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思想的影响与冲击,青少年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使命。思政课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调整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有责任担当,有品德修为,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内容,增强了课堂趣味性,还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意义
1.充实思政课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看革命题材电影、书籍,开展红色系列读书活动、征文活动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热爱祖国、敬仰先烈等社会风气。在特殊的节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了解、学习、宣传本地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传承地方红色文化,培养自信中国人。
红色文化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宣传红色文化,促使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大大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学习和宣传红色文化能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坚定信念,坚定信心!
3.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发展潜力。
追寻红色足迹,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文化润泽心灵,让红色成为一种经济。红色文化蕴含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斗争力;一心为国,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思想指导。 将红色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结合起来,将革命传统教育糅合进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之中,这不仅创新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使得青少年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间接的锤炼品德修为也有利于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潜在的经济因素。
二、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1.丰富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增强趣味性。
讲好红色故事,不能是对故事的简单复述,这就要求我们在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形式创新上持续发力,结合各课程特点借助案例、图片音频、影像、戏剧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多重方式,使红色资源进一步具象化、丰富化、立体化,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增强课堂的代入感和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2.加强红色文化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延续性。
教师是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推动力,教师队伍素质的好坏关系着红色资源教育教学事业的兴衰成败,教师的态度最终决定着教育革新的成败,而对教师进行培训无疑是提高从事红色资源教育教学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加强对红色文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一单一的跨学段的培训方式进行,更难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我唤醒、自我学习。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德育有机融合。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悟大别山精神内涵等各个方面,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开展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德育教育活动。其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开展爱国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然后,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法治观念,完备的人格修养等,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发展和发散和发扬,争做自信中国人。最后,阐释和发扬大别山精神。深刻领悟“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内涵,从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发掘好、运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爱情国情怀、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3.完善红色文化运行机制,保障可行性。
(1)打造红色优质课程。制定出台红色精品优质课评选办法,将红色课程开发纳入教育教学重点课题项目,鼓励支持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教学竞赛,组织优秀教学设计、精品优质课程评选评比,加大优秀成果表彰奖励推介力度,以赛促优、以研提质,不断丰富红色教育内容内涵。在全县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名师优课”、示范授课、巡回评课,引导中小学校提升红色教育教学水平。
(2)全面实施“红苗工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真正落实革命传统教育从娃娃抓起,从教育上着手,于灌输上发力,在情感上培育,通过建立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内容与举措,实现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有内容载体、有优秀队伍、有丰富活动、有资金保障、有长效机制,使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先锋力量作出金寨贡献。
(3)举办红色主题活动。以“传承金寨红 争当好少年”为主题,齐读红色书籍、共讲红色故事、合唱红色歌曲、举办红色演讲、争当红色讲解员等系列活动,通过文学类、文艺类活动、竞赛类等形式,推动党的历史、革命史在青少年广泛深入传播。结合国家法定节日和重要节点,组织广大青少年分月开展“唱红歌 迎新年”“倡节俭 过佳节”“学雷锋 做榜样”“祭先烈 赓血脉”“爱国家 树理想”、“过红节 我快乐”“心向党 当先锋”“走红路 悟初心”“第一课 扬精神”“铭历史 兴伟业”“新时代 颂党恩”“勿忘耻 惜和平”系列活动,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突出红色主题内容,举办校园红色文化节,将红色元素融入中小学生写作、阅读、体育、绘画等学科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县域红色研学示范基地,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小小红色讲解员,就近到红色场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4)建好红色教育阵地。加强校内红色文化阵地建设,探索建立红色文化示范校园评选标准,建设红色区域(长廊、园地),表彰命名一批红色文化示范校园。加强校外红色文化阵地建设,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做到有活动阵地、有红色展示、有志愿队伍、有红色书籍、有红色标识、有红色活动,建设乡村(社区)红色文化室,推动红色文化进乡村。加强红色实践基地(营地)建设,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旅实践基地(营地)、革命博物馆、英雄烈士陵园等,建设和命名一批红色实践教学营地(基地)。加大红色文化内涵提升,做好红色场馆内容研究和内涵挖掘,根据青少年特点需求,结合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提升展陈手段、讲解水平和接待能力;加大青少年优秀红色文化产品、作品和先进典型宣传推介等活动。
(5)推出红色传承典型。在少先队员中深入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好队员”“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每年表彰命名一批“红色好少年”“红色好青年”“红色好集体”。在红色家庭中深入开展“我有好家风”传承评选活动,每年表彰命名一批“最美红色家庭”。在中小学校中深入开展红色典型选树活动,每年表彰命名一批“红色好姐姐”“红色好哥哥”“红色模范教师”“红色领航员”,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营造浓厚氛围。
4.编写地方红色教材,增强关联性。
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记忆,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知史爱党,初心如磐。将当地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教材,扎实向“起好步、开好局、有成效”的目标迈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编写地方红色教材。地方红色教材的编写符合客观规律,教材内容及课程安排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过渡、逐步加深,充分考虑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学习的规律。教材编写要体现时代性、人文性、政治性。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思想性,既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能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材内容的选择还要具有时代性,使学生知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件,找到地方红色文化和国内外重大新闻时间的契合点。学会运用传统文化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知道我们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