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哀悼著名摄影家钱嗣杰同志
——沉痛地哀悼我们敬爱的老前辈、老革命,老记者、我最尊敬的老摄影家——毛主席、华主席的专职摄影师钱嗣杰同志!
今天上午从老摄影家、毛主席华主席的专职摄影师钱嗣杰同志的女儿钱君女士处、和钱老的徒弟武清林、钱长锁、冯立祥处获悉钱嗣杰同志于在阳历上的2022年12月30日6点40分(在阴历上的二O二二年十二月八日卯时;在农历上的壬寅年壬子月丁巳日癸卯时)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钱嗣杰同志是在抗美援朝时的战地记者,钱嗣杰同志是毛主席、周总理、华主席的专职摄影师,
钱嗣杰同志也是1971年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时中国代表团唯一的记者,钱嗣杰同志又是新华社高级记者…
钱嗣杰同志亲身经历、目睹并记录了共和国的重要时段的多次重大活动,在…留下了不可复制的、珍贵的历史资料。
……
钱嗣杰同志的一生是人生传奇的一生!
……
钱嗣杰同志的一生是特殊的贡献的一生!革命的一生!
……
沉痛悼念钱嗣杰同志!
我们永远怀念钱嗣杰同志!钱嗣杰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2022年12月30日,何龙安,周金富,武清林,钱长锁,冯立祥敬挽)
(本文图片由何龙安,周金富,武清林,钱长锁,冯立祥等人提供。本文的以下资料来源于百度)钱嗣杰同志是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原理事。
钱嗣杰同志(1928年01月 -22022年12月30日 ),山东平阴人,著名在新闻上摄影家,在“板门店谈判”时,他老人家担任谈判代表团新闻处摄影组组长的新华社摄影记者。
1928年1月出生,在1946年参加了革命,加入了解放军。
历任《东北画报》社、东北民主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摄影记者,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拍摄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的大量优秀作品。
代表作品有《毛泽东畅游长江》《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周恩来在万隆会议》。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原理事。
钱嗣杰同志在1979年随邓小平访美,卡特总统事后对他作出了这样一番评价。
这位卫士(钱嗣杰)要去上学,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刘少奇都给他题词。
1946年,钱嗣杰同志加入战地记者,成为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
1955年,钱嗣杰同志随中国代表团前往印尼万隆,拍摄亚非会议。
在1964年至1970年上,任毛泽东随身专职摄影记者。
2008年在上海举办“‘领袖风采’—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作品展”。曾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荣誉顾问。
历任东北画报社、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军事摄影记者,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新闻处摄影组组长,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中央记者组记者,新华社驻开罗、阿尔及利亚、刚果分社摄影记者,毛泽东主席随身专职摄影记者,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中央记者组记者,新华社驻联合国摄影记者,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中央新闻组组长兼中央外事摄影协作小组副组长,新华社驻东京分社摄影记者,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记者室高级记者,新华社离退休老干部局党委副书记等职。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荣誉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突出贡献摄影家。
钱嗣杰同志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毛主席在一段生活上实况:
1964年7月,钱嗣杰成为毛泽东的随身摄影记者。毛泽东的生活规律不同常人,常常是从晚上工作到第二天清晨,有时连续工作十几二十几个小时。毛泽东一年中有10个月在外地视察工作了解情况,外出多坐火车。每到一个地方,把列车停在支线上,办公、会客、休息都在车上,有时一住就是十天二十天。钱嗣杰24小时全天候值班,相机不离身,如有任务一分钟就可出发,随时把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珍贵瞬间定格在胶片上。钱嗣杰拍摄的毛泽东政治外事活动、视察南方、重上井冈山、畅游长江等无数照片,成为中国人认识毛泽东的一扇窗。
钱嗣杰同志赴朝工作
钱嗣杰同志在18岁上参加了解放军,先后任东北画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摄影记者。钱嗣杰跟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钱嗣杰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深入战斗最激烈的地方,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幅幅珍贵的画面。部队第三次攻打四平时,钱嗣杰为了选择拍摄角度,和宣传干事到前沿阵地观察地形。这时敌人临时增援的3个师压上来,两个人陷入敌人包围圈,幸亏师部通讯员及时赶到,才在天黑之后得以脱险。连队战士都说,只要钱嗣杰出现,就知道要打大仗,因为当时摄影器材奇缺,若是小仗,师部一般不会派摄影记者,所以,哪里有大仗,哪里就有钱嗣杰的身影。钱嗣杰拍摄的照片或在《东北画报》和各种战地刊物上刊登或印出照片在部队举办战地照片展览,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的斗志。1951年至1953年,钱嗣杰作为报道朝鲜停战谈判中外记者代表团中唯一的摄影记者活跃在朝鲜战场前线和谈判桌前。一天黄昏,钱嗣杰和新华社记者徐熊、李秉恒奉总社之命,带着被朝中方关押的美、英俘虏委托转发的大批信件和照片,从平壤驱车前往开城。途中,大雪纷飞,道路险峻,稍有不慎,车毁人亡。这时数驾美机在上空乱投炸弹,几架飞机甚至在钱嗣杰驾驶的吉普车前后左右不断轰炸和射击,钱嗣杰全然不顾个人性命安危,立即跳下车进行拍照,记录下美军的罪行,并驾车继续行驶在碎石乱飞满是弹坑的道路上,直到天亮才到达目的地。类似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在朝鲜战场上,钱嗣杰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为揭露美方诬陷朝中方处决了美军被俘人员的谣言,钱嗣杰拍摄的美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威廉·迪安少将在战俘营的生活照片在美《星条旗报》上发表后引起极大轰动。由于钱嗣杰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的出色表现,荣立三等功,荣获军功章、三级国旗勋章各一枚。
钱嗣杰同志在万隆会议
1955年新华社摄影记者钱嗣杰参加首届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钱嗣杰当时正担负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工作压力。国际反动势力和台湾当局为了阻止亚非会议的召开,制造出震惊世界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坠机事件,致使中国代表团部分工作人员和中外记者11人遇难。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首届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4月11日中午12时15分,参加亚非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和随同采访的中外记者共11人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包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起飞途经雅加达转赴万隆。当飞机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海面上空时爆炸起火,机身堕入海中,机上11名乘客全部罹难,其中包括3名新华社记者李平、黄作梅和沈建图。新华社摄影记者钱嗣杰和译电员刘茂俭原本也要搭乘“克什米尔公主号”前往万隆,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在香港选购报道设备后,陪同外交部信使提前乘荷兰的“芝万谊”邮轮前往万隆,结果幸免于难。
钱嗣杰和刘茂俭乘坐的邮轮在海上航行了7天7夜后,于1955年4月8日先期到达雅加达,4月11日到达万隆。当天下午,钱嗣杰和新华社雅加达分社首席记者彭迪、钱行前往雅加达玛腰兰机场迎接中国代表团,但飞机一直不见踪影。不久,从中国大使馆传来消息:中国代表团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发生空难。
作为采访报道的中国记者和其他工作人员,由于“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的失事,人手不够,每个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大家都铆足了劲拼命工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念头就是干好工作,对得起牺牲的战友!作为唯一的摄影记者,钱嗣杰担负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工作压力,5天5夜没合眼,也记不清吃了几顿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