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动态讲台,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加彰显时代价值。1936年8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长征经过康乐县景古地区,留下缐家楼、石家楼、红军崖、枉子沟、阴古渡口、地寺坪战壕、景古城保卫战遗址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对临夏州唯一有红军长征遗址的康乐县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如何借助乡村振兴东风推动康乐县红色文旅高起点开发、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红色文旅 高质量发展 建议对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动态讲台,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加彰显时代价值。1936年8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长征经过康乐县景古地区,留下缐家楼、石家楼、红军崖、枉子沟、阴古渡口、地寺坪战壕、景古城保卫战遗址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对临夏州唯一有红军长征遗址的康乐县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如何推动康乐县红色文旅高起点开发、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做大红色旅游的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笔者利用参观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缐家楼,考察石家楼、红军崖、枉子沟、阴古渡口、地寺坪战壕、景古城保卫战遗址等机会,对康乐县的红色文旅产业进行了调研。同时,结合参观两当县红色旅游村——太阳村,对康乐县红色文旅高起点开发、高质量发展,深入进行了思考。
一、基本情况
(一)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成立于2013年6月,为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县人民政府。现有藏品100余件,展厅面积约800平方米,先后被评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武警甘肃省总队红色教育基地”“甘肃省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基地”、“甘肃省中华文化学院现场教学基地”、临夏州“两个共同”示范单位,并成为了中共康乐县委、县政府开展各项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训基地。
纪念馆陈展文物大多以红军长征途经康乐时的遗留物及当时驻守农户家中使用过的工具器物等为主。展示依据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长征经过康乐县景古地区的活动情况为主线,贯穿红军在康乐的五十二天(甘南临时抗日根据地地的重要述说和组成部分)、政权新貌(甘肃回族聚居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伟大尝试)、势危时艰(胜利实现三军会师和北上抗日的必然中继)、天地人生(哺育和涌现出一批甘为革命献身的优秀儿女)、永恒记忆(历史荣光永远照耀康乐人民的前进方向)等五个单元,形成了一个浓缩版的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全年开放天数为311天。
纪念馆通过照壁浮雕、多媒体声、光、电技术与场景艺术的巧妙融合,依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康乐的革命时期历史特点和旧址实际遗存情况,严格遵循历史时序线索,采取专题划分、分块布展的方法,力求多点位、多角度、区分主次、详略得当的再现红军长征在康乐的红色革命历程,全力打造缅怀革命英雄、继承先辈遗志的国家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纪念馆展厅为全封闭式,人工采光,以符合展览的功能和需求。配置先进的火灾自动监控报警灭火系统,远红外线安全防盗监控报警系统。同时,配套先进的VR虚拟展览大屏互动魔墙系统、虚拟讲解员互动系统,开通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一个综合性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县级红色政权纪念馆。
(二)缐家楼。缐家楼位于康乐县景古镇景古城内,距县城35公里。1936年8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长征经过景古地区时曾在此设立先遣军部。当时,设立先遣军部的还有孙家楼、常家楼,这两处均已拆除。缐家楼是当时景古城大商贾缐祥瑞的私宅。1936年9月初,红军在洮河西岸地寺坪召开大会,红军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向农民介绍红军北上抗日的方针和党的群众政策,号召青年农民积极参军,呼吁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红军在景古地区的52天时间里,不仅得到了休整,收集资财改善了部队供给,扩大了队伍,而且在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如今,做为司令部所在地的缐家楼一直保存了下来。在缐家楼方圆,尚有被群众称作“红军坟”“红军崖”的遗址。1996年4月,中共临夏州委、州政府、临夏军分区授予缐家楼为“临夏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康乐乃至附近的临洮、渭源、临潭等地干部群众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精神的圣地,先后接待人数超过1万人 (次)。2004年,中共康乐县委、县政府按原貌对缐家楼进行了重修。
(三)石家楼。石家楼革命旧址位于康乐县莲麓镇下乍村地乍山,修建于1913年,坐北朝南布局,四合院形制,主要建筑为北堂屋,二层楼木楼结构,面阔13间,进深三间,土木结构,单檐前后双坡悬山顶式建筑,前出廊。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独立十二师一部在师长张贤约、政委胡奇才的率领下,长征来到莲麓地区,分散驻扎在石家楼等多处民宅村落中,发动群众成立苏维埃政府,建立义勇军独立营,广泛深入宣传“反蒋抗日”的政治主张。当地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筹粮筹款,踊跃支前参军,保卫红色政权,使驻地红军得到了休整和补充。现石家楼主人石应华在二楼设置简易展室,把所有红军用过的文物完整地陈列在内,为游客展示其文化价值。石家楼作为红色革命的见证被完整的、原汁原味的保存下来。2015年3月,经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红军崖。红军崖位于莲麓镇地寺坪村定轱辘咀。1936年农历七月,驻莲麓地寺坪的红军医疗队,将两名伤病的红军战士,送到群众家中养伤。一名头部严重受伤,安置在村民丁鸿儒家中,由丁鸿儒母亲刘氏服侍照料。另一名腹部受伤,安置在村民丁全周家中休养。不久,此两名伤病的红军战士,因伤(病)情加重医治无效而牺牲。地寺坪农民丁全周用自家的板柜,将两名红军战士安葬于地寺坪定轱辘咀白土崖下,当地群众称这个地方为“红军崖”。
(五)枉子沟。枉子沟是位于康乐县莲麓镇最南端的村子,也是红军经过的地方。1936年8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第12师长征途经此地,当时枉子沟绝大部分群众受到甲长、保长散播的共产党红军“共产共妻,青面獠牙”谣言的恐吓,纷纷逃出了村子。而赵玉英与儿子、侄子三人躲在村周边并未逃走。当看到红军战士们进村不进户,怕打扰到群众只在溪水边休息的状况,赵玉英将红军战士请进家里,为他们做了杂面馍馍和一锅野菜碎面饭。红军离开时,将一个用于装军饷的空红铜箱子和三枚银元留给了赵玉英作为补偿。红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共产党红军“共产共妻,青面獠牙”的谣言,消除了群众心里的恐慌,建立了红军在群中心中的高尚形象。70岁老人苟进昌是赵玉英的孙子,他从小就常听老一辈讲述红军的故事,对红军战士们有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发动下,枉子沟村群众于2019年在村峡口修建了纪念碑,纪念红四方面军12师长征途径此地。
(六)红军渡口——阴古渡口。1936年8月19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进入景古地区(莲麓镇、景古镇、五户乡),接到上级命令,东渡洮河开赴会宁实现三军会师,红军5000余人分两路开赴会宁,从阴古渡口渡过洮河,经峡城镇去会宁方向。
(七)地寺坪战壕。为了预防和抵抗从岷县经临潭羊沙甘沟、冶力关方向而来的国民党部队的追击进攻,红军先遣部队到达莲麓并驻扎在地寺坪后,立即在紧靠地寺坪村庄东侧的拉扎山头,开挖构筑了长1.5公里的战壕,驻景古城的红军,在城外西起拉石山大插牌、东至丁家沟阴屲山一线,修整加固了国民党景古区公署和保安分队为堵截红军所筑的6个碉堡,碉堡周围挖了掩体、交通壕等工事。同时,开展宣传活动,各村庄巷道农民的住宅墙壁上张贴严明政治纪律、加强军民团结、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等内容的标语、布告。
(八)景古城保卫战遗址。1936年9月28日(农历8月13日)一大早,驻守景古城的一连红军(共57人,其中有步枪42支,轻机枪1挺),除少数人员在城内守卫机关外,大部分都到城外附近鲁家河村庄去打土豪搞宣传。中午时分,驻守宁定县的马步芳国民党军某部侦察连40多人,在康乐境内搞侦察活动,当得知景古城还驻留少量红军时,当即预谋突袭景古城,红军打响了景古城保卫战。
二、红色文旅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宣传弱。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缐家楼、石家楼、红军崖、枉子沟、阴古渡口、地寺坪战壕、景古城保卫战遗址等,没有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推介。只有开展党性教育时,很多人才记起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缐家楼,而其他红军长征在康乐革命遗址却很少知晓。
(二)文字视频资料缺。没有专门的红色史书记载,没有红军长征在康乐革命遗址的画册、视频,电视剧、电影等等资料,基本上是书刊上无详述、影视上无图像、网络上无板块,导致红色资源被埋没。
(三)资源挖掘保护差。缐家楼、石家楼、红军崖、枉子沟、阴古渡口、地寺坪战壕、景古城保卫战遗址等,没有很好地得到保护和挖掘。作为临夏州唯一红军长征遗址的景古镇、莲麓镇没有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经济价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红色文旅开发乏力,导致没有形成红色文旅品牌。
(四)开发建设投入少。红军长征在康乐革命遗址中,只有对缐家楼进行了适当的维修。而石家楼、红军崖、枉子沟村、阴古渡口、地寺坪战壕、景古城保卫战遗址等,没有投入资金进行维修、开发,或面临坍塌、消失的危机。
(五)基础设施相滞后。由于历史原因,革命遗址遗存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特别是缐家楼、石家楼、红军崖、枉子沟村、阴古渡口、地寺坪战壕、景古城保卫战遗址等,或在景古镇、莲麓镇偏僻的角落,或在农家,道路不畅,很难找到。
三、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编制发展规划。建议有关部门参照两当县红色旅游村——太阳村规划模式,尽快对缐家楼、石家楼、红军崖、枉子沟、阴古渡口、地寺坪战壕、景古城保卫战遗址等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资源调查,要做好短期、中期和长期开发建设规划,发展成独具特色的红色链接。
(二)全面开发利用。将红军长征沿途的莲麓镇、景古镇、五户乡革命遗址全面进行挖掘抢救,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按步骤,分阶段,全面合理开发利用。广泛收集当地民间留存的红色遗物,进一步丰富革命遗址内存的红色文物。同时,在当地建设红军长征革命遗址馆,配备讲解员,设置指示牌,做到全方位开发利用。
(三)多方宣传推介。编纂出版《红军长征途经康乐志》,编印《红军长征在康乐画册》,拍摄红军长征在康乐题材的视频、专题片、电视剧、电影等等,采取书刊+影视+快手抖音等形式,做到红军长征在康乐上书刊、有影视、进网络。同时,每年组织开展全国性的红色文化研讨会。尝试运用视觉设计、活动设计、声音设计、触觉设计等多种方法,开发更具吸引力的宣传模式。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缐家楼、石家楼、红军崖、枉子沟、阴古渡口、地寺坪战壕、景古城保卫战遗址等,全面提高红军长征在康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全力投资建设。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参照两当县红色旅游村——太阳村建设模式,广泛收集陈列民间留存的红色遗物,在当地建设红军长征革命遗址保护区。将红军长征遗址周边全面进行建修,从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吃、住、行等问题入手,全面建设基础设施,形成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全面的红色旅游产业,从而带动康乐县红色文旅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乐县志(1986——2005)》,2020年4月,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 2.《红军长征在康乐》,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编印; 3.《中共康乐县组织史(第一卷)》,中共康乐县委组织部编印; 4.《映照古城的红色故事——记康乐县景古镇缐家楼遗址》,2021年12月14日,中国临夏网,《民族日报》。
作者:马晓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方志出版社志鉴编纂专家,甘肃省第四届地方史志学会理事,甘肃省行政区划与地名专家库专家。 研究方向:方志研究、党史研究、志鉴编纂、花儿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