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话接上一篇文章《封神之战一》一渡赤水,今天我们重温红军二渡赤水。当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再一次受到忽视,红军的命运,中国革命的历史,在这个深夜又一次来到一个紧要关头。关键时刻毛泽东坚持了真理,并为之不懈努力,使真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在伟人身上体现更多的是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苟坝会议纪念馆
(二)二渡赤水·再战遵义
1、 重入贵州 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在云南扎西地区集结整编完毕,但立刻面临严峻的军事围堵,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分七路迫近扎西。鉴于大部敌军已被吸引到川滇边地域,黔北敌军兵力相对变弱,军委决定红军返回黔北,以摆脱敌军追剿。11日,中央红军兵分三路从扎西东进,向四川出击。16日,党中央、军委发表《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18日,中央红军进驻古蔺。按照军委要求,中央红军陆续到达赤水河西岸。右纵队红3军团先头团于2月18日傍晚占领四川古蔺县二郎滩渡口,然后渡河东进,途中击溃黔军一部;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处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中央红军重入贵州,一下子把敌军主力甩在了川南的叙永、古蔺及云南扎西地区。二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使红军从被动转为主动,重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更重要的是为之后的遵义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2、克桐梓、战娄山、取遵义 二渡赤水后,红军兵指力量较弱的黔军。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乘追击之敌大部尚未到达之际,迅速击破黔军阻拦,占领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再取遵义,以争取主动。
2月23日,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发动群众配合红军作战。24日,红1军团先头团攻克桐梓,迫使桐梓之敌退守娄山关。26日,红3军团开始强攻娄山关,并于当晚8点攻占。28日晨,红军重占遵义城。敌人经过遵义战役的打击,慑于红军威力,固守堡垒,回避与中央红军作战,所以在此后的近半个月里,敌人与红军无重大战事。3月5日,中革军委在遵义鸭溪成立红军前敌司令部。
苟坝会议纪念馆
3、新“三人团”成立
我们必须谈到的“苟坝会议”
遵义市枫香镇苟坝村,纪念馆里存放着一盏复制的马灯。当年苟坝会议召开期间,这盏小小马灯,陪伴着毛泽东同志,照亮了红军胜利前行的航程。
1935年3月10日夜,在苟坝村一条崎岖狭窄的小道上,毛泽东同志手提马灯,连夜去找周恩来同志再商红军将要进行的一场战役的作战计划。当时这场战役与中国革命命运紧紧相连,因而事关重大。历史的“关节点”常常出现在不经意间,苟坝的这条“小道”连着的正是中国革命的“正道”。今天,人们将毛泽东同志走过的这条小道,亲切地称为“毛泽东小道”。
当晚的几个小时前,中央负责人围绕是否攻打国民党军薛岳部固守“打鼓新场”(今贵州金沙县城)的一个师,在苟坝会议上展开激烈争论。会上,毛泽东同志坚决反对进行这场战役,他据理力争,但遭到与会者集体反对,力争无效。会议仍然坚持了攻打“打鼓新场”的原定计划。
会议散了,但毛泽东夜不能寐。从当时形势看,许多红军指战员求战心切,一心要扩大战果,占领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打鼓新场”,使红军得到更多的后勤补给,以利于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但毛泽东同志认为,诸多不利因素被忽视了:一方面,红军经过长途奔袭损耗较大,第二次遵义战役之后队伍虽然稍稍恢复了元气,但综合来看仍比较疲惫,而且处境孤立,缺少外援;另一方面,打鼓新场的敌军是国民党的中央军,战斗力非贵州军阀可比,他们已在此经营多时,外有城墙,内修碉堡工事,易守难攻。特别是“打鼓新场”四周强敌环伺,随时可驰援打鼓新场,使红军陷于重围。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如果冒险开战,红军将处于四面受敌之境,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再一次受到忽视,红军的命运,中国革命的历史,在这个深夜又一次来到一个紧要关头。
1959年4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清晰回忆了苟坝会议召开时的情景:“……一个人有时胜过多数人,因为真理在他手里,不在多数人手里;……比如苟坝会议,我先还有三票,后头只有一票。我反对打“打鼓新场”,要到四川绕一个圈,全场都反对我。那个时候我不动摇,我说,要么就听我的,我要求你们听我的,接受我的这个建议。如果你们不听,我服从,没有办法。散会之后,我同恩来讲,我说,不行,危险,他就动摇了,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开会,听了我的了。”
周恩来同志对这个深夜两人见面的场景同样记忆犹新:“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
在这期间,红军截获了敌军电报,新的敌情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准确预判:敌军正在迅速向打鼓新场集结,意图围歼红军。红军差一点落入敌人的陷阱。
最终,中央撤销了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中革军委随后发出《关于我军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避免了一次正要发生的重大危险。
从这件事中,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也得到一条教训:遵义会议后的50多天的作战行动中,红军的指挥权不集中,对于重大问题不能及早作出决策,贻误战机的弊端逐渐显现。作战不能再像过去那么多人来集体讨论,在极端紧急的作战中,遇事都要争论,就会贻误战机,让红军难以果断灵活地行动。
1935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县苟坝村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新“三人团”是代表党中央领导军委工作的最重要的领导机构,是全权指挥军事行动的权威机构,确保了党在遵义会议后确定的方针和政策的落实,表明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实际领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
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这是全党全军最重要的领导机构。遵义会议提出的“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的任务,由此得以进一步落实。
苟坝会议后,毛泽东同志不负众望,将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请关注孤军向北之十四《封神之战三》
撰文:曾莹 编辑:郭森 参考:1.《中国共产党简史》, 2.《驰骋神州的勇将——曾雍雅将军回忆录》, 3.《长征首胜之战》中国青年网, 4.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 5.求是网 2021年03月30日 6.网络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