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金秋十月,在我们伟大的共和国栉风沐雨、风雨兼程走过75载春秋之际,由朱德、彭德怀、黄克诚、张云逸、陈士榘、叶挺、曹汝谦、梁仁芥、曹玉成、赵镇藩、曾国佐等开国将帅、革命英烈及抗战将军后代等组成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山西红色之旅研学团”一行,把足迹踏上山西的革命老区,来到历史文化重镇应县,参观革命先驱曹汝谦烈士故居,纪念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遗址,走进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应县瑞华学校,与师生相互交流,分享感悟,启动了“应县瑞华学校红色大讲堂”。
应县瑞华学校是2006年5月由曹汝谦烈士的后人曹居台创办的民办学校。2022年8月,应县八中八小分别更名为应县瑞华中学校和应县瑞华小学校,因在一个校区办学,合称应县瑞华学校。
10月11日上午,“山西红色之旅研学团”成员们走进瑞华学校校园。
梁静群:父亲梁仁芥将军的家国情怀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当年,父亲梁仁芥动员村里300余人参加红军,至解放初只剩三人;梁仁芥三过雪山草地,第一次作为上干队学员,冲锋陷阵,为毛主席党中央站岗放哨;第二次随四方面军南下解放雅安、天全等8个县城,但牺牲了四万红军,他奉命组建新兵团;第三次随红二方面军从甘孜出发,任红二方面军青年部长,为红军筹集粮食和马匹。
1953年,(左起)梁仁芥少将、梁兴初中将、梁必业中将“叔侄孙”三人留影
1985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期间,父亲送两个儿子、女婿、外甥共4位亲属上前线。父亲说,“我们家什么都不缺,只缺烈士!”激情鼓励子女们义无反顾地上前线英勇杀敌。
刘清扬:外公赵镇藩将军14年抗战报国
外公经历十分传奇。他是一名对日作战14年的著名高级将领。他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后被保送至北京陆军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外公赵镇藩违抗“不抵抗军令”,率部打响中国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抗日第一枪”。1933年,他参与长城抗战,作战勇敢,为国扬出军威。外公和众多东北军将士一样,反对内战、早期就接触和支持红军,是“洛川协定”签订的直接参与者,是支持张学良将军促成“西安事变”的推动者之一。
外公赵镇藩将军
外公参加过松沪抗战、南昌保卫战、长沙保卫战、屡立战功。1943年10月第二次远征军滇西反攻战开始,他属卫立煌将军20集团军管辖,时任53军116师师长,参与指挥了腾冲之战、龙陵之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远征军期间由于赵镇藩提供了有效的攻城作战方案被采纳,并且指挥得力,爱兵如子,在与盟军的协同中获得了中、美双方高度赞扬,为中国军队树立了良好国际形象,被火线提拔为53军副军长。
1945年“援越抗法”中,赵镇藩率部支持胡志明击退了法军侵略者,成为越南国家级军事顾问。再次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掌声。1948年,外公在沈阳率军毅然起义(时任53军军军长,并亲自部署沈阳城电力、水利基础建设不被破坏,在赵镇藩的努力下确保了沈阳和平解放。1950 年赵镇藩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部高级研究室参议。1955 年,他自愿放弃山西省副省长职务,提出希望主管交通工作,后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任命为山西省交通厅厅长、民革山西省委委员。
曹银环:爷爷曹玉成将军的民族气节
爷爷是吉林永吉人,早年进入大清朝建立的最早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留校出任上尉技术教官。后来他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和留校任教,专攻劈刺。民国后奉系军阀张作霖把曹玉成调到东北陆军讲武堂,出任少校技术教官,后官拜少将。他先后任保定军校八期、九期教官,东北讲武堂四至十一期教官,后来还出任黄埔军校教官,桃李满天下,好多抗日将领都是他的学生,包括陈诚、张学良、王以哲、赵镇藩,还有开国上将吕正操和开国中将万毅等。1926年5月,曹玉成调升到东北陆军镇威军第十军任军械处上校处长。同年东北陆军讲武学堂第六期开学,祖父任上校技术总教官。爷爷曾与日本教官比拼对刺获胜,赢得“劈刺大王”美誉。
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教官,炮兵独立六旅上校参谋长(32岁)
九一八事变之前,因曾留学日本军校,爷爷成为日本关东军极力拉拢的重点对象。1932年9月他机智脱险,来到北平。他的两个儿子先后考入黄埔军校,两个女儿也参军入伍,全家抗日。1932年10月张学良派曹玉成前往国民革命军第105师任独立炮兵第6旅司令部少将参谋长、炮兵技术班主任总教官长。该部队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后改编为张学良警卫队。
周恩来为爷爷题字:闻鸡起舞
1946年5月爷爷获得国民政府对抗战突出贡献者颁发的“胜利勋章”,7月被晋升陆军中将并退为备役,后被聘为湖南省政府干部训练团(团长程潜)中将主任,1948年被聘为湖南省国民政府军政委员会(主席程潜)高级参议。1949年8月爷爷在长沙参加签名通电全国起义。受爷爷影响,我的父辈有七位亲人进入黄埔军校,奋战抗日前线:大伯曹连元、大姑夫鲍文沛、表弟鲍琦琪是黄埔十期,二伯父曹进元任黄埔军校教官,大姑曹碧华、二姑曹瑞华是黄埔十四期,二姑是中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二姑夫邢天柱留学英国,回国后任飞行大队长。父亲曹达元留学苏联,回国后为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
作为横跨三个时代的满族军人,爷爷的民族气节永远值得后人缅怀。爷爷临终时,常常提起自己身在台湾的女儿和黄埔同仁和学生们,念念不忘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盼望他们能心系祖国大陆。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尤其是黄埔后人责无旁贷的神圣历史使命。
谢震宇:外祖父曾国佐将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外公早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长城抗战,他任29军222团团长,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喜峰口战役时,他率部宣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亲率大刀队夜袭日寇据点,歼敌数百人,后率部与敌短兵相接,打退日军十多次进攻。1937年7月7日,曾国佐部镇守宛平,他身先士卒,率部浴血奋战,使日军进攻一度受阻,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
1926年4月,曾国佐将军和妻子罗慧娥、女儿曾植楠(养女)在西宁老家留影。这是目前保留的曾国佐的唯一一张照片
日军锋芒在卢沟桥受挫之后,便集结重兵,大规模向驻守北平附近的29军展开全面进攻。外公和旅长何基沣指挥所部,边打边撤,有效阻击日军,升任179师副师长(师长何基沣)。9月中旬,该部在大名府与日寇血战三天两夜,终因寡不敌众,大名府又告失守,所部即撤到南乐县。面对连连受挫战局,何基沣师长忧心如焚,悲愤不已,痛斥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愤慨之下,意欲饮弹自尽。曾国佐奋力扑救,才使弹偏左胸,没有危及生命。外公恳劝道:“值此举国危难之际,正是我们军人报国之时,切不可自暴自弃而违失天职。敬希速治伤患,才能与日军继续作战。”
1938年春,外公与何基沣将军秘密同赴延安,会见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之后,外公协助何基沣,率领该师与日寇周旋于巨野、湖北、大别山、偃师、均县一带,并奉命扼守信阳,继而转战大河南北,为保家卫国立下功勋。
卜金宝:崇尚英雄,学习雷锋
开国将帅和抗战名将后人的讲述感人至深,英雄前辈们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本人在雷锋杂志社从事传播红色故事、传播雷锋精神的工作。雷锋是在党的培养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呼唤雷锋,是呼唤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社会应该崇拜英雄,英雄为我们带来和平;应该倡导学习雷锋,雷锋为我们带来温暖。
叶莲:爷爷叶挺将军的非凡人生
1896年爷爷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父亲叶锡三喜读书,良好的家庭教育让爷爷4岁时能熟读《三字经》《天子重贤豪》等启蒙书。爷爷祖上历代都是以农业为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孝悌忠仗,礼义廉耻”是叶家代代相传的家训。爷爷7岁时入学读书,据说他喜欢骑在牛背上,在野外嘈杂的环境中看书,目的就是为了锻炼自己的专注力。爷爷原名叫叶为询,当年在腾云学堂读书,良师陈敬如给爷爷改名为叶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寄望其挺身而出、拯救中华。爷爷从小就立下了为国家为民族振兴的远大志向。
自1912年起,叶挺开始了7年的军校学习,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军校。1919年毕业后加入粤军一师,后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1923年,中国共产党着手改组国民党,叶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1924年,叶挺赴苏联,进入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叶挺全家在澳门时的合影
1925年,爷爷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全团2100余人,他任团长。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部队。1926年5月20日,爷爷率所部从广州出发先遣北伐,立下赫赫战功,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爷爷是一个职业军人,从大革命时期的第四军到抗日时期的新四军,他一直秉持铁军精神,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初心不改。
皖南事变后,爷爷遭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他受尽各种苦刑,仍坚贞不屈。被囚的第7天,爷爷深情写下长达3000余字的《囚语》,以明心志。
叶莲为应县第八幼儿园题词:“叶要上挺,人要上行”(右为园长张向梅)
1946年3月,经中共中央营救,爷爷获释。他获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党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昨晚出狱了。决心实现我多年的心愿,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爷爷出狱后一个月,偕夫人李秀文和两个孩子,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生命定格在50岁,但他的精神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
大家走进校园,不禁想起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少年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临别好友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抗战期间,身在重庆的周恩来(右四)与《新华日报》、《群众》周刊部分同志合影
1939年1月,周恩来在重庆为南开中学师生作报告指出:卢沟桥事变以来18个月的战斗证明“中国的长期抗战,不仅是必须,而且是绝对可能。敌人愈陷愈深。我们愈战愈强”;当前阶段,中国抗战存在很多困难,青年在帮助大家渡过难关方面负有责任。他说:“青年人,书还是要读的,但是更要关心民族的危亡,要学习抗日救国的道理,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我们青年人要把天下兴亡的责任担在肩上。”
周恩来抗战时期重庆留影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依然让我们心情澎湃,热血沸腾。时下,中华民族正处在历史性发展崛起的非常关键时期。世界并不太平,我们祖国还没有实现统一,法西斯和各种变异法西斯邪恶势力还会死灰复燃。欧洲与中东的战火大有进一步蔓延甚至将整个人类推向核武大战的灾难境地。世界人民应该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战胜邪恶,维护和平,匡扶正义。
“我们青年人要把天下兴亡的责任担在肩上。”在红色大讲堂讲座结束之际,研学团谨用85年前抗战时期周恩来总理与南开师生的这句殷切寄语与同学们共勉。
瑞华学校杨斌胜校长在答谢词中表示,在此次红色大讲堂上,“红色之旅研学团”各位成员的宣讲催人泪目,让人动容;感人心扉,促人奋进。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孕育、积淀形成的一系列优秀传统的理性升华;是我们攻坚克难,不断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是衔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同学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积极投身于奋进新时代的洪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从小勤奋学习,苦练本领,全面发展,早日成才!
为期两天的瑞华学校红色大讲堂启动宣讲活动在全体同学高亢嘹亮的《少年先锋队队歌》合唱中落下帷幕。
在红色大讲堂举办期间,为铭记光辉历史,弘扬革命精神,10月11日上午,共和国开国将帅暨黄埔军校精英部分后代、县老促会和关工委的部分领导、县瑞华学校部分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应县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敬献花篮,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清奈内部部长胡山主持了祭奠仪式。
肃立应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全体人员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脱帽向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行三鞠躬礼,少先队员激情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向烈士敬献花篮。
左起:张庆太、乔振国、常天福、曹江胜、刘武、曹银环、赵杰、王胜
开国将帅暨黄埔军校精英部分后代、县老促会、县关工委和县瑞华学校的代表踏着深沉凝重的《献花曲》旋律缓步上前,庄重整理花篮缎带,寄托哀思。
研学团成员在陵园中的曹汝谦烈士纪念碑(徐向前元帅题)前留念。左起:卜金宝、张小娴、黄煦、曹江胜、张志扬、刘武、徐克敏、刘清扬、叶莲、陈人康、曹银环、曹宙盛、梁静群、张根帻、胡东钊、蔚隆青、张玉儒(胡山摄)
英雄长眠作不朽,万古清名入史册。
张玉儒为研学团深情讲述陵园陈列馆中的革命英烈事迹
在新中国成立的风雨征程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起一种坚定的信念,飘扬的五星红旗承载着红色的记忆。
瑞华学校学生们在曹汝谦烈士墓前留影,前者为曹汝谦烈士第四代后人曹梦(胡山摄)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研学团人员深情走进纪念亭,瞻仰纪念塔,在塔身镌刻的革命烈士名录前驻足凝思。英雄业绩烈士血,可歌可泣壮诗篇。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土壤中萌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据校方介绍,应县瑞华学校2024年中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程浩峰同学以684分的成绩荣登全县榜首;全校561名考生,600分以上182人;达一中录取线441人,录取率高达百分之78.61。高分人数、达线人数、录取率等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县第一。
该校先后被中国民办教育学会授予“守诚信重教学质量双保障示范单位”;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被山西省教育厅命名为“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第九届育人杯先进集体”;被山西省公安厅确立为“省级平安单位”;被朔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朔州市教育局评为“四星级学校”;连续多年被应县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工作红旗单位”和“办学先进集体”。
研学团与应县瑞华学校师生合影
红色,是一种信仰,让人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孕育、积淀形成的一系列优秀传统的理性升华;是我们攻坚克难,不断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是衔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精神纽带。 衷心祝愿应县瑞华学校在“红色大讲堂”的助力下,在推进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不断锐意创新,持续高歌猛进,昂首阔步前行。
笔者:胡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原国家外经贸部干部、外交官。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倡建发起人。
—— 红色大讲堂学习感悟分享 ——
(一)
县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李汉武赋(县关工委副主任乔振国书): 仰望伟岸心崇敬,凝视丰碑泪水长。豪杰从容鲜血洒,英雄壮烈赤旗扬。宁为玉碎江山捍,不愿身全大义彰,红色精神传递永,后嗣宣讲助辉煌。
(二)
应县瑞华中学教师杨宗兴:感悟红色大讲堂 传承不朽精神
聆听《红色大讲堂》,就像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每一段讲述、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敬仰与对先辈的追思,也让我收获了无尽的感悟与力量。 在讲堂中,那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影像资料,以及讲述者饱含深情的话语,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岁月的波澜壮阔。从南昌城头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到井冈山的艰苦斗争再到万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每一个历史片段都诉说着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畏勇气。 通过聆听,我深刻体会到了红色精神的内涵。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面临着缺衣少食、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绝境,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翻雪山、过草地,走出了一条充满热血与希望的道路。这背后是对革命事业必将胜利的坚定信仰,是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无私奉献。“一把手枪”的故事让我看到了领袖与将士的同志情深,这种精神跨越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 在情感上,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洗礼。每当听到革命先辈们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坚定信仰,毫不动摇;看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毫不退缩,我的内心便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感动与敬佩。这种情感也让我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深知这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从工作和生活的角度来看,《红色大讲堂》为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想到先辈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我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在生活中,当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红色精神提醒我要坚守初心,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同时,《红色大讲堂》也激发了我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感。我们生活在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有义务将红色故事讲述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一定要参与到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当中,让红色文化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结束了《红色大讲堂》的学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知,红色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我愿将这份感悟化作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三)
应县瑞华学校教师刘日:铭记光辉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
在参加红色大讲堂的学习过程中,我仿佛踏上了一段震撼心灵的历史之旅。那一个个生动的红色故事,一位位英勇无畏的革命先辈,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 红色大讲堂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仰。在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下不屈不挠,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顽强拼搏,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义无反顾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种坚定的信仰力量,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 红色大讲堂也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和个人的幸福。他们有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的在后方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同时,红色大讲堂还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习革命先辈们的事迹,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我们国家曾经经历的苦难和辉煌,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延续和发扬。 红色大讲堂的学习,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升华。它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让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坚定信仰,无私奉献,努力拼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一定会实现伟大复兴。
(四)
应县瑞华中学学生杨瑞:传承红色精神 誓做红色传人
研学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到革命前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昂扬斗志,还让我们领略了他们朴实的家风,严于律己的作风。 听了张云逸将军的故事后,我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有了深刻的体会。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也使我明白,凡事要想成功,必须锲而不舍,始于初心,成于坚守。长征展现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物质极度贫乏、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是如何带领这个国家走出危难的。 讲座让我明白了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信正义必然胜利的精神。面对远方,纵使崎岖坎坷,也坚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纵使风高浪急,也坚信“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当每一个你我都坚定理想信念,勇毅前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一定能完成那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作为新中国的新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光辉历史,弘扬革命精神,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五)
应县瑞华中学李翊宁:红色大讲堂观后感
红色大讲堂中,英雄后代们通过讲述先辈的革命故事,来弘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令我受益匪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像一幅画卷,在历史的长河中,勾勒出一幅壮丽雄浮的岁月巨作。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他们为人民,为祖国而在前线浴血奋战,坚守岗位,无私奉献,迎难而上,英勇无畏的精神令我敬佩。回望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重视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祖国。通过这次讲座,我也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对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出的努力感触深刻。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也应将未来目标与祖国的未来连接,为此奋斗。 在过去的百年里,我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斗争,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我们的祖国是由无数战士的血肉所铸成的。讲座使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红色的执着追求,也激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弘扬党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