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必须革新创新管理制度,创建新的军队政治制度,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军队是一种军事组织、作战集团,构成这一“组织”“集团”的机制、规则概括起来即为“军事制度、军事体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一概念也早有论述。1857年8月,恩格斯在《军队》中曾经论述:“我们不去讲荷马所描述的希腊英雄时代的军事制度,那时还没有人知道骑兵。”[20]马克思对恩格斯写的《军队》一文高度赞赏,并在回信中指出:“亚洲的军事制度,最初出现在波斯人中间,但后来在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等等中间则被改得面目全非了。”[21]1995年出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制分册》做出了更加科学的概念解释:“军事制度,即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维持、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22]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加强制度建军构成了毛泽东的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一方面。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部队受旧军队思想观念影响及士兵主要来源成份复杂等原因,军队政治工作变得十分紧迫,十分重要。毛泽东在创建红军的革命实践中也切实加强了红军制度的革新创新和建设,这是他全面改造红军为无产阶级军队性质的重要的政治实践创新。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红四军前委革新创新的治军建军制度主要包括:军队内党组织创建,在红四军内创建了系统的党组织,特别是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确保了党的绝对领导权;纪律制度创建,对严格约束和规范红四军官兵的形象和作风,树立红军新风尚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主管理制度创建,创建了士兵委员会制度,在全军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实行民主治军建军,创建新型军队,对发挥广大红军官兵的智慧和积极性,相互监督提高,促进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将旧军队改造为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制度措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创建,对红四军党内整顿错误思想,纯洁革命队伍,对认识、批判、纠正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行前委书记为全军最高指挥和领导及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创建,在全军中广泛实行民主原则与集中原则相结合的制度,既利于发挥广大红军官兵的集体智慧和积极性,又有利于在领导集中集体的指挥进行决策的环节形成科学的决策,充分体现了广大红军官兵的“当家作主”和前委书记的“集中决策之领导”“两个环节、两个动力源”的结合和相互融合发力制度机制;对红军干部教育制度创建,不仅提高了军队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水平,而且培养了红四军中无产阶级军队的骨干力量,并促进了红四军无产阶级军队性质的巩固和政治水平的提高;红军宣传制度创建,向全社会、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了红军和红军的政治性质、政治任务,对对促进广大人群了解和支持红军革命斗争实践,对锻炼和提升红军干部的宣传能力,对教育和提高红军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水平都产生了积极作用。总之,毛泽东在红四军中革新创新制度,坚持以新制度建军治军,对人民军队的制度建设具有不扣磨灭的重大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8页。 [③] 《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8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6页。 [⑤] 《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页。 [⑥] 《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1页。 [⑦] 《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5页。 [⑧] 《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7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页。 [⑩]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5页。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2页。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 [1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5页。 [15]《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7页。 [1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页。 [1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4页。 [18]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1页。 [19]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页。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3-184页。 [22] 《中外军事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发行2003年版,第5页。 作者:牛保良,男,教授、博士,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研究专业:党史党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源:昆仑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