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经过6年准备,于1937年7月7 日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8 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迅猛发展以及日本的公开诱降,国民党政府由抗战初期的联共抗日,转而采取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反动政策,对共产党实行政治压迫和军事进攻。在安徽的国民党桂系集团,因统治力量逐步加强,亦开始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导致安徽抗战形势迅速逆转。金寨人民在中共各级组织的领导下,遵照党中央确定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总方针,开始了艰苦的抗日反顽斗争。
1943年元旦,进攻立煌的日寇逼近金家寨时,国民党第七军一七一师五一三团三营奉命从独山赶赴立煌,在金家寨的东大门——查儿岭一带布控。团长萧湘汤率2个连驻查儿岭头黄毛尖,其第八连驻查儿岭前沿柳树沟,一边疏散群众,一边紧张地构筑工事,准备迎击进犯日军。
2日上午10时,日寇前锋由茅坪到达查儿岭脚下的乌鸡河口。距金家寨仅10公里之遥的查儿岭、石路岭、长冲岭一带,山势陡峭森林密布,是天然屏障。但此处防御部队仅有第七军513团第三营和皖省干部训练团100多人。当时国难当头,国民党虽然反动,但坚决抗战的壮士也不乏其人。在查儿岭、石路岭、长冲岭防御阻击的两支部队,兵力虽少,却未负抗战使命。
这天,当敌人进至查儿岭前沿时,即遭到三营八连的猛烈射击,毙伤日军10余名。日军看着耸入云霄遮天蔽日的查儿岭,不敢冒然前进,使用远射程炮向山上进行火力侦察。当日寇侦察到八连阵地时,便集中10多门大炮猛袭,掩护步兵冲锋。八连火力虽然被压住,但由于地势有利,战近半日,日军10多次冲锋,均被击退。八连虽然伤亡严重,但阵地没有失守,扼住了敌人进攻的咽喉。下午2时,敌人正面进攻不行,便分两路攀援陡石峭壁,向八连迂回包抄。由于八连仅百人之众,又伤亡20多人,弹药消费大半,有的战士向连长周明提出是否撤退?周明坚决地说:“这正是我们抗战到底为国捐躯的时候,不能撤!只要我们机枪不哑,就绝不允许敌人从这里通过!”并号召大家说:“我们守一刻,就是为国报效一刻,坚决与阵地共存亡!”战士看着连长如此坚决,也都鼓起勇气,誓死抗击敌人。此时,周连长已多次打电话向21集团军总部要求增援,均得不到回音。他哪里知道,那些畏日军如虎的官僚政客,为了身家性命和金银细软,早已放弃了省政府和集团军总部,逃出金家寨,向深山老林奔命去了。周连长无法,只得孤军奋战至傍晚,周连长及其百多兵士,大部分壮烈牺牲。
干训团100多人,当时主要守护通往21集团军总部的石路岭,但由于他们都是部队抽调训练的,只有短枪,没有长武器,因而只能与敌人近战。当日寇冲上石路岭时,干训团全体学员,一齐跃出掩体,100多支短枪,一阵横扫。鬼子猝不及防,被击毙和击倒滚下岭去的数十人。由于日军摸不清干训团底细,未敢盲目冲锋,便又是一阵猛烈的炮火侦察。他们看到岭头无火力还击,又分三个梯队往上冲。仅有短武器的干训团,虽拼死抗击,终难遏制敌人进攻,战至黄昏,伤亡30多人,不得已撤出阵地。学员蒋德先负伤后,不能走动,待敌人来俘时,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战后,513团将八连连长及阵亡战士掩埋于古碑冲薛家山,并为连长周明单立一墓,刻碑志述。碑文云:“周君名明,字魁铭,湘衡人,幼怀壮志,从戎报国,每战勇敢,积功攫升连长……尝不能以获马革裹尸为撼,今如愿以偿矣,精神永存,功绩共仰……国人之楷模……”
英勇的八连和战干团学员,在查儿岭、长冲岭阻击战中共击毙日寇200多人,迟滞了日寇对金家寨的进攻,为安徽省政府机关、驻军群众团体、居民的疏散撤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大别山区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的英雄事迹。
查儿岭阻击战,国民党军1个连壮烈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