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上的沉默,被陈赓大将的发言打破了。他站起来明确表示,搞导弹需要集中全国的有关技术力量,才有可能进行下去。为此,哈军工将抽出6名教授支援航委。陈赓的表态,使聂荣臻非常满意,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聂荣臻传》)
陈赓是个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原则性强,在处理行政事务上非常干练的人。

◆陈赓随同彭德怀(前排左六)所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原子弹实爆的军事演习后合影。刘伯承(前排左三)、粟裕(前排左六)、陈赓(二排右六)。
陈赓表示了鲜明的支持态度之后,会议室里又出现了一阵沉默。这时,有人诉苦说:“搞尖端武器是重要,可是,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太少。每年只给我们几个大学生。我们恨不得拿他们一个当三个用。老科学家是我们的老母鸡,大学生是新来的母鸡,我还指望他们给我下蛋呢!”话音一落,会场上发出一阵笑声。
聂荣臻听了这话自然有些不高兴,但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
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各个部门都感到科技力量不够,谁也不愿主动把自己的科学家让出来,各单位把专业人才牢牢抓在手里,不敢有须臾放松。对此他是理解的。
陈赓第二次站起来了,他对聂荣臻说:“聂总,选调专业技术干部,我院准备再增加3至4名。”说完他就坐下了。会议室里不再有人笑。各个部委、科学院都表示尽力支持航委的工作,给航委提供用人方便。
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陈赓对于会议的成功功不可没。
1956年至1957年,聂荣臻与陈赓多次商谈,确定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设立原子弹、导弹专业,以后报经军委批准,扩大成系,为“两弹”研究培养人才。
由于陈赓等全力支持,聂荣臻主持的工作成绩明显。1958年9月,为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工作,“建议把原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的工作范围加以扩大,改为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委),在军委、中央科学小组领导下工作”。10月16日,中央批准了军委的报告,国防科委以聂荣臻为主任。由于聂荣臻的力荐,陈赓担任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