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清(1910-1983),原名徐映清,安徽金寨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一生淡泊名利,顾全大局,主动让上将军衔、让总干部部副部长职务、让正兵团职待遇,被誉为“三让将军”。在新疆工作期间,徐立清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卓有成效地开展政治工作,为消除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稳定新疆局势、促进新疆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透过他在工作中的点滴细节,我们深刻感受到他对党的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疆的局势仍然十分严峻。这源于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彼此间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同时,当时驻守新疆的是已起义的原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所部七万余部队的成分复杂,有受蒋介石、胡宗南遥控的“嫡系”,有听命于马步芳的“亲兵”,有盛世才的旧部,还有一支由美式装备训练的乌斯满武装......部队中派系林立,内部勾心斗角,各怀鬼胎。更有甚者,起义中的部分官兵受反动军官和特务的煽动,趁我军尚未进疆之际,公然抢劫银行、商店,四处纵火,制造流血恐怖事件等。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和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命令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率部进军新疆,意在彻底解放西北全境,及时整编起义部队,平息叛变和骚乱,安定新疆社会秩序。面对当时新疆复杂严峻的态势,在确定一兵团政委人选时,彭德怀和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等人反复考量,一致认为徐立清能力强、方法多、信得过,公道正派,从不搞小圈子,是应付“疆局”的能手。
为了顺利完成进军新疆的任务,徐立清接到任命后,就夜以继日为进疆工作做准备。他第一时间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对部队开展广泛的政治动员和深入的思想教育。为了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工作,徐立清翻阅大量的历史史料,认真研究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班超驻守重镇、唐玄奘西行取经、左宗棠率部进疆路线等史实细节;他还深入群众中访问调查,了解和掌握进疆途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进一步坚定进疆的决心和信心。
细致工作破“疆局”
部队进疆后,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分局书记王震负责新疆党政全面工作,徐立清任副书记,专门负责分局的具体工作。王震、徐立清等人的工作任务复杂而艰巨:平息反动势力叛乱;恢复工农业生产;消除反动统治导致的民族隔阂;清理旧政权机构,建立新政权;改造起义部队;对民族部队进行政治建军......可谓千头万绪,百业待兴,而摆在徐立清眼前的就是一项关系全局的工作——抽调进疆部队干部去地方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和政权机关,加强民族军,改编起义部队。
对初入新疆的被抽调干部而言,离开老部队到人生地不熟、语言交流不便的陌生环境工作,思想上难免都会存在种种顾虑。徐立清结合对新疆情况的掌握,事先详细了解新疆各地的风土人情等,会同第二军政委王恩茂、第六军政委张贤约共同选拔,安排布置干部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他亲自和被抽调的干部们面对面谈话交流,向他们介绍要去的地方的具体情况,分析有利条件和可能的不利条件,以及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让他们都能够做到心中有底,工作不慌。
当时时间紧,任务急,徐立清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任劳任怨,吃住都在办公室;常常忙碌到深夜,累了就在办公室凑合着躺一会。经过他和组织部门同事们耐心细致的周密工作,圆满完成抽调干部到地方这项工作,每位接受任务的被抽调干部都心悦诚服。在此期间,徐立清极强的组织能力,设身处地考虑问题,开展工作井井有条,令人叹服。
创新工作解难题
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之初,起义部队叛乱事件时有发生,徐立清都一一妥善处置了。其中最严重的一起叛乱事件就发生在徐立清入疆的第二天。当时,驻守七角井的原国民党整编七十八师一七八旅2个营,劫扣了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的40辆运兵汽车,还扣留了押车参谋及其他人员。我一兵团六军多次与其交涉,均无果而终;而原国民党一七八旅旅长也无法节制这两个营。后来,一七八旅这两个营昼夜做工事,企图叛变,被六军十六师发现。徐立清当即与六军军长决定,以步兵五个营兵力包围叛乱部队,由一七八旅旅长领队共同入营,最终促成释放人、车,将两个营缴了械。此后,部分起义部队又在多地发生的叛乱均被平息。
透过多起叛乱事件,徐立清深刻地认识到,改造起义部队迫在眉睫,而如何行之有效地对起义部队进行改造则尤为重要。徐立清认真分析了起义官兵的情况,认为其中不少人因生活无着、为生活所迫,走投无路才去当兵,但在国民党部队里又遭受欺压,苦大仇深。只有切中要害,才能彻底转变他们。为此,徐立清一方面召集被派往起义部队的干部,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起义部队官兵深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宣传教育,彻底转变他们可能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他认为改造起义官兵用普通的办法见效慢、效果差,要想治标治本,就要从官兵们感情上、思想上、心理上发力,发动他们忆阶级苦,忆苦思甜。后来,徐立清还了解到起义部队中的中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都拥护和赞成起义,他紧紧抓住这一时机,让这些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们共同学习,以营、连为单位进行忆苦思甜,互相受教育。事实证明,徐立清的这一招果然奏效,很快就提高了起义官兵们的思想觉悟,改造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用心工作换真情
当时,起义部队中有一部分军官打算离开部队,有的甚至准备逃离。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势必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多米诺效应”。徐立清得知后,经过冷静思考,决定采取一对一谈话的方式和这些有意向离开部队的军官们谈话,深入了解情况、伺机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