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部老电影《槐树庄》曾风靡大江南北,几十年过去了,剧中那个郭大娘很多人记忆犹新。郭大娘的原型就是戎冠秀。
《槐树庄》
戎冠秀是全国著名劳模,战争年代,她曾多次抢救伤员,被晋察冀边区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毛主席曾13次接见她。新中国成立后,她始终扎根农村,积极劳动,曾当选为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她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897年,戎冠秀出生于河北平山县杨树壕村,1910年,她嫁给平山县沙坪村李家为媳。李家也非常穷,她嫁过去以后,全家吃糠咽菜勉强维持着生活,有一年连着三个月,锅里连个糠皮都见不到,戎冠秀3岁的儿子被活活饿死。
1937年,八路军来到了平山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减租减息政策,终于让戎冠秀一家的生活稳定了下来。
戎冠秀非常感激共产党和八路军,她开始带领全村妇女给八路军战士们送水、送饭,转运伤员。由于工作突出,她在1938年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担任了下盘松村妇救会会长、观音堂乡妇救会委员、伤病员转运站站长。
戎冠秀救助伤员
有一次,一个重伤员来到了村里,他已经4天4夜水米未进,人事不省,戎冠秀马上亲自看护,她先用温水向伤员口内灌送,等伤员苏醒后,她再用豆腐脑慢慢喂他,等伤员能够说话后,她又给伤员喂稀饭。她还怕伤员受冷,于是把自己女儿棉衣的内襟扯了下来,给伤员包脚防冻。就这样她守了伤员整整一夜,没有睡一会儿觉。
还有一次,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戎冠秀指挥群众转移后,忽然发现一名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正被日军追赶,她急忙背起伤员就往山上跑。半山腰有一个山洞,由于太高,伤员爬不上去,关键时刻,戎冠秀蹲下身子,让伤员踩在自己的肩上,把他顶进了山洞。
后来在戎冠秀的精心照料下,伤员终于恢复了健康,这名伤员叫邓仕均,是八路军的一名连长,他在重返前线时,跪在了戎冠秀的面前,连声叫她:“娘!娘!”
邓仕均
戎冠秀也流泪了,她说:“咱八路军不兴这个,你负了伤,我伺候你是应该的。”
像邓仕均这样的伤员,戎冠秀不知道抢救了多少,他们伤愈后,都情不自禁地把戎冠秀当成了自己的亲娘。诗人田间专门给戎冠秀写了一首《戎冠秀赞歌》:
“这位好老人,好比一盏灯,战士给她火,火把灯点明,她又举灯来,来照八路军。”
由于戎冠秀的事迹突出,晋察冀边区授予她“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第二年2月,边区专门召开了群英大会,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将锦旗授予戎冠秀。
群英大会
邓仕均也在表彰大会上被授予“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他再一次见到了戎冠秀,他紧紧地握住“母亲”的手,戎冠秀也非常高兴,她摸着邓仕均的伤疤,心疼地问长问短。
表彰会后,邓仕均还给戎冠秀写了信,信中说:“你是伟大的母亲,我愿将我的枪端得平平的,瞄得准准的,去射击万恶的敌人,保卫你,保卫我们的晋察冀……”
邓仕均(左)和戎冠秀(中)
大会奖励给了戎冠秀一头骡子、一把铁锹和一匹布,家人希望她拿这匹布做一件新衣服,但她却决定布分成36份,分给全村30多户群众做鞋面,骡子和铁锹由她保管,供全村群众搞生产,她的这一决定再次得到了群体的拥护。
戎冠秀骑着奖给她的骡子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在镇上的征兵大会上,戎冠秀第一个站起来发言:“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让上级去验,验上那个哪个去,都验上了就都去!”
戎冠秀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一阵掌声,大家说:“向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学习!”“学习戎妈妈,送子参军打老蒋!”
在戎冠秀的带领下,整个镇上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竞相上战场的动人情景,后来政府只批准了戎冠秀的小儿子李兰金入伍,李兰金到部队后,作战很勇敢,多次立功受奖。
戎冠秀
1949年,戎冠秀作为华北区人民代表进京出席开国大典,大典结束后,毛主席接见了她,他亲切地握住戎冠秀的双手,问她:“你叫叫什么名字?”
戎冠秀激动地回答 :“我叫戎冠秀。”
没想到毛主席竟然笑着说:“哦,这个名字,我知道,记得。”戎冠秀听了这句话后,激动得泪流满面。
回到村里后,戎冠秀逢人便说:“如今是咱们的天下了,咱就跟着共产党,建设新中国!”
1950年9月,戎冠秀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她在中南海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儿子”邓仕均,邓仕均是以“战斗英雄”的身份出席会议的。久别重逢,母子俩都十分激动。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1950年底,戎冠秀的两个儿子李兰金和邓仕均都随部队入朝作战,身为炮兵连长的李兰金在第五次战役时不幸牺牲。戎冠秀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尽管非常悲痛,但她还是迅速镇定了下来,她看见家人们都在哭,于是安慰他们说:“哭甚哩?没有牺牲,不流血汗,能换得咱们的胜利?”
1959年国庆十周年,戎冠秀再次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她在国庆当天一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朝下凝望,希望能看见邓仕均,但邓仕均却始终没有出现。
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胡可是戎冠秀在晋察冀边区的老熟人,他知道戎冠秀的心思,于是走过去告诉她:“戎妈妈,邓仕均牺牲了,他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戎冠秀再也支撑不住了,她两条腿软了下来,身子一歪,无力地坐在了观礼台一旁的椅子上,然后大哭了起来……
邓仕均雕像
新中国成立后,戎冠秀一直生活在下盘松村,她还担任了村里的副书记,虽然她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但她始终保持着一名农民的本色。每天清晨,她都背起粪筐去拾粪。吃饭的时候,她就端着一个盛满饭菜的大海碗,走街串户,一边吃一边安排生产。虽然她经常出席各种会议,但她每年出工都在170天以上。
1965年,戎冠秀在武汉工作的大女儿想把她接过去享享清福,但她拒绝了,她说:“党培养我是为了让我工作,不是让我享清福的,别看我快70岁了,但在生产上我还能带头,劳动起来,男劳力也赶不上我。唉,我什么也不愁,就是愁村里生产上不去。”
“文革”时,戎冠秀也遭到了迫害,造反派蛮横地逼她“交待问题”,她说:“我什么也不记得。就记得我是党员,要跟党走到底!”
晚年的戎冠秀
改革开放后,年逾八旬的戎冠秀积极参加家乡的建设事业,为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献计献策。她自己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她还给家里制订了“三不能”的家训:“吃饼不能剩块,吃饭不能剩底,吃米不能掉粒。”长孙结婚时,她送的礼物竟然是一把锄头和一把锨。
1987年,戎冠秀在90岁生日认真地对儿孙们说:“我死后一定要火化,丧事越简单越好,千万不要铺张浪费。”
部队为戎冠秀送“爱国拥军”的牌匾
1987年“八一”建军节60周年前夕,戎冠秀给聂荣臻元帅做了一双布鞋,她还给聂荣臻写了一封信,信里说:
“快到‘八一’了,又是建军60周年,我和平山老区的乡亲们都很想您,给您寄去的一双您当年喜欢穿的布鞋,这是村里年轻人按咱老妇救会的规格做的,不知合脚不?拥军的传统已在咱平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我想您知道了一定很高兴。祝您健康长寿!”
晚年的聂荣臻
聂荣臻看到鞋和信以后非常激动,他给戎冠秀写了回信:
“这双布鞋虽然很普通,但是它包含了老区人民的多少心意,是军民鱼水情的结晶,我将永远保留纪念!戎冠秀同志是著名的人民子弟兵的好妈妈,是拥军模范,祝愿你健康长寿!同时祝愿平山父老乡亲们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
1987 年底,戎冠秀身患重病,家人和领导都劝她到省里看病。她却说:“我老了,不能给国家做工作了,不要再给国家添麻烦了。”
戎冠秀
1988年1月14日,戎冠秀终于被送进了石家庄白求恩医院。聂荣臻得到这一消息后,马上派秘书前去看望,并嘱咐一定要送上鲜花和水果,表示慰问。秘书专门买了一束“勿忘我”送到了她的病床前,戎冠秀收到花以后非常激动,她握着秘书的手说:“聂帅快90岁了,望他多多保重身体。”
5月27日,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也赶到医院看望戎冠秀,此时戎冠秀已经非常虚弱,听不清她说话了。康克清紧紧地握着戎冠秀的手对她说:“你为人民服务了一辈子,现在有病,安心治疗养病。”
|