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电视剧《血战松毛岭》在许多电视台热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董涛指出,《血战松毛岭》以理想信念为底色的青春化叙事和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贴近年轻观众的审美,真实再现了第五次反“围剿”中松毛岭战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 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明生表示,《血战松毛岭》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创新了革命历史题材的表达方式,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是一部少见的红色题材网络剧精品力作。 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黎隆武表示,网络剧《血战松毛岭》紧贴年轻观众审美,突破了传统剧集的创作模式,塑造了一批真实可亲、鲜活立体的年轻革命者,从而创造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创新叙述和深刻表达的新范式。 这里叙说的是,近十多年里我每年都要登上坐落在福建省连城县朋口镇西部的松毛岭战地遗址,捡拾遗址上的历史故事:
松毛岭红军无名英烈墓。
郭公寨红军指挥部景点。
英雄山.松毛岭宣传牌。
祭奠红军英烈接受红色历史教育。
南窠村祭红军文艺演出军民鱼水情。
南窠村村民祭红军后合影。
连城县人文生态发展促进会成立南窠村分会。
文坊村无祀会后裔祭奠红军英烈。
松毛岭是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东面的一道重要屏障。1934年秋,“守住松毛岭,就等于守住了中央苏区的东线阵地”。因此,时任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的朱德亲自部署和领导了这次规模浩大、事关重大的松毛岭战役作战行动。
广义的松毛岭阻击战是指中央红军在松毛岭区域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军发生的、为维护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大致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红一军团和红二十四师为主红九军团为预备队,作战地点在松毛岭下的温坊(现朋口镇文坊村)一带。1934年9月1日至9月3日的温坊战斗,在朱德等的指挥下,红军先后打垮李延年纵队10个团,歼敌4000多人。这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打得最好的一役。军团的指挥所也设在松毛岭上宣和乡黄沙村郭公寨。第二阶段,红九军团接任防务,红五军团第二十三师、第三十四师暂归红九军团指挥,具体时间是1934年的9月10日至29日。红一军团此时已承担迟滞北线之敌,以掩护中央红军各部集中转移的任务,这就和红九军团在松毛岭的作战,共同组成和完成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最后一仗。第三阶段是1934年9月28日至30日红九军团和红五军团全部撤离,红二十四师接替主战场,坚守到最后,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大转移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连城县革命基点村》史料载,从1934年9月1日至30日,长达一个月的松毛岭保卫战之所以能够持续,与连城、长汀两县群众和游击队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史料显示,仅连城县四堡镇田茶村,苏区时期有21人参加工农红军,这些人均编入红十二军三十四师第一O一团第三连。连城县在册烈士统计,四堡镇田茶村为革命牺牲的烈士6人中,有3人牺牲在松毛岭阻击战中。
朱德曾撰写《在堡垒主义下的遭遇》,总结了温坊战斗取得胜利的经验教训,阐述了几个重要的军事原则。邓小平也曾在《红星》报发表《温坊战斗的胜利》的署名文章,详细地报道了温坊战斗的战绩和全过程,总结了经验教训。
在朋口镇上莒村南窠自然村七岭高地,一处塌陷的环形地堡遗址,至今残留的枕木、弹壳与铸有五角星的红军手雷;多处战壕遗址,曾裸露出红军战斗时的不同子弹壳。历史不会忘记,在90年前的9月,松毛岭上有万余红军将士用生命与鲜血写下了宏伟历史篇章,中国工农红军笫二十四师保卫中央苏区一段特殊战役,值得后人用心灵再去重温。
从1933年9月开始,蒋介石调集超过100万人的军队,对中央苏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超大型围剿作战,决心彻底剿灭红军和中央苏区。
1934年8月中旬,蒋介石命令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辖李玉堂第三师、李延年第九师、李默庵第十师、宋希濂第三十六师、陈明仁第八十师、刘戡第八十三师等6个师和炮兵一个团向中央苏区的东大门松毛岭逼进。于是,红军保卫中央苏区的松毛岭战役打响了。为迟滞国民党东路军对红军的进攻,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白叶洋岭和刘坑口布下重兵,构筑坚固的工事碉堡。在其他的几个山峰上也作了周密的布置,以大小地堡组成交叉火力。阵地内各主要据点间,挖有交通战壕,互相连接沟通。阵地前挖有外壕,用鹿砦和竹签作障碍物,构筑成有效的防御工事。
这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中秋佳节。上午7时,寂静的松毛岭大地被一阵阵剧烈的爆炸声惊醒……国民党军的3个师向红军主阵地发起了进攻,数小时内就发射了几千发炮弹。几十架徳制“黑寡妇”飞机还没有天明就前来轮番扫射、轰炸,碗口粗的松树被拦腰炸断,松毛岭顿时成了一片火海。
蒋介石组织的这次围剿与以往数次作战不同,不仅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并且吸取了往年失败的教训,改变了作战方案。放弃以往那种纵兵深入,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的战法,改为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这种战术是蒋介石花费重金从德国请来的高级军事顾问,为了对付红军经过深入调研之后,专门制定的一种特殊战术。
实际上以红军当时的实力完全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灵活战术,以破解敌人的围剿。不过,当时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已经被王明、博古和李德等人所控制。在思想上逐步转向王明主导的“右倾”,而在军事上博古和李德冒险主义和保守主义等前后矛盾的战略指导,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教条主义严重。
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明等亲临前线指挥。因敌人炮火猛烈,饭送不上去,红军战士已经两餐吃不上饭,但仍然坚持战斗。鏖战整日,红军扼守的阵地始终巍然屹立。入夜后,红军战士们则加紧补修工事。9月24日,敌人继续强攻白叶洋岭主峰阵地左侧的几个高地,敌我双方争夺十分惨烈,喊杀声响彻云霄,机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非常猛烈。红军由于伤亡过大,终于被迫放弃这个左侧山峰。9月25日罗炳辉、蔡树藩两人奉命前往瑞金开会,因此暂时由郭天明和黄火青负责指挥。敌我双方为了争夺一个山头,不惜付出巨大代价相搏,喊杀声、枪炮声响彻云霄。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战局形成对峙状态。27日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国民党军开始向白叶洋岭进攻。红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凭借着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大量杀伤靠近阵地的敌人。成群的国民党军蜂拥冲上山峰,英勇的红军战士在阵地上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敌人一批批涌上来,被红军战士用刺刀和石块一次次打下去。9月28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九军团撤出战斗,将防守的阵地交给红二十四师,转移到钟屋村一带休整待命。当天,福建军区送来了经过4个月集训的新战士1600人,补充到红九军团。
时任红九军团红三师第七团团长的开国少将刘华香,曾撰文回忆讲述了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1934年9月20日,红九军团开赴松毛岭主峰一带的金华山岽前线。七团到达前沿阵地后,立即修筑工事,严阵以待。不久后,敌人也在七团前方开始修工事、建碉堡。双方都能看到对方的活动,但由于不在步枪有效射程内,谁都没有射击。这天,刘华香接到军团长罗炳辉打来的电话,说七团右前方有个突出部,约有一个连敌人在警戒,还准备筑堡垒,建议趁敌人没站住脚,突袭一下。他对军团长说:“好!我们今晚把它干掉!”
当晚,夜深人静之时,刘华香派二营长李松带领全营指战员,悄悄迂回到敌人左右侧。只听“砰”一声枪响,全营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敌人帐篷附近,上百颗手榴弹纷纷甩出爆炸。120多个敌人,除15人被俘、少数人逃跑外,其余全部被击毙。这场战斗只打了10多分钟,我军无一伤亡。
当蒋介石的主力部队依靠坚固的堡垒和强大的陆空火力对苏区红军发起猛烈攻击的时候,李德等人竟然喊出“以堡垒对堡垒”的荒唐口号。让武器装备完全处于劣势的红军,去和国民党的机械化部队硬碰硬。结果可想而知,红军损失惨重,却始终无法攻破敌人的阵地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万余名红军无名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最宝贵时间。
9月29日清晨,敌人又突然发起进攻,炮火十分猛烈,敌机十余架助战,与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武装激战一整天。下午2时许,红二十四师左侧金华山唐古垴高地陷入敌手,形势一下变得非常严峻,因为金华山是松毛岭的主峰,唐古垴是红九军团守卫的主峰中最重要阵地,海拔760米,比松毛岭还高195米,温坊战斗前,原是红一军团主力第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率领的部队守卫在这里,可见这个阵地的重要性。一旦丢失,就好像洪水泛滥,堤坝缺口一泻难收,危及整个松毛岭,有被敌人居高临下各个击破的可能,然后敌军就可以迅速长驱直入,占领汀州城,再向红色首都瑞金推进,这样,势必影响中央和中央红军准备战略转移的整个行动计划,后果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红九军团参谋长郭天民和政治部主任黄火青(此前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已前往瑞金中央开会)当机立断,红九军团大部按原定计划不变,9月30日傍晚实行战略转移;第七、八两团推迟一天出发,准备投入战斗,重新夺回唐古垴高地。红九军团在战斗结束后,兵分两路,一路前往汀州城,另一路因左侧唐古垴高地陷落,推迟一天出发。红九军团的七团团长刘华香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带领部下冒死参战。
南窠村境内的七岭高地和猪鬃岭高地,是红二十四师坚守的主战场。南窠村詹堂清等村民根据父亲的讲述回忆说,爷爷辈份的人健在时,当年南窠自然村有70余户351位詹姓人口。1934年9月,国民党军投入松毛岭作战的一批德械装备的部队,属于国民党中央军最精锐部队。那年农历中秋节战斗打响,为配合保卫中央苏区的松毛岭战役,南窠村苏维埃政府发动100多位青壮年同红军一起去挖战壕、抬伤员、运物资、送水送饭。当时村里是“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门板都卸下来做了担架抬伤员,为保卫苏区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尽一份力量。
“在南窠村境内七岭的七岭高地山头,红二十四师与国民党军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斗。枪声、手榴弹和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喊杀声响彻云霄,鏖战整日,红二十四师坚守的七岭、猪鬃岭阵地巍然屹立。南窠村的老人、妇女、会走山路的青少年把村里的几口水井、池塘的水都勺光,送到村后山场作战的红军阵地,抬着一批又一批的重伤员回村里;村民把自已的衣服、门帘、被单撕成条为重伤红军包扎伤口。村里山上随处皆是牺牲了的红军战士尸体。鏖战整整七天七夜,终因弹尽粮绝,红军及时撤退转移后,国民党军残部进村报复,点火燃烧南窠村民房屋,枪杀男女老少村民,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等这帮残忍的国军傍晩离开后,躲在山上的52位村民夜晩才悄悄返村灭火。次日开始,村民连续近一个月时间草草掩埋红军烈士与死难村民的遗体。
2012年9月,笔者陪同长汀县当年98岁的老红军蓝元堂走上松毛岭阻击战前线指挥部遗址郭公寨。蓝元堂老人回忆在松毛岭战役中,作为一名电话队长的他,昼伏夜出,挑着两箩筐电话线,冒着炮火,在各个指挥部之间拉电话线,保障指挥畅通。蓝元堂抚摸一棵百年古树说,“刚才检查电话线从这棵树下返回到指挥部,听到‘轰’的一声,一颗炸弹落在这树杈上。电话线又被炸断了。冒着未散的硝烟,迅速接好线让指挥保持畅通。”
为了悼会红军英烈和牺牲的亲人,南窠村村民每年举行一次隆重的祭奠仪式。并修复了红二十四师作战指挥部(红军祠)和政治部,修建了红军戏台,红军桥,红军井等红色遗迹。
宣和乡黃沙村原住在郭公寨的黄润通黄润济等兄弟,遵照爷爷与父辈的遗嘱,坚守郭公寨红军指挥部90年......年年清明节和中秋节坚持祭奠红军英烈,这一坚守已传至第4代......。
英烈献身九十载,青山松翠护忠骸。不忘历史悼红军,革命故事传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