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弥群接受访谈
1972年和家人在东四家里 后排右二为刘弥群
苦难刘伯承
——刘伯承1955年前后的岁月
■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曾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从右眼飞出。德医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当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要称他为“军事家”时,却被他改为“革命军人”
■解放后筹建陆军大学时,有人认为圆明园遗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刘伯承却认为这里是文化遗迹,军队不应占用
■为体现平等,他确定各级职务后均加一“员”——“司令员”、“警卫员”、“公务员”、“炊事员”,沿用至今
“军神”刘伯承,五六岁开始读书习武,除了拳法棍法外,飞石功夫也不错,天生一副武将材料,如果放到《水浒传》,也会是一员猛将。
1916年,24岁的他率军讨袁,英勇负伤,子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从此失去一只眼睛;1923年他率讨贼军,又在血战中右腿负伤,几乎致残。
这样一位将领,戎马一生、金戈铁马。战功累累的刘伯承又如何度过了自己的晚年时光?为此,我们专访刘伯承的女儿刘弥群,她给我们讲述他父亲那一段的艰苦岁月。
缺席元帅授勋仪式
1950年,58岁的刘伯承奉命在两个月内筹备一所军事院校,10月,他乘飞机离开熟悉的山城重庆,前往北京去担任筹建陆军大学的新工作。这一年,对他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对于办军校,他有如筹办大典:激动、欣幸、亢奋,还有满脑子的盘算和设想。
第二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刘伯承担任院长,亲自主持创建了解放军的第一所培养中高级干部的正规学府。女儿刘弥群至今记得,当时父亲已经是一眼失明,一眼弱视,然而,拿着放大镜校阅和审定外国军事译著的刘伯承就这样成了倡导解放军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的教书先生。
1955年,刘伯承被授予十大元帅,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
事过多年,依然有很多人还记得当年这么一则轶事:印尼总统苏加诺访问南京,参观南京军事学院。由于刚授衔,学院决定校级以上军官,身着新发的礼服,佩戴勋章夹道热烈欢迎。不巧当天又下起大雨,有人舍不得刚发的新礼服,于是向刘伯承建议将欢迎仪式改到礼堂里进行。刘伯承回拒:“事关国威军威,哪能随心所欲!”仪式当天,他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礼服, 拒绝雨伞,冒雨欢迎外宾,英姿焕发。
主持人:1955年,海陆空三军授衔,您父亲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为何他最终缺席授衔仪式?
刘弥群:一方面事因为身体原因,当时他在疗养;另外他觉得受军衔也不是什么大事,没有放在心上。他没有把元帅当回事。
父亲一生谦虚谨慎、淡泊名利。解放初,苏联编写《大百科全书》。其中有我父亲的词条,“刘伯承,四川开县人,革命军事家……”我父亲当时看到后,毫不犹豫就把“军事家”三个字钩掉,改成了一个“人”字,他说,我就是一名革命军人。
当年,50周年寿辰时他向大家致谢,“我自己的一生如果说有一点成绩的话,那是党和毛主席领导所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样的人不会搞出什么名堂,一旦死了,如果能够在我的碑文上写的中国的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1958年后,父亲给我们整过风”
按照中国民间说法:“66,不死也要掉块肉。”1958年刘伯承正好6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