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红色摄影师、毛泽东主席随身专职摄影记者钱嗣杰,2022年12月30日早晨6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钱嗣杰(1928.1-2022.12),山东平阴人,著名新闻摄影家。1928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1946年入伍。
历任东北画报社、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军事摄影记者,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新闻处摄影组组长,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中央记者组记者,新华社驻开罗、阿尔及利亚、刚果分社摄影记者,毛泽东主席随身专职摄影记者,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中央记者组记者,新华社驻联合国摄影记者,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中央新闻组组长兼中央外事摄影协作小组副组长,新华社驻东京分社摄影记者,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记者室高级记者,新华社离退休老干部局党委副书记等职。
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荣誉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突出贡献摄影家。

新华社记者钱嗣杰在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采访。

1966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钱老的一生
1946年,赴朝工作
18岁参加了解放军,先后任东北画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摄影记者。钱嗣杰跟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钱嗣杰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深入战斗最激烈的地方,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幅幅珍贵的画面。

1955年,万隆会议
1955年新华社摄影记者钱嗣杰参加首届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当时正国际反动势力和台湾当局为了阻止亚非会议的召开,制造出震惊世界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坠机事件,致使中国代表团部分工作人员和中外记者11人遇难。钱嗣杰由于工作需要,陪同外交部信使提前前往万隆,幸免于难。担负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工作压力。

钱嗣杰(立右2)万隆会议合影
1956年,试航西藏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60个国家提供了220亿美元的紧急大流行融资,并提供了贷款。亿美元的紧急大流行融资,并提供了贷款。

钱嗣杰试航飞机上拍摄
1961年,巡回大使
钱嗣杰是第一位踏上非洲大陆的中国摄影记者。在非洲工作的6年,穿越一个又一个国家,走遍大半个非洲大陆,拍摄了大量的图片,介绍非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因此被当时的中国驻阿联大使陈家康戏称为非洲的“巡回大使”。
1964年,毛泽东专职摄影师
1964年7月,钱嗣杰成为毛主席的随身摄影记者,从此开始了人生中最难忘最幸福也是工作最紧张的6年。钱嗣杰拍摄的毛主席政治外事活动、视察南方、重上井冈山、畅游长江等无数照片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记录了毛主席的风采、气魄、胸怀,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伟人。

二人合影
1988年,勇斗歹徒
1988年4月18日下午,钱嗣杰跟随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柯里根夫妇到颐和园采访。刚进大门不久,忽然听到“抓住他!”的喊声……钱嗣杰异常镇静,为保护周围群众和外宾的安全,他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随后赶来的警察一齐将歹徒制服……

钱嗣杰和夫人
钱嗣杰摄影作品

1965年5月15日,毛泽东主席重返井冈山前夕,在湖北视察工作时和新华社记者钱嗣杰于东湖合影。

1955年7月23日,朱德在北京和少数民族代表交谈。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首届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这是我国代表团在前往会场途中受到沿途群众的热烈欢迎。新华社钱嗣杰摄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住所的书房。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这张已发黄褪色的小照片,拍于1951年春,在新闻摄影局(新华社摄影部前身)门口,我采访回来留下的唯一一张,我保留了60年。这是一辆美国“哈力”老牌摩托车。这辆摩托车是当时新闻摄影局唯一的一辆动力车,供记者使用。另外就靠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而当时由于记者们还都不会使用和驾驶摩托车,因此我很幸运,领导让我采访使用。这辆车在当时北京确实也风光一时。当我驾驶摩托车行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时,群众都会停足观看。交通警察都知道当时北京也只有这么一辆摩托车由新闻摄影局钱嗣杰使用,给予很多方便,有时我不慎违反了交规,警察都会一笑或一个手势,让我照常行驶。每当回忆起这些细小的事件,总让我心里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张有回忆的照片我将永远保存。——钱嗣杰,2012年

1949年北京解放,11月间封闭了全市妓院。人民政府把她们集中到北京市妇女生产教养院,帮她们治病,教她们学习政治、文化和各种生产知识。这是生产教养院的学员们在扭秧歌。钱嗣杰摄

生产教养院的学员和工作人员在一起。钱嗣杰摄

新华社记者在开城访问前美军第二十四步兵师师长迪安少将。迪安将他妻子的照片给该记者看。他说:他妻子知道他在这里生活的很好,非常高兴。钱嗣杰摄

1953年4月11日遣返病伤战俘的协定签字后不到24小时内,分散在各地战俘营中的病伤战俘便陆续向碧潼附近的集中站集中,准备前往开城。这是被我方遣返的对方伤病俘人员在离开碧潼战俘营前玩扑克。钱嗣杰摄

离开志愿军战俘营前的非朝鲜籍病伤战俘。这是他们在离开碧潼战俘营前所拍的一些照片。我方发给被遣返的对方伤病俘人员香烟等日用品,以供他们沿途之用。钱嗣杰摄

北京—拉萨航空线在1956年5月26日正式试航成功。从北京出发的飞机越过了重重雪山,飞临拉萨布达拉宫上空。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阿联埃及地区是非洲著名的棉产地,棉田约占可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埃及棉的特点是纤维长,拉力强,还带有丝光,单位面积的产量也很高,是阿联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1963年,一位埃及的姑娘正在摘棉花。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1964年2月24日整理。阿尔及利亚国家人民军和孩子。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1963年6月25日发。阿尔及利亚的机枪射手在练习射击。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1963年7月5日发。欢乐的阿尔及利亚战士们。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