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就充分肯定了“第二个结合”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引领作用。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强调,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固本求源,新时代中华文化自信源自三个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创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弘扬文化自信的正确方式。中国近代百年的革命斗争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淬炼史,是中国文化找回自信的涅槃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特色。
作为新时代从事党建党务工作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看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站稳政治立场,把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原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化、民族化和实践化。新时代新征程不仅要求我们承继“第一个结合”的实践成就和思想成果,更需要为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注入民族文化的内涵、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第二个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新成果和新范式,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明新形态。所以说,“两个结合”既历史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化过程中的原创性发展,又思想性地呈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基。比如,近代以来,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倡导新文化、反对旧文化。表面上看,这些知识分子是非常激烈地反传统的,表现出和传统文化一刀两断的决绝姿态;但深层次地看,这些知识分子又是非常传统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在骨子里面都有“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正是这种共同信念支撑着他们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对历史、对未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持续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力、历史批判力和文明引领力。
作为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的建行人,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银行70年优良传统,守牢建设银行改革发展的根脉。众所周知,建设银行自1954年成立,始终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坚定完成党中央交办的各项任务。在此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稳健经营、敢为人先等企业文化特性。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精髓要义,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党绝对忠诚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三个能力”(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批示要求,全面践行政治性、人民性,有效提升专业性,把中央企业、国有大行的政治责任和使命体现到日常经营管理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