官陡门,取得重大胜利[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马鞍山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23.6.第71页.];3月,冯文华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一大队进入和县抗日。11月廖成美率领新四军江北游击一大队进入和县北乡抗日[中共和县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第一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0.第355页.]。1940年6月,建立江当溧党政抗敌委员会;7月,反动刀会在江当溧地区制造了“横山事件”;9月,国民党制造了“金宝圩——大官圩事件”[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马鞍山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23.6.第114、119页.]。1942年6月1日,新四军首战螺蛳滩;6月30日,攻克百旺市伪军据点;7月中旬,含和独立团攻克南义伪军据点;11月,中共江和全工委组织部长张智锦被日军杀害;1942年冬,含和独立团护送新四军第七师运输队运输大批军需物资前往军部,在石灰张村与阻敌交战,胜利完成护送任务。1943年3月中共和含地委成立,书记孙仲德。1944年2月,新四军江和全大队在石村庙打退日军袭击[中共和县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第一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0.第358页];5月,新四军六师十六旅西进横山地区;8月,成立江当溧三县行政委员会[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马鞍山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23.6.第130页.]。1945年4月,覃健率三师独立旅支援七师抗战;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新四军第七师代师长谭希林率部对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动和县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雍家镇战斗。随后,和含抗日部队主动撤出和含地区[中共和县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第一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0.第188—195页]。
(三)挖掘英雄人物:全民族抗战时期,在马鞍山这片热土上,涌现一批革命志士和抗日英雄,他们是马鞍山人民的骄傲,他们战斗在马鞍山地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如刘一鸿、王再生、周壁、金隆芳、叶碧、朱立群、张鸿九、刁筠寿、张克林、费明龙、唐思庆、陶家才、侯光、贾济民、朱立群、孙仲德、赵鹏程、马长炎、成本华、张智锦、彭仕宝、王志树、偰怀镭以及曾经战斗在马鞍山地区的41位开国将军:粟裕大将;傅秋涛、钟期光上将;张藩、黄火星、成钧、谭希林、覃健中将;何志远、张铚秀、王直、王集成、黄玉庭、张开荆、钟国楚、熊兆仁、姜茂生、王香雄、李彬山、朱绍清、廖成美、陈仁洪、顾鸿、杨汉林、石瑛、蔡永、张竭诚、李少元、余明、邬兰亭、肖选进、朱鹤云,黄仁廷、李士怀、吴华夺、熊应堂、李元、高志荣、谢忠良、张闯初、梁金华等少将。
(四)挖掘红色文化景点:
马鞍山三区三县红色景点较多,根据马鞍山市及地方党史,现查到有:
1.新四军七师含和独立团旧址(全省首批“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红色教育基地”); 2.金隆芳烈士墓--六衖黄山游击队事迹陈列室、黄山游击队旧址; 3.横山抗日英雄纪念碑; 4.濮塘革命烈士陵园 ; 5.当涂护河烈士陵园; 6.和城“抗日女英雄成本华纪念广场”; 7.白桥“西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 8.南义“和含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南义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9.西埠“和含支队纪念馆”; 10.香泉“张智锦烈士纪念碑”。
二、抗战精神传承教育活动方法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扭转了近代中国在对抗外侮中长期落后挨打的局面,书写了前所未有的胜利篇章,它留给当代国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战胜中国发展道路上各种困难的精神力量,是支撑中国人民于艰难之中获取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品格的写照,也是中国精神的代表。抗日战争胜利时至今日,已近80年,抗战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闪烁着催人奋进、激励后人的无限光芒,它不会随着抗日烽火的熄灭而消失,不会因为历史的前进而失掉历史的警示价值,只会极大地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展示着新时期时代价值。所以,传承抗战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运用方法,探索模式,讲究策略,把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孕育、并升华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1.理论传承法
抗日战争胜利至今近80年,通过漫长的革命实践,形成了革命的理论——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抗战精神引领革命者英勇顽强、意志如钢、敢于战斗、不怕牺牲、宁死不屈、不畏艰险去战斗,取得革命胜利。传承抗战精神,首先要实施抗战精神理论传承,研究好抗战精神理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在传承抗战精神的过程中,运用理论创新,落实抗战精神的赓续传承。
2.学习党史法
传承抗战精神要以史为鉴,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抗战史,提高理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抗战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14年的抗战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反帝的烽烟战火和浴血奋战的伟大实践中,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的抗战史、奋斗史、奉献史和发展壮大史。学习中共党史和抗战史,进一步了解、掌握长江马鞍山段抗战历史,有助于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抗战精神和优良传统,有助于认识革命前辈反帝抗日的艰难、增强捍卫江山、建设江山的历史责任感,也有利于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与执政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产生强烈的思想感情,才能主动学习传承抗战精神。
3.学习英烈法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广泛深入开展向抗战英烈和抗战英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讲话.]”我们要把他们的抗战事迹和英雄故事,写成文章、诗文,用于教育干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达到“不仅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的效果
4.专家讲座法
聘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宣讲长江马鞍山段抗战历史、抗战英雄故事和抗战有关知识,讲解抗战精神内涵,传承抗战精神。
5.图书阅读法。学校开展抗战精神传承教育,可采取图书阅读法。即按时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到图书室查阅资料,学习抗战历史知识,了解抗战经历和抗战史实,增强对抗战精神的理解,自觉传承抗战精神。
6.视频播放法。运用多媒体和影像手段,播放抗战时期电子读物或电影、电视、戏曲给学生观看,增加学生视觉感应,提高思想认识,崇尚抗日英雄,宣传抗日英雄事迹,传承抗战精神。
7.诵读竞赛法。学校组织开展“每日一诵”“新四军抗战故事会”活动,也可组织“千人咏诵新四军”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抗日英雄事迹,增强了解抗战有关知识,主动积极传承抗战精神。
8.实践活动法。学校组织表演抗战英雄人物和和历史故事会,组织“情系红色历史,书画红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红色歌曲”演唱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歌唱表演法
运用唱歌表演方法,学习了解红色文化,了解抗战精神。如教唱《大刀进行曲》,学习传承华夏民族不屈不挠且敢于血战到底的可贵精神;传承、学唱《新四军军歌》,重演抗日戏剧,了解抗战精神,学习新四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通过歌唱表演传承抗战精神
10.影视观看法
利用电视、广播在红色节日时,播放红色电影、电视剧、红色歌曲,组织反复宣传、反复播放,使群众通过观看抗日影视剧,加深群众对抗战历史的了解,对抗战革命先烈的敬仰、崇拜,自觉加入传承抗战精神的行列之中。
11.征文宣传法
中小学校、广播、宣传、文化部门要利用“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国家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传承抗战精神征文活动,组织评选,获奖者给与奖励,以活动促学习抗战精神,以活动促抗战精神传承。
12.参观景点法
在组织中小学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时,组织参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纪念碑和抗战英雄人物塑像等红色文化景点,学习中国抗战史,了解抗战英雄事迹和抗战精神,加以传承。
三、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工作报告》.]”面对当今世界文明相互交融、信息社会高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继续坚定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了新的元素和丰富的内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且展示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1.时代呼唤弘扬“抗战精神”,展示爱国主义凝聚力量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幸福生活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夺取抗战的胜利,就是中华全民族爱国主义的灿烂结晶。弘扬抗战精神,就是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热情,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势如破竹,实现中华民族历史性的跨越。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要在内心深处有着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以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态度,看待国家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认清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以极强的政治定力,自觉抵御各种外界的干扰和侵蚀,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现实抉择弘扬“抗战精神”,展示树立理想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我们的言论和行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7.1.]”革命先烈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信念坚定,是牢筑思想共识、保证步调一致、保证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思想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信念失落,那将不攻自破,不打自败。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追逐矢志不移的美丽梦想——中国梦,即是我们追求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2018.5.4.]。在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保持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生死考验大义凛然、威武不屈,面对艰难困苦斗志昂扬、勇往直前,原因在于革命先烈始终怀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革命英烈加入组织、确立信仰、托付终身,无论艰难险阻、生死祸福,毫不动摇理想信念。对理想信念的坚贞不渝,既是解读共产党人内心世界的精神密码,也是赢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基因。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方向、完善精神境界;在考验中接受历练,在诱惑中选择坚守。我们弘扬抗战精神,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解决好社会主义信念的失落和失真问题,以坚定的信念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3.与时俱进弘扬“抗战精神”,展示远见卓识创新发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从不甘落后、变法图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运用自己的智慧,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勇敢地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宁死不当亡国奴”,而且凭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智慧,创造了闻名中外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抗敌方法,把当时不可一世、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打得蒙头转向,闻风丧胆,最终投降。面对新时代新变化,我们要审时度势,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当机立断,做到一切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规律出发;要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事例主观偏见和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时代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创新的胆识和气魄,与时俱进,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