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编者按:
2022年12月30日,一天之内有两位女红军老妈妈离开了我们,分别是:1933年参加红军、1960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肖华上将夫人、98岁的王新兰同志;1934年参加红军、党的七大代表、曾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萧克上将夫人,108岁的蹇先佛同志。
从今年4月至12月,《解放军报》“永远的红军”专栏连续采写了18位健在老红军,中红网特将24日收官文章《前进,信仰照征途》转载。岁月流淌,年齿又长,站在2023年的崭新起点,让我们铭记、传承、赓续,愿逝者安息,读者感怀,勇者常在。
多少次,在这些泛黄的照片中,我们试图将他们的音容、血肉,复原到那个时代的底色;多少次,在这些生命写就的文字里,我们试图将他们的经历、故事,粘贴进史书的册页。
今年4月,解放军报“老兵天地”版开设专栏,组织对全军健在老红军进行集中报道。亲切、兴奋、感动……在建军95周年的时点上,解放军报“以有形传无形”,让我们有机会与这些平均年龄102岁的英雄们或“相识”、或“重逢”。
这是一次艰难的寻觅,一次灵魂的远征。
老红军们大都经历过“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他们身上大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勋章”——战伤;他们为人处世坚守一样的准则——不谋私利,爱憎分明;他们心灵深处有着共同的特质——谦而不虚,骄而不傲,视名利如水,视信仰如根……每一篇文字虽短,但回忆很长,透过他们,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对新中国的设计和锻造,看到中华民族由此崛起的诸多脉络——
由于体检不达标没征上兵,余新元让思想上进的雷锋住在家中近两个月,又亲自把他送上运兵的火车。雷锋牺牲后的几十年,余新元拖着残疾的右腿,宣讲雷锋精神4000余次。
鲍彦章的一件毛衣已经破的没办法补,买新的他又不肯穿,女儿只好给他织了一件“相同”的毛衣,但他帮助群众却很大方,因为鲍彦章永远记得1948年的那个隆冬,他和战友已经连战三天没有进食,是陕北老乡顶风冒雪把饭送到前线,又含着泪帮他们搓手、喂饭……
最是细节动人心,从年少无悔到暮年沧桑,一路走来,老红军始终不变的是大浪淘沙过后那颗金子般的心。纵使境遇万殊,他们始终以幸存者的心态甘当“铺路石”,不虚此行、不负此生。
老兵如山,是因为在他们心里“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用自己的命换来了国家的命,他们在历史幽暗的转弯处坚定执着地选择了光明的道路。如果说长征是一部宣言书,那么红军就是这部宣言书的创作者;如果说长征是一座里程碑,那么红军就是这座里程碑的铸碑人。今天,手中这一沓报纸已经很薄,但每一张字里行间燃烧着的信仰之火,为那段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做出了一个个滚烫的注脚,它让我们知道,人类历史上这个新型国家是怎样建立的。
国破家亡时,他们用双脚走出了“地球上最美的红飘带”,万家灯火时,他们又把自己隐入尘烟。但往事并不如烟。与老红军“对话”,总能感到他们一生不变的本色,总能感到他们身上的决死雄风犹在,也总能感到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死,怕的是被人遗忘,怕的是那样一股英雄气断,那样一腔热血沉沦。
就在不久前,最后一位1955年授衔的少将、104岁的老红军杨永松离开了我们。从年初的41位,到现在的32位,今年又有9位在军的老红军离世。远去的将帅,永恒的星光,我们不应该只在他们离去时,才知道某位老红军的名字和功绩,他们的苦难辉煌与当下你我是如此深刻地相关,他们的革命精神蕴藏着今天克敌制胜的密码。
……
自那场伟大的远征之后,每逢重大历史转折,人们总是习惯以“长征”作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说,正在进行“建设四化的新长征”;今天,我们又以顽强的斗争姿态,踏上了新时代的长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