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战争年代,没有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宁强县志》收录了一位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开国女少校—何锐。她革命信念坚定,出生入死奋斗一生。曾随红四方面军两次过草地,参加过西路军作战,也是当年参加红军的几千乡亲中幸存下来的几个女战士之一。解放后被授予“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多枚英雄奖章和劳动奖章。
老年时期的何锐
何锐,原名何桂芝(刚参加红军时,战友们开玩笑叫她“何鬼子”,故改名何锐),1917年出生于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因干旱随家逃荒到现陕西省宁强县巴山镇茅坪沟村新场上。6岁母亡妹夭,13岁被迫作童养媳,后不堪虐待逃了出去,以背柴卖草度日。
何锐在军中
1935年正月,红军到达茅坪沟,何锐勇敢地参加了红军,成为宁强县第一位参加红军的女性。
王栋贤收集的何锐资料
长征途中,初任妇女班长。一次只身追捕逃敌与之博斗于深水中,她拼尽全力用矛将敌刺死。行军至金川,加入共青团,任工作队副队长。在狗儿卓土乡做少数民族工作时被敌包围,突围中多处负伤,仍忍痛勇斗强敌,冒死脱身。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同年7月,长征过草地,升任排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追击中,积极扶助伤病员,代其负重,节食以让战友,顽强地越过巍巍昆仑,涉过邈邈草泽,被誉为“军中花木兰,营中女丈夫”。
1939年7月1日,何锐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红军干部袁克服结婚,并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次年“三•八”妇女节获中央妇委“乙等模范工作者”奖。
何锐和袁克服
1943年调任中央卫生部门诊部商店主任。当时边区物资匮乏,她以1间破房15刀麻纸起家,不断拓展业务,积累资本,收入渐渐增至能供给门诊部200余人的办公杂支费用。商店经营刚有起色,不幸遭到水毁,于是她带领店员设摊摆点,努力恢复,她常常女扮男装深入关中及陇东“国统区”,独自赶牲口转运货物,不久便使该店成为当时延安出色的商店。为此,联防政治部授予她“乙等模范工作者”奖章,边区党报刊其照片,介绍其优秀事迹。
女扮男装的“花木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内战又起,何锐带病请战,被分配到冀南军分区司令部四科任副科长,工作竭尽全力。期间,还协同保卫部门破获科内一潜伏特务案,感召敌人坦白自首。
1946年,关外战事紧迫,何锐被调往东北。途中交通受阻,何锐又女扮男装,绕道渤海到达战地,任吉东军分区管理股副股长。当时股内管理混乱,她带领大伙整顿治理,使面貌迅速改观。
1949年,解放大军南下,何锐任湖北野战医院副院长,期间她常深入前沿阵地检视医疗救护,为改善病员条件做了大量工作。
建国后,何锐调任中央军委直属钓鱼台疗养院副院长。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何锐被授于上校军衔,袁克服授为少将军衔。何锐随爱人调任陕西某陆军医院院长,袁克服任陕西军区政委。
王栋贤收集的袁克服资料
何锐先后两次回宁强家乡看望父老乡亲,待人亲切平易,实现了她长征别家时“革命不成功,誓不回家”的誓言。
因在革命战争中多次负伤,长期积成劳疾,1972年,这位从宁强走出去的女上校病逝于西安,结束了她光辉的一生。
王栋贤,退伍军人,退休党政干部,何锐的亲侄孙(王栋贤的婆婆何文和何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