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入川陕具体时间,还得从1927年11月到1929年春说起。按照党中央“八,七会议“组织秋收起义决定,鄂东南与皖西党组织先后领导了湖北省著名的”黄麻起义“和河南省商城,安徽省的“六安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鄂豫皖根据地,组织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31,32,33师,曾中生同志担任鄂豫皖边区特别委员会书记兼军委主席。红一军沿黄梅,广济,蓟春地区战略转移与红15军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旷继勋同志任军长,余笃三同志任政委,徐向前同志任参谋长。
1932年5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2)同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张国焘同志任书记。同年,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与皖西中国工农红军红25军,战略转移至鄂豫陕边区,这两支红军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西进入川陕边区。
由徐向前同志担任总指挥,陈昌浩同志任政委。当时,这一支中国工农红军,由几千人的队伍,后来发展到四,五万人的队伍,包括鄂豫陕边区地方武装力量,红军队伍,扩充达到20万人之多。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鄂豫陕边区,鄂豫陕边区,川陕边区空前发展,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势不可挡。
红军队伍涵盖了京汉铁路,淮河流域,大面积土地,控制鄂豫皖,鄂豫陕苏区人口三,四百万人口的管辖区域,起到了:”南断长江,西控平汉,直接威胁着武汉国民党反动派要地,动摇着南京国民党首府的安宁,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陕边区,鄂豫陕边区,川陕边区创建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的红色革命武装,影响着整个中国苏区。
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动,使国民党反动派深感恐慌,蒋介石派“胡宗南,刘茂恩,肖之楚,范石生川陕军阀围追堵截,围剿我工农红军”。(3)驻守陕西国民党十七路军军长杨虎城急忙调集:“大约一个师以上的兵力在陕南商南,洛南,镇安,旬阳,白河一带边区严防死守,围追堵截”。尽管国民党军后有追兵,前有围剿,并没有阻止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川陕边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和革命意志。
徐向前,李先念,张琴秋等革命红色足迹留川陕,建立川陕红色根据地,红色宣传鼓士气。中国工农红军红色文化宣传,堪称“川陕苏区“历史之最。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中共川陕苏区,在革命极其困难时期,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共川陕苏区党委和中共川陕苏维埃政府除了创办好报刊杂志外,还要印发大量的学习资料和红军宣传资料,红军标语,红军口号,红军宗旨,红军主张。
在川陕苏区乡村路边的大石头上,老百姓房屋土墙上,道路上,最醒目的地方,只要能张贴红军宣传标语和红军宣传口号地方,都会张贴红军标语。红军标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长编党的文献,红军主张,有精简的对联,有通俗易懂的打油诗,还有押韵的顺口溜。
红军宣传员,他们都会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将红军宣传的主张和标语张贴在大街小巷里,公共场所的石头上,到处可见。如:‘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布告’,“中华维埃人民政府宪法”“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红军纪律”“红军宗旨”这些红色标语,琳琅满目,比比皆是。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一道靓丽风景线,教育人们,激励人心,传承千古,永不褪色。
当时,这些红军标语和口号,最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时间过去近一百年,但是红军宣传标语历史的遗迹,到现在依然清晰可见,成为红军标语的红色活化石。如:“革命休谈封建话,青年须读马列书”。“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到今天仍然适用,鼓舞斗志,激励人心。喜闻乐见,耐人寻味。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为了艰苦卓越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动力。
1933年4月15日,中共川陕省委发布了(红五月工作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围绕川陕苏区,巩固根据地政权,坚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组织,迅速扩大红军队伍和地方武装力量”。大张旗鼓宣传中国共产党,党的思想和红军主张,使川陕苏区根据地的人民,家喻户晓,明确苏区闹革命的奋斗目标。
川陕苏区人民,走村窜户,分头行动,分发红军宣传传单,主要深入乡村,街道,集镇,乡村院落,延伸至人口密集的地方,如茶馆,酒店,街头巷尾。红军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他们用地方方言,向地方群众宣传演讲,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发动群众。用“摆龙门阵”的方式,把党的思想和红军主张,宣传到千家万户,在川陕苏区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为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些红军标语,见证了1935年11月6日,红一军团长征时期,胜利达到甘泉象鼻子湾,与共和国大将徐海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毛泽东主席站在雪地里,迎着漫天飞雪,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我们用双脚用了一年时间,走完两万五千里,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这才是真正的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每当红军攻占一地,中国工农红军剧团宣传队,都跟随红军主力,一边打仗,一边宣传开辟新的苏区根据地。结合地方苏维埃人民政府,打土豪分田地运动高潮。(1)红军剧团宣传队慰问演出(土地革命运动)新思想,新政策。目的一个就是要“揭露地主,土豪劣绅仰仗手中占有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的罪恶和深仇大恨”领导人民群众闹翻身,当家做主人。
中国工农红军每走一处,积极向川陕苏区人民回答:“土地革命运动的土地分配政策和方针”从而解除了新政府和新苏区人民群众的各种思想顾虑。大力倡导党的政策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红军思想,宣传共产党方针,政策。
川陕苏区人民,在中国工农红军思想,宣传,教育影响下,中国工农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通过劳动,学习,生活,打仗中,创作了大量的红军歌谣和革命歌曲,充分利用红军革命歌曲和红色歌谣。来歌唱人民,歌唱红军,歌唱党,歌唱川陕苏区人民,翻身得解放之后的新生活,新政府,苏区人民群策群力,同心同德,歌唱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红军和伟大的长征精神。如“壬申腊月春风来,贫苦农民笑开怀。通江城里开大会,成立川陕苏维埃。徐总指挥把话讲,土豪劣绅吓破胆。工农领导闹革命,千年铁树开了花。”
生动形象的红色革命歌谣,道出了川陕苏区人民成立新政权的快乐之情和人民群众劳苦大众的心声,川陕苏区人民,在歌颂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民间红军歌谣中,川陕苏区人民把大巴山和大海来比喻,放声歌唱,赞美到:巴山顶上连青天,一片云海也不见。比起恩人共产党,巴山太低海太浅----。”
“苏区人民心连心,联谊活动多开展。丰富多彩看得见,鼓舞士气斗敌顽。”1934年1月1日,川陕苏区(苏维埃报)元旦新闻报道:“中国工农红军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为了加强锻炼身体,苏区红军宿营地,既是军民联欢之地,也是苏区人民群众集会的场所。无论红军战士或者是苏区人民群众,大家都踊跃报名参加,大家锻炼身体去消灭四川军阀刘湘”。
驻守在万源市的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红9军部队和苏区党,政,军领导人,带头开展各项军事体育锻炼活动,时任红9军副军长的许世友同志(共和国上将)一有休息时间,就利用苏区红军宿营地(碾场里的碾子或者是凳子,棍子,枪支演习一阵少林武术)人们都知道许世友将军,曾经是少林寺得们兄弟,武术高强,耳熟能详。
在许世友将军,带动,影响下,红军总部里的战将们,个个也不甘落后。如,徐向前,李先念,张琴秋等红军高级将领,早晨,跑操带头跑前头,爬山打前战,率先垂范。领导带头出操,激发红军指战员战斗力,学习练习武术,参加红军队伍里各项体育锻炼活动,热情高涨,成为工作日,休息中,把体育锻炼活动,列为红军队伍工作日,战斗日议事日程中头等大事,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红军指战员,把军事锻炼和体育锻炼相结合,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既使军民团结一家人,使苏区人民学得了军事技能和简单的军事基本知识,既增强了军民联谊的身心健康,对发展苏区经济生产,提高红军的战斗力。同时,加深了工农红军与苏区人民之间的感情,都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
尽管当时,川陕根据地,苏区人民自然条件艰苦,处于贫穷大巴山山区,苏区人民物质生活贫困。但是,川陕苏区跟着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热情高涨,一点不减。尽管贫困巴山人民经济落后,还谈不上救死扶伤的医药卫生条件,但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永不改变。
在党的领导下,红军思想鼓舞下,通过红军军事锻炼和体育锻炼教育的影响,川陕苏区人民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士气高涨,体质强壮,为战胜一切困难,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得解放,英勇杀敌人,为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积极响应党中央的“统一战线北上抗日”的号召。大部分苏区青壮年亦参加了红军,跟随红军撤离川陕苏区,只留下了一部分革命火种在川陕苏区开展游击战争,为捍卫苏区革命胜利成果,组织建立新的地下党组织和革命政权,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红军主力部队,选择了红军长征的道路,直到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屹立世界东方。毛泽东主席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讲:“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