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长陈德铨,一心跟党闹革命。
陈德铨出生于1913年2月8日出身于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17--1919他就读于本乡镇私孰。1930年2月参加革命,投身革命后,参加了山阳县漫川关镇地方农会组织。
他生前口述:”(5)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对我鄂豫皖根据地,鄂豫陕边区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第四次大规模的围剿。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13个团2万余人,逼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决定由湖北省郧西县进入陕南商洛地区,后经山阳县漫川关镇,翻山越岭突围去了汉中方向的秦岭山谷中。
危急关头,中国工农红军途径山阳县漫川关镇,对红军队伍而言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包括红军粮食物资筹备,都需要与地方老百姓取得联系,红军队伍每到一处,都积极宣传党的主张,红军思想和红军纪律。再一次受革命思想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对早期投身革命进步青年的陈德铨同志来说,更加坚定了他一心跟党闹革命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主动踊跃报名为途径到这里的红军主力队伍当向导。
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同志,立即下达红军作战命令:“各个红军师主力部队,就地抵御国民党军的围剿,红12师冲锋陷阵为开路先锋,在红73师,红10师配合下,打通了鄂陕边区的漫川关生死存亡通道,就意味着漫川关战斗开始了。”
1932年11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浴血奋战,突围漫川关。敌人的围剿更加激烈。红军11师1营占领了漫川关垭口小山堡,居高临下,反击战,白刃战,肉搏战殊死搏斗,交织在一起,极其残酷,枪声,炮声,撕杀声响成一片。
红34团团长,敢死队队长共和国上将许世友同志,带着三营和团部警卫连,机枪连,大刀连战士们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勇往直前,猛烈冲杀,气势如虎,中国工农红军夺取阵地后,撕开了国民党军包围与围剿一条缺口,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冲出重围的胜利通道。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同志回忆说:“漫川关战斗突围,真是很危险啊,多亏了红34团在漫川关北山垭口殊死搏斗,顶住了国民党军,30万人兵力的疯狂围剿和包围,使红军主力部队绝处逢生,冲出重围。共和国上将许世友同志和红军指战员们功不可没,这里还有地方老百姓为红军作向导,革命斗争年代也离不开老区人民的支援和支持。
山阳县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经受革命的信仰和舍生忘死的考验,在革命斗争中建立了铜墙铁壁,同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和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挡。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英烈们不会忘记这一段珍贵红色革命历史,记忆犹新啊。”
身肩游击大队长,西北战区写传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上关县(今旬阳)游击队长陈德铨同志,跟随早期陕西商洛地区丹凤县共产党人巩德芳闹革命,(6)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陕西省委派共产党人王伯栋同志(担任中共商洛地区工委书记)陈德铨同志和巩德芳同志在中共陕西省委派共产党人王伯栋同志的革命教育影响下,思想觉悟很快提高,经王伯栋同志等人介绍,积极投身中共领导的商洛地区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12月6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上关县游击大队,(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直接领导下,1947年7月,接到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原拟西调陕北,加强西北战区作战的第四纵队,第九纵队,第三十八军和第二十二旅,一共8万余人,组织成为“太岳兵团”由共和国大将陈庚同志和政委谢富治同志统一指挥,简称“陈谢兵团”。
上关县(今旬阳)游击队长陈德铨同志,当年在“太岳兵团”共和国大将陈庚同志和政委谢富治同志统一领导下,进入陕南山阳县漫川关同甘苦共患难,并肩战斗,生活长达一年时间。陈德铨同志在老家陕南山阳县漫川关镇,鄂陕边区,长期坚持敌后革命斗争,经过多年党的教育和培养,无论是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他始终坚持在鄂陕边区,从事革命活动任劳任怨,从事革命根据地地下党组织活动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在鄂陕边区开展游击战争和革命武装组织斗争活动,坚信革命信念,坚定党的信仰。
太岳兵团,挺进陕南。迅速解放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集团多年统治,陈谢兵团南下,先后解放了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和陕西省商洛地区山阳县漫川关镇。为建立鄂陕边区根据地,创建中共鄂豫陕第四地委党组织,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共鄂豫陕第四地委”横跨两个省四县包括(湖北省郧西县,陕西省山阳县,旬阳县,白河县)统称“上关县”。
1947年11月13日,上关县在鄂陕边区根据地:山阳县漫川关镇宣告成立。县委书记由第十二旅卫生处政委王直夫同志担任,第十二旅政治部宣传科长宋景先同志担任县长,中共鄂陕边区地下党徐月卿同志担任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中共鄂陕边区地下党解大钧同志担任,上关县北区游击队队长陈德铨同志担任(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作战任务和地方游击战争)。
1947年11月13日,上关县(今旬阳市)人民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为支援和帮助上关县革命武装力量发展不断壮大。党组织决定从第十二旅教导队抽调一部分老战士和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班以上的基层干部作为军事骨干,补充到上关县游击队伍里去,进入原漫川关地方武装队伍中任职,将原来的漫川关地方武装队伍游击队改编为“上关县县大队”陈德铨同志担任大队队长,李培元同志担任教导员。
1948年4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第34团,上关县县大队所部配合兄弟部队,并肩战斗一同解放了旬阳县城。也可以毫不夸张说:上关县县大队队长陈德铨同志也是打响解放旬阳第一枪的人”。(3)他生前叙述解放旬阳情景:“我们上关县县大队当时有30余人,一个排人的兵力,我们熟悉旬阳山城地理地形。”
首先,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第34团主力进攻县城,我们担任火力进攻和侦察任务。”我身先士卒,带着一个班,作为突击队,带着两挺重机枪,占领旬阳城东最高点,城郊区灵岩寺山头。其余人员配合主力部队,准备好船舶,冲锋陷阵,抢占有利地形,强行渡过洵河,兵力部署好后,我迅速下山,带领突击队成员,火力掩护,登船强渡,我命令向敌人开火,一声令下,指战员蜂拥而上,---”。
激烈战斗中,机枪声,迫击炮声,喊杀声,如雷贯耳,排山倒海之势,成功逆袭,一小时之久的激烈战斗,直到战斗到最后,只听见由远及近的,星星点点的,断断续续的,清脆的枪声,还有我指挥时,习惯随身带的两把手枪,歪把子双枪,左右开弓,点射百步穿杨,弹无虚发--直到战斗胜利结束,火药味伴随着胜利喜悦和微笑,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兴高采烈地县长宋景先同志,站在旬阳解放路口高声欢呼,向旬阳老区人民宣布:”旬阳解放了,人民胜利了!”
旬阳解放后,上关县公安局改编为“江北支队”。由过去两个排兵力60余人,发展到后来,拥有3个战斗分队,一个侦查排,一共150余人的地方人民政府武装力量。江北支队队长仍然由骁勇善战的,足智多谋的由上关县县大队队长陈德铨同志担任,一如既往地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作战,消灭陕南偏远山区剿土匪任务。
江北支队英雄地方武装游击部队,屡建战功,在鄂陕边区交界地区,湖北省郧西县,陕西省旬阳境内,进行大大小小战斗十余次,打死国民党军和地方民团伪军230余人,俘虏百余人,缴枪120余支和一些弹药物资,不计其数。
江北支队在队长陈德铨同志领导下,战功卓著,曾多次经受到省军区,市县区人民武装部和政府党组织的嘉奖和表彰。(4)1949年11月25日,旬阳县全境解放,江北支队再一次编入“旬阳县公安局”地方武装组织,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护旬阳地方社会治安,稳定社会次序,担负起人民安全,保卫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成果,担负起偏远山区剿匪任务的一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人民武装力量。
叱咤风云陈德铨,革命意志更坚强。忍辱负重跟党走,遭受迫害不屈服。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党内路线斗争存在,一大批老干部,革命老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国民时期的土地革命运动中,一时间打入敌人内部,化妆成为敌人,一时间隐姓埋名,深入敌后工作,获取敌人情报,深入虎穴,因为革命工作需要为了保护这些无名英雄又一次回到人民队伍里来从事革命,由于革命工作需要,人员不断变更,后来又无法证明自己清白。
后来被历次革命“四清运动”“三反五反运动”陷害说成“黑五类”“反革命分子”等羞辱。到了八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各个方面走向正规,共产党人勇于纠正错误,实事求是为老干部,老同志,冤假错案,平反昭雪。这样以来,旬阳县成立了中共旬阳党史办,组织健全完善,通过对老干部,老同志走访调查过程中。才得到证实,游击队长陈德铨,一心跟党闹革命。鄂陕边区根据地,西北战区写传奇的真实故事和当年艰苦卓越为革命斗争历程真实写照。
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或者是新中国成立,他都坚定党的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理想。建国初期,评他个人革命功绩和个人资历,应该享受县团职政治待遇。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旬阳县革命委员会少数领导干部意识形态领域,争名夺利的,私心杂念的迫害,遭受到革命不公平待遇,他忍辱负重,不屈不挠,不居功自傲,不摆老资格,委曲求全,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相信党,相信人民会有一天,站在公平公正立场上正确看待他光明磊落一生,任劳任怨,坚持正义一生。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想到的是:“与他一起闹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战友,为人类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同志,要幸运的多。他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英勇牺牲,又为了什么?”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当时被旬阳县革命委员会少数领导干部打击报复下放基层“旬阳县水泥厂”当一名普通工人,直到光荣退休。
退休后的他,关心国家大事,教育儿女们要听党的话,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奉公守法,廉洁奉公,这样才对得起党的教育和培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正气,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紧跟习近平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锚定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决心意志,埋头苦干实干,奋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践行着毛泽东思想:“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伟大构想,英明断论和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气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