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我出生于1962年,18岁应征入伍,1984年7月入党,军旅生涯14年,两次荣立三等功,被集团军树为军地两用人才和精神文明建设标兵;1993年底转业到筹建中的中牟电视台,转业30年,秉持在军旅养成的精锐作风深耕七彩荧屏事业,用声用情传播中牟好声音,用心用力讲好文明中牟故事;2008年10月,工作之余为志愿军老战士圆梦建家,热心红色文化传播15年,2019年被评为中牟县首届最美退役军人。2021年6月,中牟县成立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我作为主要成员在成立仪式上做了首场宣讲,6月底,又作为全县唯一的基层党员代表应邀参加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会并做了主题宣讲。之后又应邀多次到机关单位和大中小学校宣讲,2023年初参加了河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举办了的“学报告 见行动 争出彩”主题征文活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一名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我全程收听收看了大会实况,深刻学习领会大会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上个世纪50年代我党化危为机的这段“红色”历史,也是我军最为辉煌的震惊世界的战争历史——抗美援朝战争创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下面我想结合近两年我们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就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有关论述,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看精神的力量和时代价值与大家做个分享,总的题纲是: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落实报告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精神之魂。
创办中国之首
事情要追溯到15年前,为了帮助爱人的父亲寻找曾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起用高射机枪共同击落了敌机的战友,我们卖掉经营中的超市,为参加过战争的老战士搭建一个沟通联络的交流平台。经历战争年代的勇士们到现在都已到了耄耋之年,更有相当一部分老功臣老战士成了鳏寡老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战争时期遗留下的躯体和精神创伤,又有一般老年人体弱多病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要给他们提供合理的照顾和应有的待遇,让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功臣、老战士有一个交流安身场所,在有生之年让他们少一份遗憾、多一份荣耀,少一份孤独、多一份幸福。
跋涉万水千山为众多老战士梦圆
老战士之家成立15年来,我们走访各地,在我们的努力下为蔡政楠、贾福林等100多名老战士找到了战场上生死与共的战友,他们相拥一起老泪纵横,有的老战士竟像个孩子似得嚎啕大哭。经历了一幕又一幕催人泪下的动人场景,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与此同时,15年来,我们免费已接待全国各地老战士及烈士遗属4500多人次,救助、慰问贫困和生病卧床在家或住院老战士1000多人次。
踏遍朝鲜三千里江山,追寻英雄足迹祭奠烈士英灵
老战士之家成立后,我们深知自己承载着全国志愿军老战士的重托与期盼,所以,在建家之初就有一个梦想:帮老战士重走抗美援朝之路。经过多方努力,2010年4月11日我们带领30名抗美援朝老战士及亲属和烈士子女,组成抗美援朝60年后中国第一批赴朝扫墓访问团,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毛岸英和19万牺牲在异国他乡的烈士扫墓,实现了重走抗美援朝路的梦想,中国《瞭望》周刊以“寻找抗美援朝”为题对老战士之家赴朝扫墓活动做了跟踪报道;发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桥园》杂志封面以“60年后,志愿军再跨鸭绿江”为题做了报道;《沈阳日报》则以“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整版报道老战士之家组团赴朝扫墓的热烈场景;丹东鸭绿江断桥以“图说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为题悬挂数张郑州老战士之家赴朝扫墓访问团跨过鸭绿江大幅彩色图片。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连续组织了11次赴朝扫墓访问团活动,帮助高希梅、王永生的等90多名烈士后代找到烈士安葬地。
潜心研究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凝视时间的坐标,“七一”到“八一”有多远?不仅仅是一个月——从建党到建军,我们经历了6年的腥风血雨。回首历史的波澜,“八一”到“十一”有多远?不仅仅是两个月——从建军到新中国成立,我们经历了22年的浴血奋战。而从1949年10月到1950年6月,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朝鲜战争爆发,我们开展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9日,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长津湖,鏖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他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以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长津湖》《跨过鸭绿江》等影视剧的热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那场战争的残酷,但听幸存的老战士们讲,真正的战斗比这要残酷的多。毛泽东的长子,中国第一个志愿军毛岸英烈士入朝一个月为了保护文件壮烈牺牲。黄继光的舍身一扑,使敌人胆战心惊。邱少云的殊死静卧,融战士的伟大于无声。杨根思抱起炸药包怒向敌群,用“三个不相信”的誓言,把一往无前诠释得淋漓尽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19万7千多烈士悲壮地牺牲在朝鲜……河南人民为抗美援朝做出了突出贡献,10余万参战一万多牺牲在朝鲜战场,中牟县当年有800多人参战,在将要停战的半个月前牺牲近200人。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
“要想让活着的人为祖国牺牲,就要让为祖国牺牲的人永远活着。”我们要继承烈士的遗志,传承他们的精神,作为对抗美援朝精神做了十几年研究的一个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我也探究过这样一些问题——什么叫战火烧到了家门口?什么叫唇亡齿寒?为什么要抗美援朝?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为什么在朝鲜战场上能够涌现出那样的志愿军将领?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志愿军战士在阵地上战至最后一人而无所畏惧?通过十几年的深入研究、走访和传播,我终于把这一系列问号拉直。
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话中高度概括的“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坐标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我们应该能够掂量得出这些宝贵遗产的份量。珍视这笔遗产,光大这笔遗产,是我们不可推卸必须担当的神圣义务。
用好红色资源,身体力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郑州老战士之家成立之初,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也有80岁了,为了发挥这些老战士余热,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2009年6月我们组建了老战士之家爱国主义宣讲团、老战士合唱团,2010年成立党支部,成立赴朝扫墓访问团,成立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队,2020年建成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开展了500多场爱国主义教育,多次应邀参加国家和省市大型庆典活动。同时陆续开展了“重走抗美援朝之路”、“相聚在军旗升起的地方”、“走进杨根思部队”、“走进毛岸英学校”、“走进雷锋小学”、“走进黄继光中学”,开展“西柏坡--北京行——进京赶考找初心”和“井冈山--南昌行——从革命圣地到英雄城市”活动,2018年8月,我带领郑州老战士之家宣讲团应邀到许昌杨根思部队传承“三个不相信”精神——“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要让“三个不相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军人。
2020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策划了“五大主题”系列活动,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策划实施了“五个一百”工程;2022年喜迎二十大庆祝建军95周年,策划实施“六大主题”系列活动;2023年庆祝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我们正在实施“七大主题”系列活动。目的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弘扬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展现时代价值。
2021年我们的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被中部战区列为第十个党史学习教育打卡地。河南工业大学等数十家单位和院校将博物馆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已经陆续接待了330多个参观团体,人数达2万多人次。与此同时,应邀带领老战士之家宣讲团(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队)先后到河南省直工委等各单位宣讲80多场次,直接受教育人数超过2万人次。2020年12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出彩新人说”特别奖。2021年6月被河南省委省直工委授予“两优一先”活动特别贡献奖。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精神之魂
说到传承红色基因,我作为一个志愿者也有过困惑,在为一个学校学生宣讲的时候,我引领着学生走进70年前那场血与火硝烟,同学们被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特别是我们多次历险到山区采集幸存志愿军老战士红色手印,留下珍贵历史的情景,让同学们紧张的捂住了嘴巴,我感觉到自己宣讲的目的达到了。走出教室后,一个老师悄悄的与我交流,“你讲的真精彩,我和同学们都被感动到了,可是,高考会考这些吗?”我坦然地说这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红色文化,虽然可能不是考点,即使有一个考题也占不了几分甚至零点几分,但他却是人生成长的底色。
我觉得新时代的家国情怀需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需要实现家与国的“良性互动”,让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从2010年开始,就策划陆续联合20多所大学开展了一项抢救性工程——“追寻红色记忆——寻找最可爱的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500多名大学生参与其中,走遍全国各地,深入乡村社区遍访最可爱的人,整理口述战争历史数百万字,口述视音频数万分钟,为留住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积累了丰富的史料,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科书。我们已经编辑《红色追寻》《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血与火的洗礼》《战火中成长》《感恩祖国》等口述历史。
疫情期间,我们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持续开展了抢救性工程——“追寻红色记忆——寻找最可爱的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通过腾讯视频会议方式与河南工业大学在福建漳州休假大学生连线,与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老师连线、与丹东辽宁地质工程学院团委连线,与全省15个地市县、30多所学校、2万名师生家长连线开展线上红色文化直播,评论区留言好评如潮,点赞量超过12万,打造了线上红色文化传播新境界。2022年9月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童心永向党——争当小小红色宣讲员”“我为传承红色基因代言”对参加选拔的30部作品进行了线上展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我们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录制推出了“讲述英雄故事——小小宣讲员培养选拔”和“小小宣讲员宣讲二十大”等主题分享活动,十多所学校5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从小根植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2023年新兵入伍在郑州高铁启程,我们头一天深夜接到中部战区驻郑州军代处邀请,为新兵送行,第二天一大早到候车大厅,为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新兵开展革命历史宣讲,鼓励新兵要有血性,有信仰,有激情。在部队大熔炉里好好锻造自己,百炼成钢,成为新时代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钢铁战士,铸就钢铁长城当天就送站上车十多批官兵,接受宣讲达3000人次。
武汉大学研究生尼孝华从网上看到郑州老战士之家口述历史博物馆,为了支持她的学习和研究,决定破例开一次个人参观展览。回到武汉以后,专门给我发来了感谢信:“参观期间感受到了老战士之家对每一个想要学习革命历史,致敬英烈的尊敬和真诚,感受到了浓烈的爱国情怀。” 为了配合研学活动,我们策划设计了开展穿一次志愿军军装、唱一次志愿军战歌、讲一个志愿军故事、吃一把炒面一把雪和冻土豆、体验一次长津湖和上甘岭战役的艰苦卓绝,走一次抗美援朝之路、敬献一次鲜花、行一个少先队礼的“八个一”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让红色文化更接“地气”。
我们的传承红色基因“五个一百工程”被市级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表彰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项目。“追寻红色记忆——寻访最可爱的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讲述英雄故事——小小红色宣讲员”培养选拔活动被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微视频《向英雄致敬 扬中国精神》荣获全军国防征集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