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位于大别山中心腹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中心区),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红25军的初始诞生地、红28军的二次重建地,是安徽乃至大别山区抗日民主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指挥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大别山区的重要军事要地。抗日战争时期,立煌县城金家寨是战时安徽省会,也是国民党第21集团军总部所在地,是大别山敌后根据地中心,被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多次残酷“扫荡”。
1938年秋,为了广泛地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在金家寨(现属于安徽省金寨县)成立了一个由安徽省动委会直接领导的少年宣传团。全团40余人,除正副团长之外,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11岁,并有三分之一是女孩子。团长杨罕(后吴道明、袁万华),副团长凌竟亚,均是共产党员。
少年宣传团主要任务:一是学习文化课;二是唱歌、演戏、演讲、张贴标语,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中共安徽省委文化委员会书记朱凡专门为少年宣传团写了团歌歌词,音乐家孟波谱曲,宣传少年宣传团的成长和作战任务。歌词是:
我们是少年宣传团, 我们在大别山这民族革命的最前线。 虽然我们年纪小, 肩上挑的是重担。 不怕苦,不怕难, 一面学习,一而宣传。 天真又勇敢,积极不贪玩, 打先锋,开展宣传战, 动员民众千百万,夺回我大好河山。
少年宣传团成立后,受到安徽省动委会、妇女战地服务团、广西学生军团、抗数剧社等抗日救亡组织的深切关怀,经常派人来一面帮助少宣团学习文化、学习音乐知识和乐器;--面帮助他们排演文艺节目,少宣团很快成立了一个能独立工作的战斗集体。他们有一半时间是自带干粮和服装道具,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他们演出条件非常简单,但却十分认真。他们到农村演出时间大都在晚上,稻场就是他们的舞台,竖两根竹杆,布幕一挂,点上两盏油灯,就能表演。表演的节目,都是抗日的歌曲和小戏剧,有很多是他们自编的。每演出一个节目,就进行一段抗日救亡的演讲。由于小演员们演得认真,讲得激动,观众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经常是这个乡没有演完,那个乡又有人来请。很多老年人抚摸着小演员说:“你们真象当年的小红军啊!”
少宣团随着演技的提高,慢慢地出名了。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有时开大会,也请他们去演出,国民党一些高级官佐和省府幕僚也常来观看。
少宣团还经常深入到抗日前线演出。一次东北军在叶集与日军作战,少宣团到战地慰问演出,在表演《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等反映东北人民遭日军摧残和东北人民抗日呼声的节目时,东北军官兵感动得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回老家去!"“日本鬼子还我东北!”有力地鼓舞了东北军抗日士气。
1939年冬,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也波及到金家寨。中共安徽省委根据上级指示陆续调离了一批党的骨干于,但少年宣传团仍然坚持在金家寨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元旦还演出了由剧作家许晴编剧、名导演黄灿执导的话剧《新年》,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坚持抗放,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等口号,轰动了全城。但当时国民党已磨刀霍霍,不断制造事端,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共产党和进步群众组织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损失的危险。中共鄂豫皖区党委决定少年宣传团和其他进步组织秘密向新四军转移,少宣团于1940年2月撤离了金家寨,转到皖东新四军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