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童趣乡愁画作是一朵亮丽的文化奇葩——赵久峰新创的系列童趣画作,勾起我美美的回忆(组图)
2023-02-06 12:46:01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近几年,一向沉稳内向、低调谦和的书画家赵久峰一下子“火”了起来,成为大家敬羡的有担当有作为、有家国情怀的高产的“著名书画家”。原因是,他连续做了几项“大工程”、大手笔,令人肃然起敬刮目相看。我曾经在中红网、中国服务文化网、戏剧传媒和新闻聚焦杂志上刊发了《用画笔再现党史人物 为庆祝建党百年助力增辉——为红色人物画家赵久峰创作的系列党史人物点赞》《久久为功玉汝成 佳作连连砥砺行——为画家赵久峰创作的系列党史人物和百幅寿星图点赞》《书画专长使劫后余生的父亲由“受气包”变成了“香饽饽”》等文章,点赞感谢赵久峰的勇于攀登、久久为功、功成(一个个工程即将或已经竣工)名就,引起强烈反响。没想到年近七旬的他胜利完成几个大工程后,又马不停蹄、再度自我加压、挑战自我、连续作战,实施了新的战役,一口气创作了数十余副童趣民俗画作(计划百福童趣系列),每天一幅佳作与大家在微信群里共享,令人喜不自禁爱不释眼,非遗专家孙云霞还专门精心制作了赵久峰系列童趣画作的视频,令人美不胜收。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日增加的娱乐活动在充实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浮躁空虚和虚荣。谁还记得“撞拐”“弹球”“撞窑”(几个小伙伴向2、30米处的小坑处扔精致的小铁板,谁的铁板距离窑心近、或是进了“窑洞”,就是冠军,根据距离窑洞的远近排出名次)、捕知了、推铁环、摔元宝、踢毽子、跳绳、烧红薯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且基本上不用投资人文合一的儿童游戏,谁还记得藤木架下荡过的秋千,谁还想着当年两小无猜的玩伴,谁还记得第一次在日记下记载的梦想?童年的记忆,正慢慢离我们而去。农民出身的我们,在喧闹的都市里呆腻了,总想到老家农村寻找“过去”,但早已物是人非人去屋空,虽然生活条件正在向城市靠拢,但鲜活灵动的童年生活早已“悄然遁去”,使我们怅然若失。

    赵久峰创作的童趣系列画作,勾起了我们美美的回忆,当年纯真贪玩快乐率直的童年游戏一幕幕闪现在我的面前。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很低、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碰上个风调雨顺的年景,日子就宽裕一些,碰上个大旱、涝灾、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就会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产量低、温饱没有根本解决,相当一部分农民不得不吃有限的“商品粮”(其实是返销粮,本来应该贡献粮食的农民,却要向国家买粮食吃),几乎每年都有段时间要“瓜菜代”(用野菜、地瓜秧、树叶、甚至玉米心等掺和上少量的粮食)以解决缺粮之苦。文化生活更是贫乏,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机,就是收音机也很奢侈,但那时的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却很充实很快乐,经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变着法的玩各种游戏。

    这些游戏看似简单朴素,但却蕴含着农民智慧和传统文化,对激发智力、锻炼技巧、凝聚友谊大有好处,而且不像现在的购买的大量玩具已经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我问赵久峰,您怎么又想起转行创作系列童趣画了,他告诉我:

    “去年,《书画专长使劫后余生的父亲由“受气包”变成了“香饽饽”》一文发表后,勾起了一位远房叔叔的回忆,他知道我能画,便把他他整理的三十多种老儿童游戏发给了我,激发起我创作系列童趣画做的兴致。没想到一发不可收,五六十年代儿童的玩法、习惯、生活方式很多、有很多乐趣,我就琢磨着把他们历史的再现,借以丰富我们这些六十岁以上的人们乃至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计划第一期,先创作一百福”。

    赵久峰开始关注研究打捞燕赵太行的民风民俗、民间歌谣、童玩、童趣题材,在艺术上正在形成“童年的史诗”创作主题。该主题以历史纪实的方式,系统叙述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怎么玩”的欢乐场景,让无忧无虑的孩子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人们面前。每幅画就是一个故事、一种民俗、一种文化,他曾经伴随和催发着我们快乐成长。

    上面几幅画使我们儿时最耳熟能详的游戏。踢毽子是男女均可参加,而女孩最擅长最出彩的游戏。挑木棍、(打三角)摔元宝、撞窑、捉迷藏、弹玻璃球则是对抗性的游戏,常常入迷到废寝忘食,非得家长喊几次,才恋恋不舍的“撤离战场”,并相约“饭后再战”。

    难度较大的是贴墙,也叫倒立,他需要胆量柔性和经常性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运用自如,既保持平衡又能不头晕。练到一定阶段,有了臂力和相应的柔软度平衡度,就可以练习折腰、翻跟头、倒立行走。因此,贴墙也是武术的基本功。河北梆子传承人、曾经受到毛主席接见的著名河北梆子艺术家田春鸟年逾八旬时还能坚持倒立几分钟,令人惊叹不已。火镜,也是放大镜,把阳光照射的广聚合成一点,能把火柴和纸点燃。

    “过年”是孩子们最开心最期盼的的事情,因为,过年时,要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放鞭炮、串亲戚,还能得到不少“压岁钱”,不过,多数压岁钱都要“充公”,交给妈妈保管。因此,有的小孩期盼的是亲友把压岁钱改成买玩具。

    这幅画有意思,那个时候家里大都养着猪、母鸡、小兔,有条件的还可以养牛和羊。这些动物对孩子没有戒心,愿意和孩子们亲密相处,孩子则把动物当做宠物和最亲密的伙伴。小时候我们家里养的肥猪、母鸡、兔子,都和我有感情很亲近,只有我毫不费力把她们抓住并一起玩耍。我曾经养了几十只兔子,星期天拿到市场上卖了几只,当场就用买兔子的钱买了一双胶底鞋,在学校里着实显摆了一番,令小伙伴们羡慕不已,因为那是我的劳动成果。家里来了客人,宰杀兔子和母鸡就是最好的待客硬菜,因为买不起猪肉。这两年我也曾养了不少兔子,一只也舍不得宰杀,全都送人了。我养的母鸡,总跟着我跑,赶都赶不走,除了太冷的腊月,几乎每天都下蛋干活,送给亲友分享好,都连声点赞“味道纯正营养丰富的好鸡蛋”。有的母鸡不下蛋了,我也不忍心“杀生”,只能送给亲友处理。他们已经成为我最好的朋友,有了深厚的感情。

    抗拐,也叫碰拐、撞拐。这种游戏可以说是中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是民间最质朴的一种运动体验。它位列“中国儿童十大经典游戏”之首。所以,每年的冬天,只要走进我们村里,每到一处都能看到青少年撞拐的热闹场面。那时,撞拐更成了村子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撞拐是锻炼平衡耐力和智慧勇气的一种游戏,也是农村男孩子们常玩的一种体育活动。通常是两人对撞,也可以多人混撞,或分组进行。撞拐游戏简单、实用,不受人员及场地的限制,在街道上,胡同口、操场上,在自家院子里,两个人,或三四个人,拟或几十人都可以开展活动。游戏者把一条腿的脚腕抬到另一条腿的大腿位置,用手搬住抬起的腿,呈“金鸡独立”状,而后双方单腿在地上蹦着,用膝盖相互撞击,谁先被撞双腿着地,或被撞倒,谁就算输。据说,长期参与撞拐运动,不仅能有效锻炼身体平衡力、运动心率、肺活量等各项身体素质,还能增强人的体质,锻炼身体的灵敏性,更能锻炼人的毅力,是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项活动。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经济十分落后,物质极度匮乏,生活水平很低。我们村子里,更是贫穷落后,生活清苦。由于村里没有生活用电,文化生活更是枯燥无味,每每到了晚上,人们只好根据自己的喜好开展一些活动。特别是到了冬天,撞拐,就成了青少年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因为冬天,天气寒冷,人们都穿上了棉衣棉裤,游戏者不容易把膝盖撞伤。那时,撞拐几乎是男孩子们的专利,而且有时还要分组对抗。当时我身体比较单薄,看似瘦小枯干弱不禁风,但抗打击能力很强,而且很有韧劲,能连续抗击几个同伴的强烈撞击。当时人高马大的陈幼爽(他是东边胡同口的冠军)听说后,赶来向我挑战,他动作十分夸张,气势汹汹的从十几米处向我冲刺而来,右腿脚抬得很高、达到了我的胸部,如果以上时下的砸向我,我的胸部肯定会受伤,我很巧妙的一个侧身,把它强大的冲力化解,再经过几个回合,他的冲劲越来越小,而我却不慌不忙的从下往上撞击他的大腿根,十几个回合他大败而归,后来又较量多次,我都能反败为胜。

    大树,老屋,原野,每一笔彩墨都流露着自然与豪放,对小童们的刻画之精妙可谓神奇,那些天真的娃娃惟妙惟肖,每一根线丝丝缕缕都写满了严谨与谐趣。童趣天真,最值得细品。虽然画的是儿童的天真烂漫,实际上触动更多的是成年人的心灵。赵久峰系列画作独辟蹊径,以童真童趣为切入点,将久违的乡村儿童生活画面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寥寥数笔点石画木,真实又久远的景象边碰到了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一股浓浓的故土情怀油然而生,家乡记忆也愈发清晰起来。有人说:“许多人思念的所谓故乡,也许不是故乡本身,而是自己小时候,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里的那个故乡,是还没有老去的父母,是家乡的哪棵树,家乡的哪个邻居,家乡的猫狗,家乡自己跑过的某条路,跌过跤的公园。所谓我们想回去的故乡,更多的是还保留着少年时光影踪的故乡。”刘新先生的这组书画作品宛若一杯清茶,很淡很淡,但是,当你细心品读,就会发现其越品越香,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宛若打开了时光机,童年中熟悉的一幕幕鲜活的场景就这样生动地展现在你面前了。

    正如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人任凭走多远,也走不出故乡的呼唤,这一幅幅画作宛如一声轻轻的呼唤,唤醒了昔日温馨的回忆,唤醒了懵懵懂懂的童年,唤醒了心底深切的爱恋。让我们在诗情画意中思念故乡、记住乡愁,感受家乡情、寻根梦。现在,也期待您将它打开,通过情与景的描摹、通过人与事的刻画,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的同时,也让我们为家乡、为美丽乡村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画人物画很难、画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花样百态的童趣画作更难;创作百余幅同一个题材的人物画作,更是难上加难。但赵久峰勤奋耕耘、笔耕不辍、坚忍不拔、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不断攀登创作道路上的高峰,从而也不断地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无限风光。赵久峰是一位胸怀锦绣、有思想、有担当、有创新的、敢于挑战自我并不断攀登高峰的人物画家。他创作的每幅画作都是那样的活灵活现、活泼可爱、栩栩如生且质朴自然、人文和谐,生活气息相当浓厚,格外招人喜欢。他创作的每幅画就是一本书、一堂课、一个故事、一种文化、一种使命担当。他既是百姓喜欢的草根画家,又是文化自觉、使命担当的人民艺术家。

    感谢赵久峰先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悉心创作了活灵活现返璞归真的童趣画作,勾起了我们美美的回忆,填补了乡愁文化童趣快乐文化空白,为助力乡村振兴、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丰富提升人们的美好生活的品质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赋诗点赞人物画家赵久峰:

    “赵君画作有真功,久久为功玉汝成、峰巅之处展望远,佳作连连砥砺行”

    “赵君戏墨有深功,久练长学画乃成;峰处驻足思望远,雄心再振奋前行”

(赵久峰的党史人物佳作,破格(因为他不是军人)收录在专门有军旅书画家创作的《红心向党--——庆祝中共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书画展辑》,“鹤立鸡群”的摆放在军旅作品展览大厅,成为格外耀眼的文化风景。左起:赵久峰、陈步峰)

(赵久峰在八一联欢会上为陈步峰画像)

    附:著名人物画家赵久峰

    1956年11月出生的赵久峰,自幼喜好书画,更擅长画人物。参加工作后在石家庄电力机务段工会负责宣传工作,书画作品多次在铁路系统内外举办的书画展中入选、获奖。热爱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其义卖绘画善款捐给平山龙和友好使者公益学校(孤儿艺校)。2019年9月参加河北省第15届大型书画展,作品《钓鱼》入展;2019年7月参加河北省国防科工委举办“迎党生日,庆国华诞”书画展,作品《钟馗》入展;2019年12月参加全国第三届书画春晚,作品《陕北老汉》获优秀奖并被主办方收藏;2019年12月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全国书画精品展,作品《延安老人》被主办方收藏。多幅抗疫作品被河北博物院等单位收藏。为即将出版的《本草精华故事集》一书配插图38幅。多福作品被外国友人友人收藏。先后为《道德经》配图百余幅,继而创作百余幅党史人物和百余幅寿星图,向庆祝建党百年、庆祝石家庄解放75周年和喜迎党的20大献了厚礼。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满江红 刘光典烈士牺牲64周年
·下一篇:无
·特稿:满江红 刘光典烈士牺牲64周年
·特稿:流淌在血脉的红色传承——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代会长陈坚(组图)
·特稿:纪念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烈士奥巴索夫父子——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往事纪念活动发
·红色头条:首都各界代表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首发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满江红
·特稿:红军的陕南王(四):四进陕南,解放陕南全境
·特稿:郑州老战士之家:“讲述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分享活动启动(组图)
·特稿:红色龙溪(七绝组诗)
·特稿:梅州市梅县区老促会在松源镇举行革命旧址挂牌(组图)
·特稿:上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荣获4A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童趣乡愁画作是一朵亮丽的文化奇葩——赵久峰
沉痛悼念滕颖老师!
桃李满天下·致敬文坛泰斗徐怀中将军诗(组图)
德艺双馨书画名家——单永钦(组图)
编著写作经历简述
瞻仰毛主席故居有感
刘玉平:满江红 刘光典烈士牺牲64周年
特稿:满江红 刘光典烈士牺牲64周年
王健根、林雍:流淌在血脉的红色传承——江西省新四
特稿:流淌在血脉的红色传承——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