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老红军的后代,信仰镌刻在父辈生命中的烙印,也深深根植在了他的心中,戍边从军、执掌法槌……从厅级领导岗位退休后,他高举起了传承红色文化大旗,投入党史军史研究宣传的公益事业中,着力打造出在全国社科界享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谱写了一曲退休不退志,奉献无止境的华彩乐章。
他,就是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党总支副书记、代理会长陈坚。
在这10年间,陈坚下大力把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打造成了“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先进集体——多项重点工作进入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先进行列,荣膺了“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全国抢救新四军史料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社科联品牌学会”等。陈坚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学会工作者”“全国抢救新四军史料工作先进个人”和江西省第四届“最美老干部”提名奖等殊荣。
谈及这些,知情人都说,这是陈坚自我加压、自找‘苦’吃、自觉奉献的真实写照。而他却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唯有加倍工作,才能无愧于初心使命。”
这是一种传承:矢志不移的老兵,与困难斗争,争当“铁军”精神“接力员”
陈坚的父母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和新四军战士,生长环境的耳闻目染,红色文化的滋润,使他从一名学生成长为战士、排长、连长、营长、武装部部长、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副院长级)……2012年4月,当陈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时,他没有选择在家颐养天年,婉拒了多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接棒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矢志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研究会的名头听起来响亮,但在陈坚接手时是队伍难带、事情难做、人才缺乏、经费捉襟见肘……纯公益性非营利社团,主要履行开展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宣传、教育职责,为在赣新四军老战士提供服务的重任,让他顿时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把责任扛在肩上!首先,解决办公条件,抓好自身建设。他鼎力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建成后,积极争取南昌市委的支持,将研究会搬进了新建的馆舍,极大地改善了工作学习环境。
为解决经费难题,陈坚带着会里的同志跑省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及时解决了办公、重大活动等专项资金问题。为了见到相关领导,有时他一等就几个小时,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啃块干粮,不见到人不办好事,坚决不撤退……他这股执拗劲感动了许多人,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为了节省经费,他每次出差都驾驶着私家车,自掏腰包办公事是常事。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要定时注射胰岛素和服吃,长时间驾车或开会易发生半身发麻等症状。同志们劝他,身体抱恙,就不要凡事亲力亲为了。可他总是坚定地说:“现在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我们不就是为了学习、传承‘铁军’精神吗?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在他奉献垂范的精神感召下,全体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他制定出台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日制度”“会长办公会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党的二十大召开,他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座谈会,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由于坚持学习深刻领会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科学理论,全体会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初心不改,担当使命。
面对会员大多年老休弱、身体状况欠佳,高职务、高资历老的领导、专家多。陈坚既坚持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又十分注意方式方法,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工作条件。在原则问题上他敢于较真,既重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着作用,又善于做好个别重点人的思想工作,多沟通、多理解、多化解,坚持民主办会,使许多优良工作作风得以形成制度。
这是一种坚持:敢于担当的尖兵,与历史并进,甘做新四军伟业“研究员”
近年来,该会先后承接了第五届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新四军组建75周年纪念活动,新四军铁军精神宣传工作会议,纪念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理论研讨会等全国性重大活动的会务工作,陈坚总是出实招、破重点、解难点、抓落实,确保了活动的正规有序、卓有成效。
规定动作必须完成,自选动作要有创新特色。陈坚始终坚持的这一要求,有效地扩大了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在全国社科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他们除了每年高质量、按时完成省社联、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布置的工作任务外,根据自身实际开展的多年来多项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了各级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
他邀请新四军老战士、省内外党史专家和社科院党史学者开展史研攻关,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先后编撰出版了《江西三年游击战争史》等11部著作和《流动的铁血军魂》《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第六册(新四军部分)等画册。其中他们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编撰出版的《铁军出山》《江西三年游击战争与新四军》,成为了全省社科领域研究的重大成果,被江西省委宣传部誉为江西三年游击战争与新四军研究的集大成者。
为了传承铁军精神,续写红色家谱,他领衔组织挖掘编撰革命故事系统丛书,目前出版了《戎马春秋——老红军王萱春追述军旅生涯》《赣粤边雄鹰——杨尚奎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革命生涯》《杜鹃花开映苍穹---马步英同志革命人生路》等3本系列丛书。
这是一种信念:永不言弃的老兵,与时间赛跑,成为新四军史料“救护员”
江西全省目前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仅剩126人,他们是华中抗日根据地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是活着的历史。
为了与时间赛跑,尽快抢救挖掘蕴藏在他们身上的珍贵历史资料,陈坚组织策划了《老兵忆当年——新四军老战士访谈录》采访活动。他从地方单位、企业争取到了50余万元支持资金,详细记录下了100多位老战士的革命简历和战斗故事,并编印成册;为了运用新媒体再现这些老战士不为人知的峥嵘岁月,他冒严寒战酷暑带队奔赴赣州、九江、鹰潭、景德镇等地,与新四军老战士展开面对面访谈。目前已完成对112名新四军老战士拍摄采访,制作影视资料片时长58.5小时。
根据组织发展需要,陈坚协助6个设区市和县(区)组建了新四军研究会;他选择了新四军在江西的战斗旧址、改编地、集结地等红色场馆,与当地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建立起26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他领衔的一支由12名新四军老战士、先辈后代、军史党史专家、英雄模范等组成的党史宣讲团常年活跃在这些教育基地,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化宣传的穿透力和社会影响力。
充分发挥自办的《铁军纵横》宣传阵地作用,30年坚持每季一刊,已成了江西省优秀期刊。《铁军》《大江南北》杂志在全省发行量逐年增加,被评为全国“学刊用刊优秀单位”。接着,他们又创办开设了网站、微信公众号,把红色文化宣传的触角延伸得更广阔、更深远。
为给健在新四军老战士做好服务工作,陈坚定期深入老战士、老同志、老干部家中,征询工作意见和建议,热心解决实际问题。组织老战士参加重大纪念活动,主持召开老战士诞辰生日会。对因病住院的老同志,他率队看望;对因病去世的老同志,他登门慰问其亲属,并要求在研究会在网络、杂志刊发消息,宣传他们的生平事迹……深深打动了老战士们。95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胡琏让儿子的搀扶着找到陈坚,他要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万元捐献给研究会作工作经费,并深情地说:“研究会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啊!你们的岗位奉献,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红色传承。我要为你们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