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知松柏,烈火炼真金。特殊的时代,磨炼特殊人才;关键时刻,考验英雄剑胆。兴国籍开国将军立场坚定,泾渭分明,智勇相济,进退有度;每每在关键时刻,发挥特殊作用。
他们紧要关头,主动请缨;杀开血路,勇替指挥;掩护中央纵队,乌江架浮桥,勇渡天堑; 抢渡金沙江,冒险找渡船;彝海结盟,充当先锋;强渡大渡河,选拔突击队;攻打直罗镇,侦察献妙计……
从一代将军身上,人们看到了许多,得到了许多;从关键时刻,我们又看到了一种信念,一种风范、一种境界。
钟人仿—勇替指挥,掩护中央纵队过湘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从遵义出发北进。红一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长钟人仿,被泒往红一军团红二师负责保卫战斗督察工作。1935年4月22日,前卫到达兴义县境的猪场,遭遇到薛岳部队,在激战中团政委赖传珠(赣县人,开国上将)突然负伤,钟人仿将军(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人)毅然挺身而出,代替指挥,带领部队继续阻击敌军,胜利掩护中央纵队安全通达湘江。
钟人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朝天——乌江架浮桥,把红军主力送过天堑
中央红军到达乌江后,红军干部团特科营工兵连副连长黄朝天带领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水流湍 急的乌江架起浮桥,顺利把红军主力送到了对岸,创造 了红军兵工史上的奇迹。
曾美—最先探察遵义会议会址
红军突破乌江天险,接着于1935年1月7日解放了遵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随中央军委纵队于9日下午进入遵义城。毛泽东、王稼祥等向中央提出,立即准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月10日,周恩来对作战参谋曾美(兴国县茶园乡人,曾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说:“城中心有一所大宅院,你先去侦察一下。” 曾美立刻找到这所大宅院,仔细查看过每个房间后,认为是理想的军部驻地。他立即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当即下令作战科搬进这所公寓,楼下设作战室,作战参谋就在作战室工作。这所公馆就成了红军的总司令部,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陆续都住了进来。
1935年1月15日,各军团负责人来到遵义城,就在这公馆的楼上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召开时,曾美和中央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七位作战参谋,两人一组轮流在楼下值班,负责通信联络和机要工作,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做出了贡献。
曾美将军享年101岁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康志强—抢渡金沙江,艰难找渡船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金沙江时,军委干部团连指导员康志强等带领战士首先夺取皎平渡口,并找到两条船,然后乘船到对岸,消灭了守敌,又缴获敌人五条船。红一、三军团三万多人马凭借这七条“救命”船,从皎平渡口顺利渡江,康志强等为中央红军脱离险境立下了大功。
陈美福—请缨参加突击队,冒死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红军决定夺取泸定桥,红四团和干部团立即成立夺桥突击队。中央警卫营连长陈美福主动请缨,杨成武等选拔、批准2连连长廖大珠和陈美福等22人为突击队队员。总攻开始,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系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像离弦的弓箭冲上只剩下13 根铁索的泸定桥。陈美福双手双脚攀沿铁索,手上磨出了鲜血,仍然置生死于度外,奋勇前进。他们到达对岸后,将木板铺在铁索上,让后续部队顺利过江。陈美福和他的战友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成为传奇佳话。
龚兴贵——长征路上的“顺风耳”
长征中“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除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外,还有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军电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龚兴贵和他的战友们多次破译上自南京蒋介石、下至战场师团长的秘密电报,对其战略部署和行动企图全都一目了然,让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牢牢把握了战场主动权。
龚兴贵(兴国县鼎龙乡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51基地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日夜跟随毛主席,吃住在一起。四渡赤水战斗中,他几天几夜,守候在电台边,连续拍发了数以千计的电文。
在渡过金沙江时,我军原计划从龙街、洪门等三个渡口同时渡江,后来,发现这三个渡口水流湍急,几次架桥都被水流冲走,而在皎平,我军掌握了七条木船,于是,毛主席临时决定,一、三军团主力部队从皎平渡江。龚兴贵通过电台,及时把战斗命令送达前线,红军这才顺利进入贵州。
渡过乌江时,国民党周浑元和吴奇伟的部队尾追而至,直逼乌江,如果让敌军如期到达,我军将面临前有天堑、后有追兵的危险境地。其时,我军已破译了敌军通讯密码,毛主席将计就计,以坐镇贵阳的蒋介石名义,发电给周浑元和吴奇伟,要他们改变行军路线。龚兴贵驾轻就熟发出一通电文,敌人果然中计,为我军顺利渡过乌江,赢得了宝贵时间。毛主席高兴地说:有了电台,红军就好比夜间打着灯笼走路。并多次表扬龚兴贵说:“小鬼,你干得蛮不错!”
雷永通——长征路上的“红灯笼”
长征中雷永通(兴国县均村乡人,曾任海军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担任中央军委电台报务主任、电台台长。他一直跟随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领袖身边。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苟坝召开攻打鼓新场的作战会议,作战计划得到了许多人的积极响应。然而,毛泽东通过分析电台破译的敌军情报,敏锐地感到蒋介石正在暗中向鼓新场一带调兵遣将,坚决不同意攻打鼓新场。
当日23时,会议还在进行,突然传来敌军联络的信号,正在值班的雷永通赶紧向毛泽东报告情报。凌晨2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紧急会议,放弃进攻计划。周恩来感慨地说:“如果我们贸然打鼓新场战役,必然造成红军重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啊!”
吕黎平——获“宝”解急,冒险送密电
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把数十万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拖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1935年4月底,我主力红军直逼川滇边境的金沙江畔。当时红军总部只有一份云南省略图,没有标明金沙江渡口的位置,急需找到一份小比例尺地图,以便找到可供大部队渡江的金沙江渡口。
红军正为没有云南详图而犯愁的时候,没想到敌人就送上门来了。红军总部作战参谋吕黎平(兴国县高兴镇人,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率领的先遣分队在曲靖公路上截获了敌人卡车上十万分之一详图十份,白药十箱。毛泽东获悉后高兴地说:“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战绩比在战场上缴获的武器还重要。”
1935年9月9日,红军作战科参谋吕黎平,发现译电员陈茂生译出的张国焘背着党中央命令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部南下的密电,感到事关重大。当即,吕黎平冒险把这一密电送给叶剑英参谋长。毛泽东接到叶剑英送达的这一密电后,果断采取措施,脱离了险境。吕黎平为保卫党中央立下了大功。
彝海结盟——萧华充当先驱使者
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了顺利通过彝民区,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的萧华(兴国县潋江镇人,曾任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奉命带一个精干的工作团,由一名“司通(翻译)”引路,作为部队先遣队,马不停蹄地向彝族聚居的大凉山走去。
由于历代汉族统治者对彝民兄弟残酷的掠夺和镇压,彝民兄弟不仅生活极度贫困,而且从父辈那里承袭了对汉人的极端仇视。通司介绍说,这里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当萧华一行来到彝民区时,从山头上涌出二、三百彝民。越往前走人越多,高喊着要“买路钱”。尽管战士们拿出了一批银元,分发给了彝民,彝民仍然簇拥着不肯离开。更为严重的是,他们竟然把跟在后面的军团工兵连战士的架桥器材、装备统统抡光,甚至连身上穿的衣服也被扒了下来。
萧华到达现场时,路旁的树丛里不时传出冷枪,见此情形,战士们也剑拔弩张,形势一触即发。萧华神情严肃地说:“没有命令,谁也不许开枪,一定要遵守民族政策!”然后,转身对着彝民兄弟,诚恳地说:“老乡们,不要误会!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我们只是路过这里,去打国民党反动派,打日本帝国主义……”然而,尽管司通把话翻译过去,彝民们仍然挥动着长矛大刀,高声嚷叫:不许走,不许走!正混乱中,几匹骡马飞奔而来,其中一个年约五十岁的头人,便是部落首领小叶丹的四叔。
头人来了,彝民这才安静下来,他告诉萧华,原来他们看上了部队的那口煮饭的大锅。萧华一听,哈哈大笑,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萧华乘机和小叶丹的四叔拉起了家常,说明了红军此行的目的,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刘司令愿意和你们的头领结为兄弟。彝民重义气,一听说红军的司令愿意和他们结为兄弟,这是看得起他们,脸色顿时柔和了许多。萧华随即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一支手枪和几条步枪,送给了小叶丹的四叔。见了枪,小叶丹四叔蹦紧的脸一下子张开了,指着身边的黑骡子说:“穷山僻壤,也没什么好东西可以答谢,这匹骡子脚力好,请代送给刘司令!”
逢凶化吉,谈判顺利成功了。于是,便有了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头人小叶丹喝血酒,拜天地,结为异姓兄弟的动人佳话。同时,协助彝民组建了以小叶丹为首的“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在苦难深重的大凉山腹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刘涌——督察红军先遣队强渡大渡河
中央长征出发后,刘涌(兴国县潋江镇人,曾任济南军区原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特派员。特派员都是由红军中对革命极其忠诚的骨干精英来担任。在当时红军中是个非常特殊的职务,它肩负着军委首脑机关交办的特殊任务,到火线进行战地督察,有着生死予夺的大权。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刘涌受命来到大渡河战斗前线,进行战地督察。他和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一起筹谋和策划渡江作战方案,决定先由16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这16名“敢死队员”,可说是千钧重担,系于一身,既关系到渡河作战的成败,更关系到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刘涌作为特派员,考察16勇士责无旁贷。他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他和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找到一营营长孙继先布置了任务,宣布了担任勇士的条件。刘涌和杨得志、孙继先逐一考察,开始选了16个人。
大渡河强渡成功后,刘涌又马不停蹄,昼夜兼程160公里,急速赶到泸定桥畔,协助红四团政委杨成武,投入了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大渡河,泸定桥,记载着红军战士的不朽功勋,也留下了刘涌将军闪光的人生足迹。
攻打直罗镇——阙跃华侦察献妙计
1935年11月上旬,国民党东北军第57军以1个师防守甘肃省合水县太白镇,主力3个师沿葫芦河向直罗镇、富县攻击前进。其先头109师进至黑水寺、安家川地区时,军部率另2个师进至张家湾东西地区。红一方面军首长决定,首歼突出冒进的第一0九师于直罗镇地区。
11月18日,阙跃华(兴国县长冈乡仁圹村人,时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跟随红29军几十名团以上干部,在张村驿会合后,赶到30里外的直罗镇,并立即登上镇西南的山头,乌瞰全镇的地形。阙跃华细心地观察道路、山头、村庄和河流。他发现直罗镇长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小路穿过镇里。它的地形很像一个口袋,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回到驻地后,阙跃华根据在直罗镇附近察看地形情况时绘制的草图,和指挥员们一起提出“诱敌人进镇,然后夹击” 的意见和具体作战方案。毛主席、彭德怀对此方案非常满意。
11月20日下午,敌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带领一师人马,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果然按照毛泽东的“调遣”,开进了直罗镇。
红一方面军当夜将敌人包围,21日拂晓四五点钟,阙跃华所在一军团由北向南,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对立足未稳的敌军展开猛烈的炮火攻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