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唯一在世的中共一代领导人,曾任周总理秘书,晚年坚持做公益(组图)
2023-01-16 15:44:37
来源:黄梅文哲
作者:黄梅文哲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提起周恩来同志的名字,人们的脑海中总会不禁浮现出一位为国为民好总理的人物形象。

    时至今日,周恩来已经离开我们46年的时间。但令人诧异的是,曾经陪伴周恩来总理9年的秘书:宋平,至今健在,并且在今天已经有105岁的高龄。

    作为历史见证者的百岁老人宋平,在晚年不仅经常和人讲起他和周总理之间的种种往事,而且还数十年如一日投身于公益事业,让周总理遗留下爱国爱民的精神,在华夏大地上遍地开花。

    那么,宋平的一生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传奇经历?他又是如何与周恩来相识,秉持着坚定的信仰,矢志不移地走到共和国繁荣昌盛的今天?

    1917年,宋平出生于山东莒县大罗庄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当时正值北洋政府统治中国的黑暗时期,农民身上的负担相比清朝不减反增。然而,清贫的家庭环境,并没有阻挡宋平对知识的渴求。怜惜孩子的父母,也满足了宋平从小渴求读书的愿望。

    1926年,9岁的宋平被送往当地的小学读书。由于宋平认真刻苦,加上确实有些异于常人的学习天赋,他很快就以“跳级”的方式,一口气读完了小学、初中。或许是上天也眷顾这个生活在贫寒家庭里的天才少年,宋平的哥哥在一次购买邮票抽奖时,意外获得了300块大洋的奖金。哥哥义无反顾地将这笔钱留给年幼的宋平,资助他的学业。

    对于家中兄长的慷慨解囊,宋平终其一生都十分感激。那时的他接过哥哥手中的这笔钱后,就立志要从此更加刻苦读书,将来做祖国的栋梁之材。1934年,宋平告别了自己山东的家乡,来到了北京大学农业学院读书。仅仅一年之后,宋平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

    宋平考中北京大学的消息,让宋家人激动不已——宋平是他们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仅凭这一点,宋家就觉得为供孩子读书吃再多的苦也值了,更何况当时的北京大学就是民国时期中国的最高等学府!

    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不仅仅是中国学术界的前沿,更是当时中国社会各界的思想交融之地。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起源于此。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北京大学又一度成为北方青年学生运动的中心。因此,在这样学思并重的校园环境下,宋平的思想迎来了激烈的转变,救国救民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落地生根,为他后来人生命运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在宋平进入北京大学就读的第二年,日本就发动了“华北事变”,妄图以“华北自治”的名义,将中国的华北地区变成第二个沦陷的东三省。然而,懦弱无能的蒋介石国民政府竟然对日本赤裸裸的侵略无动于衷。中华民族陷入危难的关键时刻,青年学生再次成为救国救亡道路上的先行军:1935年12月9日,学生“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华北之大,已容纳不下学生的一张书桌”的演说词,深深刺痛着宋平的心,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做一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了。

    随着宋平对“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深入了解,他逐渐发现:中国共产党是这起爱国学生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真正能够救国救民的先锋队。在我党的政策指引和时代的感召之下,宋平于1936年加入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于193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日本法西斯妄图奴役和压榨中国人民的野心昭然若揭。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强大攻势,腐朽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一退再退,战争爆发后不久位于前线的北京城便宣告沦陷。为了保证学生继续完成学业,北京、南开等北方高校,举校南迁,后来组成“西南联大”,宋平跟随着校园师生的队伍,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但是,国将不存,学业岂能延续?关心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宋平,再也不想继续这样东躲西藏的流亡生活。于是,他决定只身奔赴革命的圣地:延安,想要在那里做出一番救国救民的事业。

    历经千难万险的宋平,抵达延安后,很快受到了当地革命同志的热烈欢迎。毕竟,在当时普遍大字不识一个的工农革命队伍里,能有宋平这样喝过墨水的大学生,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宋平并没有为此感到骄傲,而是先在延安的马列学院里,继续度过了一段学习深造,改造思想的时光。

    毕业之后,宋平便立即投身到革命实践的生活中去,担任延安马列学院的教育处干事组织科长,不舍昼夜地为革命根据地的干部培养呕心沥血。

    随着宋平在陕北革命根据地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党组织日渐觉得留着宋平这样的人长期在后方,确实有些屈才。于是,在1941年,宋平被调往我党南方局,担任宣传部助理秘书,后被调往国民党陪都重庆,担任重庆《新华日报》社资料室主任。在重庆那段既紧张,又危险的工作生活中,宋平认识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人:周恩来。

    周恩来之所以当时身在重庆,是因为20世纪40年代正值国共合作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两党之间交流畅通,曾经在国民党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同时又有着外事工作经验的周恩来,自然就成为了我党派遣在重庆,负责与国民党开展沟通的不二人选。

    尽管国民党当时打着“国共合作”的旗号,但是国民党与我党之间地下斗争的较量,却自始至终暗流汹涌。当时我党在重庆创办的《新华日报》,实际上正发挥着在国统区内宣传我党思想主张,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并且与国民党争夺舆论阵地的作用。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对我党机关刊物的严苛审查,因此,我党在国统区内创办诸如《新华日报》之类的新闻刊物,长期以来都是“戴着镣铐跳舞”。

(国统区内发行新华日报)

    但是,内外环境因素的种种限制,并没有难倒宋平。他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在舆论上与国民党周旋,使我党的《新华日报》自始至终都发挥着舆论场上的“笔杆子当枪杆子”使的作用,却又让敌人从始至终抓不着把柄。

    宋平在重庆筹办《新华日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周恩来都看在眼里,他打心眼里欣赏这个头脑灵活,办事谨慎,却又决定果断的青年。在宋平的身上,周恩来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青年周恩来)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在国统区内工作经验丰富的宋平被调往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担任新华社南京分社的负责人,从事危险而又十分重要的舆论和地下工作,而竭力推荐让宋平继续在国统区内担当大任的,正是早在重庆时期就十分欣赏宋平的周恩来。

    1945年10月,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周恩来远赴重庆,参与所谓“和平建国”的谈判。在谈判期间,宋平被选拔为周恩来的秘书。在参加重庆谈判的这段时间里,宋平自始至终都陪伴在周恩来的身旁,协助周恩来处理各项公务,陪伴周恩来度过了这段人生中尤为凶险和危难的时光。

    重庆谈判结束后,周恩来返回陕北革命根据地,但却对重庆谈判以来一直陪伴自己的宋平感到依依不舍。秉持着惜才之心的周恩来,决定把宋平留在自己的身边,协助自己继续处理各项工作。自此以后,宋平就长期陪伴在周恩来的身边,长达9年之久。

    在担任周恩来总理秘书的这段时光里,宋平处处接受周恩来的言传身教。他亲眼看到周恩来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毛主席、朱德等人商谈军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也亲眼看到,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日日夜夜为国辛劳,将个人的生活置之于外。周恩来总理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了宋平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宋平就陪伴周恩来总理前后长达9年的时光。周恩来总理虽然对宋平感到不舍,但考虑到宋平的事业前程,最终还是决定批准宋平转入到其他岗位工作,今后大展宏图。1960年,宋平被调往我党西北局,主持西北地区的经济和国防建设工作,为当时的西北三线建设工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2年,宋平担任甘肃省省委书记。此时距离他被调往西北局,已经过去了前后12年的时间。在着12年的时光里,兢兢业业的宋平竭尽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西北地区的风貌,实现了新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同步发展,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留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平与战友在西北地区合影)

    然而,正当宋平准备继续在西北大展宏图时。1976年,一则噩耗突然传来——宋平得知,他人生的伯乐和导师,周恩来总理在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周恩来去世的消息一度让宋平感到悲痛不已,但是他深知:比深陷悲痛更重要的是,继承周恩来革命前辈的遗志和精神,继续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此才无愧于周恩来总理当年对他的赏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党进入改革开放的全新历史时期后,宋平多次在西北地区主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会议,促进了西北地区的思想解放工作。1981年,宋平被重新调回中央,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国典香竹书院冬季高端文化交流活动系列之四十八在京胜利开幕(组图)
·下一篇:无
·国典香竹书院冬季高端文化交流活动系列之四十八在京胜利开幕(组图)
·红色头条:王晨会长在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全文刊发
·中华独秀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 记江苏非遗文化传承人魏达荣父子俩共创《富春山居图》(组
·特稿:风雷动,红旗漫卷湘南——纪念湘南起义95周年(组图)
·红色头条-红笔杆:国家原代主席董必武长子董良羽因病逝世 享年85岁(组图)
·特稿:《点点岐黄情》——爱心助残公益活动圆满结束(组图)
·特稿:思佳客·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
·特稿:梅州市梅县区老促会调研红色旧址保护利用(组图)
·特稿:襄阳黄龙:开展红色教育 增强履职观念(组图)
·特稿: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联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唯一在世的中共一代领导人,曾任周总理秘书,晚年坚
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夫人赵兰香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
蒋顺学同志逝世(图)
国典香竹书院冬季高端文化交流活动系列之四十八在京
红色头条:王晨会长在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全文刊发
中华独秀孟河斧劈石盆景艺术 记江苏非遗文化传承人魏
沉痛悼念李际均中将,原38集团军军长,军事科学院副
烽火恋情:千里寻夫记(组图)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
王鹤相老师追思会(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